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五-栏杆」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有所谓的好看不好看,但是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根是很关键的。

继续分享……

第五章 栏杆

“栏杆”,原作“阑杆”,原是指用木料编织起来的遮挡物,后来又发展出石、砖、琉璃等不同材料所制成的栏杆。

栏杆早在周代时即有设置,这在周代留存的明器纹饰中可以看到。到了汉代,栏杆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了,同时栏杆也出现了寻杖、华板、望柱、地袱等构件。南北朝时期,栏杆已基本具备后世所见栏杆的形制。其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到明清时期栏杆在装饰上越发繁复多样。

栏杆除了可以从不同材料来分其种类外,根据其构造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寻杖栏杆、花栏杆等形式。栏杆是中国古建筑外檐装修的一个重要类别,在建筑的台基、走廊处和池水边都经常可以看到栏杆的身影,不论是厅堂、居室、亭、楼、水榭等建筑也都可以设置栏杆。栏杆对于讲究布景、造景的园林尤为不可缺少。

栏杆最初是作为遮挡物,后来渐渐发展变化,式样丰富、雕刻精美,成了重要的装饰设置,而在园林中,栏杆则又起到隔景与连景的作用,功能似漏窗,而形象类花墙。

  • 寻杖栏杆

“寻杖栏杆”也作“巡杖栏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栏杆式样,主要由寻杖、望柱、华板、地袱等构件组成,因其最上层即为寻杖,所以称为“寻杖栏杆”。寻杖栏杆的形制在南北朝时已基本具备。寻杖栏杆原用木料制作,后来出现石制栏杆,但除了材料变化之外,其式样基本仿照寻杖栏杆。

  • 垂带栏杆

“垂带栏杆”顾名思义,就是设置在台阶的踏跺两边垂带上的栏杆,其构件也是随着栏杆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现存常见的垂带栏杆主要也是由寻杖、华板、望柱等构件组成。垂带栏杆与一般栏杆不同之处就是其整体形象是随着垂带倾斜的,即其各个构件在横向上均与垂带平行。其最下面一根望柱的前端常常置一抱鼓石。

  • 直棂栏杆

“直棂栏杆”的造型比较简单,在其寻杖和地袱之间没有华板等构件,而置以若干的直立的木条。如果直棂栏杆的高度很高的话,其寻杖就失去了一般栏杆寻杖的扶手作用,而其遮挡的功能性则更强。

  • 纖子栏杆

如果直棂条穿过上部的寻杖,则直棂栏杆就变成了“纖子栏杆”。“纖子栏杆”实际上是直棂栏杆的一种,在宋代时被称为“柜马叉子”。纖子栏杆的棂条顶端往往削成尖形,这对建筑物可以起到更好地防护作用。

  • 坐凳栏杆

栏杆的主要功用是遮挡、隔断、装饰,但有些栏杆经过稍微的变化又能产生新的功用,坐凳栏杆就是这样的栏杆之一。

坐凳栏杆一般都是较矮的栏杆,在这种普通的矮栏上放置平整的木板,使矮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条凳,人们可以在上面闲坐休息,所以称为“坐凳栏杆”。鉴于坐凳栏杆可以坐人这种功能,它多被安置在园林中,以供游赏园林的人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既有栏杆的功用,也有凳子的功用,非常方便、实用。

目前可知最早的坐凳栏杆出现于周代的铜器纹饰中,由此可见坐凳栏杆的历史还是比较久远的。

  • 靠背栏杆

靠背栏杆,也俗称“美人靠”、“吴王靠”,它是坐凳栏杆的一种延伸形式,在其作用功能上比坐凳栏杆更显著,使用起来也更为舒服,因为人不但可以坐在上面,而且还有靠背可以倚靠。简单地说,靠背栏杆就是在坐凳栏杆的平板外侧,再安装上一段矮栏,略微向外倾斜,这段矮栏就叫做“靠背”。靠背除了略微向外倾斜之外,本身大多还微有弯曲,以更适合人的后背的倚靠。

靠背栏杆和坐凳栏杆一样,大多见于园林建筑中,特别是一些临水建筑,如亭、榭、阁、敞厅等,以方便园中游人倚坐观景或静坐休息。

  • 靠背栏杆的靠背雕刻

靠背栏杆的这段靠背,不但形状可有直、曲变化,而且还常有雕刻装饰,变化多样,带有精美装饰的靠背栏杆自然成了极有园林意趣的设置,在功能性外,同时也不言而喻地成了一种艺术景观。

  • 花式栏杆

花式栏杆简称“花栏杆”,以拥有大面积雕花棂格著称。花式栏杆的构造相对简单一些,构件主要有望柱和花格棂条,多不用寻杖,而只有简单的横枋,枋下的面积就是花格棂条部分。花格棂条的花样十分丰富,变化多端,有盘长纹、云纹、冰裂纹、灯笼框纹、万字纹、龟背锦纹、葵花纹等,非常漂亮。

  • 瓶式栏杆

“瓶式栏杆”其实是直棂栏杆的一种变异形式,就是将直棂条做成西洋的花瓶形式,所以俗称为“西洋瓶式栏杆”。这种瓶式栏杆虽然也非常简单,但与直棂栏杆相比它更富有意趣,形象上更富有变化。瓶式栏杆在清代建筑中较为常见。

  • 栏板栏杆

栏杆中只有望柱及柱间的栏板,而没有寻杖之类的构件,这样的栏杆就叫做“栏板栏杆”。栏板栏杆的栏板上,可以作雕刻,也可不作雕刻。作雕刻者可以为透雕也可以为浮雕,花纹美丽,增添了栏杆的艺术与欣赏性;而不作雕刻的素面栏板,则光洁素雅,虽然不华美但也自有韵致。

  • 罗汉栏板

罗汉栏板是只用栏板而不用望柱,比栏板栏杆更为简洁、素雅,栏板的两头以抱鼓石结束。

  • 单钩栏杆

“钩栏”是宋代对栏杆的叫法。宋代时石栏杆分为单钩栏杆和重台钩栏两种。单钩栏杆就是只有一层华板的栏杆,这是相对于当时的重台钩栏而言。宋代《营造法式》中规定有单钩栏杆的做法:每段高在三尺五寸,长六尺,上用寻杖,中间盆唇,下用地拢;盆唇之下、地拢之上用透空或不透空的各种纹样作为装饰,以万字纹居多;如果寻杖较长,可以在空档处置托神支撑。

  • 栏板

“栏板”是栏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是在整个栏杆的各个构件中雕饰最突出的一个构件。正因为栏板多用雕刻花纹作为装饰,非常漂亮、华丽,所以也称为“华板”。栏板置于望柱与望柱之间,如果从它的剖面看,为上窄下宽的形式。

栏板的样式,随着栏杆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禅杖栏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禅杖栏板也就是“寻杖栏板”,按雕刻式样又可分为透瓶栏板和束莲栏板两种,这两种中又以透瓶栏板较为常见。

  • 透瓶栏板

透瓶栏板主要由禅杖、净瓶和面枋等几部分组成。禅杖位于栏板的最上部,横直如杖。栏板的下部是面枋,面枋上、中、下心部皆称池子,可在上面作雕饰。而处在栏板中间连接禅杖和面枋的就是净瓶。标准式样的透瓶栏板,净瓶上多雕荷叶或云纹,面枋上则素作,即不加雕饰。则变化形式也只是在图案上有变化及在面枋上加装饰,净瓶的大形不能改变。毕竟这种栏板是因净瓶而得名的。

  • 透瓶栏板中的净瓶

净瓶实际上就是一个瓶形的装饰。下部为瓶身,瓶口上雕荷叶、云朵等花纹。一般来说,在两个望柱之间有三个净瓶,中间是完整的瓶子,挨着望柱的则是半个瓶子。拐角处则多做成两个,即两个都是半个瓶子。

  • 束莲栏板

“束莲栏板”是寻杖栏板中的一种,它与透瓶栏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栏板中间连接禅杖和面枋的净瓶改成了束莲。束莲的造型就是上下为仰俯莲花、中为束带扎捆的束腰形式,有些近似于雕着仰俯莲瓣的须弥座。标准式样的束莲栏板,除了将净瓶改作束莲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变化。变化样式除了莲花本身外,还有一种是省略下部的面枋而将束莲装饰直通至底边的。

  • 望柱

“望柱”就是栏杆中栏板与栏板之间的立柱,俗称“柱子”。望柱主要由柱头和柱身两部分组成,而柱身极为简单,多数情况下只做成方形石柱而不加雕饰。望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望柱头。

  • 望柱头雕刻

望柱因望柱头的不同变化而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比较常见的形式有莲瓣头、复莲头、石榴头、二十四节气头、云纹、水纹、龙凤纹等。特别是地方风格和民间建筑中的柱头更是丰富多彩,各种水果、动物、人物故事乃至琴、棋、书、画等等无不可作为装饰题材。这样的纹样也就是柱头上的雕刻。

  • 望柱头雕刻的等级

望柱头雕刻形式丰富多样,它们在实际运用时要有一定的讲究与等级。比如说,在同一个建筑上,地方风格望柱头可以采用多种式样,较为灵活,而官式建筑中则只能采用一种样式,要求严谨。此外,像龙凤装饰的望柱头,只有重要的宫殿建筑中才可以用。除规制外,一般还要根据建筑环境来使用不同的望柱头。

  • 石榴望柱头

石榴望柱头就是雕刻成石榴形状的望柱头。标准的石榴装饰望柱头,可以用于宫殿建筑中,也可以用于园林建筑中,而变化形式的石榴望柱头,则多用在园林中。

  • 莲花望柱头

莲花望柱头就是雕刻成莲花形状或是雕刻有莲花纹的望柱头。莲花望柱头不论花形如何变化,大多都应用于园林中,像莲瓣、莲蓬、仰俯莲等。

  • 二十四节气望柱头

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就是柱头上雕饰有二十四道纹路,用来象征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多用于皇家建筑中。尤其是一些与自然有关的建筑或石桥等,如,天坛、地坛等处的栏杆。

  • 素方望柱头

素方望柱头是较为简练的望柱头做法,也就是望柱头上不作雕饰,它只是一根能区分出柱头和柱身的方形石柱。

  • 栏杆中的抱鼓石

抱鼓石是一种比较富有装饰性的建筑设施,表面有很多的雕刻,内容多为花草鸟兽、吉祥图案等,如莲花、牡丹、宝相花、卷草、狮子滚绣球,以及麒麟卧松、犀牛望月、松鹤延年等,丰富精美。抱鼓石最常用的是在两个位置,一是栏杆,一是门。在栏杆中,抱鼓石主要用在垂带栏杆的最下端,或者说是最前端,是一块雕刻成圆鼓形或云形的厚石,支撑在垂带栏杆最下方一根望柱下面,起着稳定、固定的作用,所以叫“抱鼓石”。此外,它也用在罗汉栏杆的两端。

  • 宅门前的抱鼓石

在门前,抱鼓石主要立于宅门口两侧。运用于栏杆中的抱鼓石,几乎全是圆形鼓子,而立在宅门口的抱鼓石,除了圆形鼓子外还有方形鼓子。不论是方形鼓子,还是圆形鼓子,都是与门枕石连做在一起的, 门枕石位于门内,抱鼓石位于门外,两者以宅门的门槛为界。圆形鼓子多用于大中型宅院的宅门,方鼓子比圆鼓子略小,多用于体量较小的宅门。一般来说,立在门前的抱鼓石都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约占抱鼓石全高三分之二的鼓子,下面是须弥座,方形抱鼓石的鼓子又叫“幞头”。

  • 重台钩栏

重台钩栏也是宋式栏杆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有上下两层,皆有华板,所以称为“重台钩栏”。关于重台钩栏的形制,在《营造法式》中也有较清楚的规定:每段高在四尺,长七尺,寻杖下用云拱、瘿项、盆唇,中为束腰,下安地拢;盆唇之下、束腰之上安装大华板,束腰之下、地拢之上安装小华板,华板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纹,非常漂亮而显华贵。

  • 圆形抱鼓石

圆形鼓子多用于大中型宅院的宅门,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圆形鼓子部分,约占鼓子全高的三分之二,由一个大圆鼓和两个小圆鼓组成,大圆鼓中心为花饰、两边有鼓钉、鼓面有金边,两个小鼓是大鼓下面的荷叶向两侧翻卷形成的腰鼓部分。圆鼓子的侧面中心花饰为团花形式,内有花纹,也有草纹、动物纹、神兽纹,还有一些吉祥纹,内容丰富,变化多端,其中以转角莲花最为常见。圆鼓子的正面一般雕刻着如意草、荷花、宝相花等图案。鼓子下部为须弥座,与一般的须弥座一样, 由上枋、下枋、上枭、下枭、束腰、圭角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在须弥座的三个立面有垂下的包袱角,上有精美的雕刻。

  • 宅门前抱鼓石上的狮子

宅门前所立抱鼓石上还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即在鼓子的上部还雕有趴、卧、蹲等不同形态的狮子。趴狮的狮身基本含在圆鼓中,只有前面的狮子头略微仰起,几乎不占立面高度;卧狮与趴狮相比,占据一定的高度;蹲狮则是前腿站立,后腿伏卧,头部扬起,比卧狮所占立面高度更多。

  • 方形抱鼓石

方鼓子比圆鼓子略小,多用于体量较小的宅门,如小型的如意门、随墙门等。方鼓子由幞头和须弥座两部分组成,幞头上刻有卧狮。因为其主要部分是幞头,所以又称幞头鼓子。方形鼓子的鼓面为方形,由于没有圆的限制,上面的纹案雕刻更为灵活、 多变。

  • 宅门前抱鼓石的包袱角

立在宅门前的抱鼓石,其下部的须弥座与一般的须弥座一样,由上枋、下枋、上枭、下枭、束腰、圭角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在须弥座的三个立面有下垂的包袱角,包袱角大致呈三角形,表面上有精美的雕刻。雕刻内容多与上面重点雕刻的鼓子部分相近或相类,也有花、鸟、草、兽或各种吉祥图案等。

(0)

相关推荐

  • 石栏板主要结构与石栏板的种类

    栏杆是我国传统建筑最常见的组成部分,无论走廊.桥边.花池.园囿.楼阁.台榭等,都要以栏杆围护以免发生危险. 尤其在园林建筑中,栏杆是最不可少的,既可以拦隔围护,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又不会割断各区域之 ...

  • 古人的相机为啥总要把栏干拍遍?

    摄影 | 白原的远方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凭凝愁." "阑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四-柱」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一屋顶」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墙壁」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三-台基」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九-彩画」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十一-雀替」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设计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十三-门」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设计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十五-室内隔断」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设计没 ...

  • 国人知识库—中国古建筑「二十五-戏台」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技能包,温故知新绝对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回看古人的智慧结晶时,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先人们给我们总结好了的,我们后来的创新也要有根可循,而这本书便可视为根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建筑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