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股权投资逐渐松绑,资本巨鲸的万亿资金将何去何从?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在保险行业负债端、资产端内忧外患下,传来了监管给险资股权投资松绑的消息,最近今年险资的股权投资模式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而在迎来新窗口期后,险资股权投资的方向又在何处?

近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险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资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

最近一年险资在投资市场上的日子实在是有些不好过。众所周知,保险行业资产往往是稳字当头,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行业资产配置整体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行业配置的各资产类别中,债券、金融产品和银行存款(含存单)规模为前三,合计超15万亿元,占比超七成。其中,债券占比38%、金融产品占比18%、银行存款占比13%、存单占比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降低很大程度上的压制了保险公司的资产端。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而类似平安踩雷华夏幸福,泰康入主阳光城浮亏超5亿,保险公司近两年在地产上的投资也可谓流年不利,尽管对于保险公司整个投资组合来说,这些亏损并不会构成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大多数情绪驱使的二级市场朋友来说,这可就成为了保险公司股价“原罪”之一。

也许是看到了保险公司这两年在投资端的不容易,银保监也慢慢放开了险资股权投资基金要求。

2020年7月,监管放开险资对于财务性股权投资的限制。9月11日,银保监会明确,股权投资计划可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而在2020年12月16日,银保监会则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要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支持保险资金承接银行理财相关存量资产。

在此背景之下,险资对股权投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迅速增长。7月10日,规模达100亿元的苏州高新阳光汇利股权投资母基金签约落地,其由苏州高新区、阳光保险集团、阳光融汇资本和纽尔利资本联合组建,这是第一只由保险公司大额出资的市场化母基金。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7月1日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不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以险资的体量,无疑都称得上巨鲸。

保险股权投资经历三阶段,

完善退出和收益机制成为改革方向

国内的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计划产品进行股权投资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股权投资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阶段,以京沪高铁投资为代表。

在股权投资计划运用的初始阶段,保险资金主要采取通过股权投资计划直接投资项目的方式。期间保险资金投资了一些超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如京沪高铁等。除特殊项目外,较为市场化的股权投资项目几乎无法取得保险资金的青睐。

从保险资金2008年1月首次实缴出资入股京沪高铁公司开始起算,到2016年京沪高铁公司运营实现盈利,前后9年才实现了盈利,几乎超过一般股权投资计划的整个投资周期。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保险资金持有的京沪高铁公司股票自股票上市之日起尚有12个月锁定期。

投入大、周期长,这是险资股权投资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而京沪高铁的的成功上市也给了保险资金比较便捷的退出方式,在套现后可取得超过同期保险资金收益水平的投资回报。但是期间股权投资没有其他收益的前8年,对于保险资金的当期投资需求而言,是比较难熬的。

第二阶段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以“股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及追求期间收益和回购的股权投资模式渐成主流。2014年,“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股权投资计划”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内首创了以“股权投资计划+私募基金”双层交易的模式进行保险资金对外股权投资,同时该产品还采用了期间收益保障及退出路径锁定等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保险资金期间收益及退出安全的需求,也满足了项目方资本金等的需求。

第三阶段为新模式的探索阶段,随着《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资金〔2017〕282号),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股权投资计划层面的产品收益与项目经营业绩/私募基金投资收益不挂钩及到期强制赎回投资本金的模式被叫停。

2018年,“人保资本-山东高速发展股权投资计划”成为在新政策出台及中国银保监会正式成立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首单获批的股权投资计划。该产品投资于山东省高速公路类项目,资产质量优良,为产品的收益提供了坚实的收益来源。同时,产品退出设计上也区别于原来模式的强制收购,展现了更多的灵活性和空间。

险资迎来窗口期,三大机遇成投资重点

事实上,险资正在迎来股权投资的窗口期。其一,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鼓励险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其二,在丰富产业链布局的思路下,保险公司也正积极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推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其三,在目前的股权市场中,银行理财资金受限于资管新规,有回撤趋势,保险资金作为来源稳定、相对充裕的长线资金,重要性更加凸显。

同时政策的持续加码也为险资的股权投资减小障碍。其实业界一直有声音在质疑为何中国出现不了自己的“伯克希尔”,除去没有像巴菲特这样的灵魂人物外,国内对保险资金的监管与国外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巴菲特可以用大量的浮存金进行股权投资,并且在做好风控的前提下承受一定的亏损,但是国内的保险公司受制于很多因素,往往就难有这样的操作。

而在政策的持续松绑下,险资的股权投资有望迎来春天。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泰康资产CEO段国圣指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新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寿时代推动医药、养老等大健康产业成为支出产业;二是科技自主创造巨大的科技行业成长空间;三是低碳转型对能源结构产生颠覆性变革,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围绕着以上几点来举一些相应的案例。

首先是在长寿时代推动医药、养老等大健康产业,这几乎就是保险公司的自留地,因为不论是从业务协同的角度,还是从投资的角度,医药赛道都是当之无愧的绝佳赛道。平安创投和泰康资产更是在药明康德上“撞了车”,都选择了投资这家CXO赛道的绝对龙头。此外,泰康资产在过去不到一年内就投资了金匙医学,艾柯医疗,微泰医疗等医疗公司,保险公司对医药赛道的偏爱可见一斑。

在养老产业上,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而保险公司早已做好准备。自2007年确定深耕寿险产业链,提出建设养老社区战略,泰康已经完成了全国22个养老社区的建立,基本完成了版图的覆盖。今年5月9日,中国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主要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整合平安在金融、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布局康养产业,打造有品质的康养服务。

其他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 2015 年开始布局养老社区,深圳的普惠型养老项目颐康之家(福保社区和康欣社区)已开始运营,高端养老养生项目中,苏州的国寿· 嘉园雅境在 2019 年12月已开始运营,三亚的国寿嘉园·逸境也即将开始运营;新华保险在2012年布局养老社区,目前北京的莲花池项目和海南的博鳌项目已分别在 2017 年和2019年投入运营;中国太平从2014 年开始在上海建设乐享家梧桐人家项目,该项目已于2019 年11月开始运营;中国太保从2018年开始布局养老社区,目前成都、大理和杭州的项目均还在建设中。

目前来看,国内保险公司的养老产业中,需要串联起地产-保司-医疗等多个行业,而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能力,做一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投资,串联起整个产业链。

第二在科技自主创造巨大的科技行业成长空间上,事实上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股权、资管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实上保险公司在科技行业的投资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未来如果在芯片半导体等行业看到险资的声影,也完全不用意外。

最后在低碳转型对能源结构产生颠覆性变革上,这里我们引用平安创投参加宁德时代2016年B+轮80亿元的投资为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是一家先进电池、能源存储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两年迎来了大爆发,根据中信证券的判断,新能源汽车已经从补贴驱动跨越至市场驱动,步入了1-N的高速成长阶段,且全球景气持续共振向上,尤其是中国、欧洲渗透率急剧提升,美国电动化重启。中长期看,中信认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接近20%。

平安创投早在2016年就对宁德时代进行投资,尽管在宁德时代IPO后就选择了早早的退出,错过其近两年的股价爆发阶段,但平安在这次投资中体现出的对赛道的把握是相当出色的。

随着监管对险资股权投资的逐渐松绑,我们也有希望看到险企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实体经济中,而这与我国目前的政策方向保持一致,险企也需要在其中精耕赛道,以获得更大更优质的回报收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