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沁色怎样鉴别?其实就这几招!

年代久远的玉器会形成自然的沁色,而这种沁色也是鉴别其真假爱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如今玉器市场的走俏,仿古玉器沁色已经越来越多,大家要如何来鉴别呢?

1

看玉器断口

古玉的驻孔、蚀斑以及腐蚀残破处多是由于自然侵蚀所形成的,所以没有锋利的尖角,手感特别的自然。而仿冒的大部分都是采用砣击等方法来伪作蛀孔与蚀斑,通常残破处断口为参差状,残痕比较锋利,扎手。

现代仿玉琮

高古玉残件

2

看玉器材质

作假的沁色古玉多是采用质地稍次的玉,而且其玉质颜色比较复古,绺裂比较多,石性很重。由于其质地不纯,色彩不正,所以肌理特别的粗糙,光泽也比较暗淡,与刚出土的古玉稍有些类似这种仿冒的沁色古玉欺骗性很高。 

西汉早期 白玉龙

3

看玉器颜色

造假的玉器多是为重蚀、重色,有的色彩过于鲜艳,腐蚀残破严重的玉器要格外留心。造假沁色的玉器颜色多是浮于玉器的表面,染料附着不牢固。将其放在水中浸泡一会儿沁色就会被泡出来。而如果是红沁或是铜绿沁采用酒精棉球就能够擦掉。 

现代人工染色

4

看玉器色形

现代仿沁色

有些清代以前的老提油皮壳处的颜色经常还会出现褪色、脱落、成为斑块,反而不及绺裂纹中的颜色深重,这种现象刚好与出土古玉的沁完全相反。经过油炸作色的仿古玉,其表面颇显油腻,摸上去有些粘腻,很难清洗干净,在真品上是不能出现的。

通常提油法作出的沁色难以持久,阳光下暴晒就会变色发枯,并会随天气阴晴发生变化,晴天晦暗,阴天鲜亮,由于经过高温炸煮,玉质酥软,浮光外露,越盘越暗,日久就会精光全消,黯为干枯的腊肉颜色。

提油法有三个破绽:一是玉质生嫩;二是色彩晦暗,而且非深即浅;三是因是以骤热骤冷作出,有火烧之像,纹理粗而硬,甚至可以摸到裂纹,毫无古玉内有的鱼鳞片相和粗细渐变相。

火烧:有“煨头”之称,方法是用火烧烤玉器,使玉器受热变为白色,又称为伪石灰古、仿鸡骨白。火烧一般是用氧化钙把涂上氢氧化钠的玉器裹好,放到锯末里闷烧两天,烧出的白色似鸡骨白;如想作出牛毛纹,闷烧后拿出用冷水激一下就会产生。如是高锰酸钾的冷水浸泡就会产生血色牛毛纹。玉器着色时温度控制较严,要在三百度时浸入染料中。

做黑色地方加上硫化汞裹烧再用砂纸加上猪油进行打磨除光。还有直接放在火上烧或放在氢氟酸内浸泡后打磨的,但磨光硬,全无玻璃光的美感。火烧玉因加热玉器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真鸡骨白则无,加热过度会有较深的粗裂,质地变得疏松,白色发灰、发黄,有的会有未烧透的点点瑕疵。

清乾隆以后,留皮盛行,未曾留皮的古玉往往用火炙烤,作出一层类似沁色的斑片称为“烤皮子”。烤色的色泽一般过于桔黄或过于乌黑,往往着色于玉器的个别侧面和雕刻突出的部位,雕刻的深凹部位则难以上色,烤色遇绺缝就会沁入其中,表现为内外部都有黄和黑,与皮子有别。烤色技术多用于仿制古玉土沁和掩盖瑕绺。

造斑:不同方法可以伪造不同沁色。造黄土锈是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中,黄泥贴在玉器上似黄土锈,产生的黄土锈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像古玉的土锈;造黑斑:

一是

二是用旧棉花泡湿将玉包好,用小火烧烤,待棉花干红后再用水浇,一直到黑色入骨,黑斑往往深浅不一,往往尽力避免通体发黑方才罢休;造红斑是将玉置火中烧,趁热抹上红色颜料和蜡,再热再涂,至玉质呈现枣红色为止,此法仿沁料必浮在表面,经不起用现代仪器放大仔细观察。

风梅玉:风玉仿牛毛纹,梅玉仿水坑古,《古玉辨》中说:“质松之玉,作成古物,用重乌梅水煮一昼夜,其松处被滚水搜空,宛如水激之痕,再用提油法上色,俨然'水坑古’矣,但玉质太松,其水激之痕究竟不如真者之出于自然,不着形迹耳。”

风玉办法是用浓灰水和乌梅水将玉长时间熬炼,用急火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之中或冰窖中,时间约一个昼夜,则玉致冻裂,玉质坚硬者裂缝细若毫发,用其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真古玉牛毛纹曲折,粗细不匀,伪者则不然。

羊狗玉:《古玉辨》中言:“玉器小者,用刀割生羊腿皮,置于其中,再用红线缝之,不使出血,经三年后取出,玉带红绿,宛如旧物。但盘热时嗅之,微有腥味。”《玉纪补》中也说:“据云用夹石之玉,先染以色,次放于油内炸透,再将猫犬杀毙,破开肚腹,趁热将玉置于内,埋在土中数年,然后取出,血疒成团成块,亦有水银光亮隐在玉内,不似真旧之变化百出。”

据说羊玉可以冒充古玉中的红丝沁但枯涩不温静,常用作传世古玉;狗玉可以出现土花斑,常用作伪造土古,但有新玉的颜色和雕琢的痕迹。

(0)

相关推荐

  • 古玉收藏 • 观物 | 玩古玉——十二字诀

    远观其形 近观其质 细观其工 仿古玉(图1)是电脑雕刻后仿旧处理的 . 伪造黄土锈法:用胶水均匀涂在玉器上,然后埋在黄土中,使玉器表面沾满黄土斑.埋的时间愈久,所生黄土锈亦愈真.目下坊间地摊上尤多此类 ...

  • 古玉鉴定,一定要让眼界更严,同时也要放宽

    要达到仿古玉的目的,既要取型又要用色,其色既是指沁色.古代玉器人工染黑的方式大致有二种,一是漆染,明代称「黑漆古」,清代称「老提油」,另一种即是火烧玉.玉在火中烧一定程度会变黑,晚清时期宫廷失火,曾烧 ...

  • 古玉的沁色怎样鉴别?其实就这几招

    年代久远的玉器会形成自然的沁色,而这种沁色也是鉴别其真假爱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如今玉器市场的走俏,仿古玉器沁色已经越来越多,大家要如何来鉴别呢? 1 看玉器断口 古玉的驻孔.蚀斑以及腐蚀残破处多是由于 ...

  • 古玉界:高古玉的沁色之美(一)

    虎纹玉璧 西周 直径16.1.孔径5.9.厚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局部有白色和褐色沁斑.体扁平,玉料边缘有残缺口,呈不规则圆形,但在纹饰设计时巧妙避开.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 ...

  • 古玉鉴定 沁色篇

    看到网络上大部分写古玉沁色文章,基本都是在研究,怎么沁进去的,以及沁色的分类,什么通过微量元素与土壤相互作用,什么红白黄绿黑沁,甚至还有血沁,人亡后血液早就凝固了,没多久就只剩骨头了,稍加思考就知道这 ...

  • 古玉鉴定—沁色篇

    看到网络上大部分写古玉沁色文章,基本都是在研究,怎么沁进去的,以及沁色的分类,什么通过微量元素与土壤相互作用,什么红白黄绿黑沁,甚至还有血沁,人亡后血液早就凝固了,没多久就只剩骨头了,稍加思考就知道这 ...

  • 古玉的沁色

    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 红色,铜沁-绿色,此外还有血沁是红色的,但是还没有定论这个名称是否恰当. 出土之玉常见沁色,分别有白色雾状的水沁.黄色 ...

  • 古玉界:高古玉的沁色之美(二)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 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图解高古玉之沁色!

    由于沁色是由外而内沁入玉内的,有沁色的古玉一定会在玉表留下一些自然的痕迹.一般说玉器入土的时间越久,沁色也会重,但西北地区的土质干燥,玉器入土不易受沁:东南地区的土质湿润,玉器入土易被浸蚀.因此,古人 ...

  • 古玉界:学会认识高古玉的沁色

          古玉的沁色是多姿多彩的,无定律可言.尽管这样,我们的前辈还是总结了古玉沁色有"十三彩""二十六色"等美誉之词,生动形象地将古玉沁色形容成:坩黄.坩青 ...

  • 深入解密古玉的沁色之谜

    沁是辨玉开门否的首选标志,沁种开门古玉开门便八九不离十了.但是沁种五花八门,古玉受沁的名称也很多,这里搜集了古玉中相对权威的几种沁种.特征.产生年代等,大体整理如下. 一.玻璃光: 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