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
南宋人姜夔(约1155—1221)是个鬼才,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斜杠青年。我们介绍他的身份,应该是这样的:词人/诗人/音乐家/散文家/书法家……
他自小熟读杜牧描写扬州的诗歌,对这座唐朝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十分向往。
大约22岁那年,1176年的冬至日,他终于来到了扬州。
然而,相见不如想象。他在扬州城外,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了扬州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一座战后的荒城,取代了杜牧诗句中的繁华意象。
姜夔内心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怆。他写下一阕词,作为这座梦中之城的挽歌: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这阙《扬州慢》,在最近的100年间,成为姜夔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由于它入选了高中语文教科书,很多人都能全篇背诵,或背出其中几句。
很长时间里,我以为这阙词的作者是一个老头儿,对着衰败的旧时城市喃喃自语。后来才知道,姜夔写作这阙词的年纪,就是如今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纪。
青春无敌,活力无限,在姜夔那里,却变成了家国凋零,岁月清空。
而这阙词,则是南宋时代的哀歌,也是姜夔个人的谶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