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还原你一个曾经的保定青年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小的时候,保定青年路(如今叫永华北大街)是一条

左一是父亲,右二是母亲,那会弟弟还没出生,攝于1965年

宁静的,风景优美的马路。路不算宽敞,也就能并排走两辆汽车吧。但它确大名鼎鼎。为什么呢?因为它同附近链接的五四路,新北街,合作路构成了保定北部文化新城。

青年路是条南北走向的街,北起如今的七一路,南至小北门,也就如今的东风路止,中间还穿插了五四路,全长也就是1.5千米吧。

当时的青年路还不是柏油路,只是那种光修了地基,压上了石子的半成品马路。

青年路两边是排放雨水的明沟。行道树是桃树和松柏,每到春天里,这里桃花盛开,花团锦簇,满街花海,满街花香。

与保定老城区上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不同, 当年小北门外这一片被称为北关的地区侧是解放后直1958年保定作为第一期省会时,新开发建设起来的。完全的苏式现代化建筑风格,主要以幼儿园,学校,机关大院,家属大院为特色。

先说说青年路,那时这条街上都分住着哪些单位呢,咱们从北向南捋:

北段,七一路至五四路:跳伞塔大院(国防体育具乐部/省交通学校,军部礼堂,马家园村,邮电器材厂,省团校东门;

南段,五四路至小北门:

路东:邮局,省戏校宿舍大院,地区团校,青年路幼儿园,青年路小学;

路西:莱店,苏式宿舍楼,百货大楼,新华村口,新华幼儿园,被服厂,三中东门,人民电影院;

与青年路交叉的五四路段,从西至东:

省歌舞剧院大院,三中操场,河北小学,邮电部宿舍,省安装公司宿舍,100号老红军干休所,省戏校、群艺馆,中医研究院(现一中心),河北医学院,省水利专科学校(河大北院),省干部疗养院(现一中心东院)保定师范学院(河大南院),十中,前卫路小学。

上述这片建筑,连同火车站到东关省医院都是从保定解放后至1958年这十年,保定做为河北省省会时建起的。

与老城区的那些明清时代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石板辅地的深宅四合院相比,新城的建筑物多以苏式现代风格为主。二、三层的楼房,尖顶,砖木结构;办公楼门口带汽车道;宿舍楼绝对为筒子楼,公共水房+卫生间。

平房也是这种风格,以联排为主。

1963年,保定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刚过去,我们家从满城恵阳厂迁来保定市,住进跳伞塔大院那栋“刀把型”筒子楼。

那时父母调来保定是参加一个新“三线”工厂的筹建。开始他们的筹建处在保定饭店办公,后来搬至跳伞塔大院的行政大楼办公。这院以前是省交通学校,后来成了省人委,再后来成了华北电力学院。结果是那个“三线”工厂没“出生”就下马了,我父母及我们一家从此就留在了保定市。

那“刀把楼”是原来的学生宿舍,三层筒子搂,每层楼的中央部位有个大水房,中间是几十个水笼头的大水槽,两边隔成几十个木板隔断,设有蹲便可供这么多人同时出恭。

那时交通学校刚搬走,这个硕大的院子没住几家人。院子绿色成荫,姹紫嫣红。

全院有十几个孩子,我们在空空如野的办公大楼里,在同样宽阔的大操场上尽情地,全场无障碍地疯。我们玩“尿泥”,玩“过家家”,玩“打仗”,玩“电报”;同对面马家园村的小子们开仗。后来我爸从北京奶奶家弄回来一辆表哥淘汰下来的小轮车给我寄。这让我如虎添翼,骑车满大院疯,有时甚至敢上青年路上骑。

我们小孩们的另一个喜欢节目就是围坐在沙坑旁看人家国防体校学生的跳伞训练。把伞挂在伞架上用升降机升到塔顶,学员一拉绳,蓝天下几朵白云飘然而下,甚是美景!也常有女生被吊上去后,不敢跳,吓哭了的,只好又被升降机放下来。往往这时大孩子们会带头给人家起哄,喝倒彩。

青年路上有两家保定市最有名的幼儿园,

一个是新华幼儿园,成立于1950年,保定市一级幼儿园;

另一个是青年路幼儿园,这个更牛,诞生于解放战争初期,具有红色基因,以前叫“冀中保育院”。建国后它由饶阳迁来保定,那会叫“河北省第一幼儿园”,后来与保定第一幼儿园合并迁入青年路新址更名为“青年路幼儿园”至今。

不知何原因当时我没能进青年路幼儿园,而是入了它对门的新华幼儿园,肯定是因为条件不够,取而次之吧。

我一共在新华幼儿园上了63/64和64/65两个学年,在这里我接受了人生的启萌教育,1965年暑假后升入河北小学。

我在新华幼儿上的全托,周一送周六接。

那时我妈送我去上幼儿园,我都是骑着我的小轮车跟在她的车后边,车就寄存在传达室,接我时再骑上回家。那时青年路上只有有一路公交车经五四路开往西郊新市区,其余绝对鲜有机动车驶过。因为整条街上整洁,悠静,没有车马喧嚣,市俗烦尘。在街上骑车驶过,总能召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我还记得五四路与青年路交叉口中央是根木制电线杆,有个老头推小车在那卖糖稀,炮纸,弹球,泥娃娃。每次过都要家长给买个礼物。

新华幼儿园那会是一水的有外廊沿的苏式尖顶平房,房屋内外装饰,门窗,桌椅全部为湖绿色调。每班外间是活动教室,上课,吃饭都在这。每班教室都配有风琴和各种教具,老师教唱歌,写字,算术,画画,舞蹈;吃饭时,小盆友们分桌坐好,由生活老师把饭菜给盛好,我们要先说:谢谢老师!才能开始吃饭。

教室的里间是寝室,晚上睡觉有生活老师管理,定点熄灯。但我们那里服管?常常是生活老师去困觉后,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因为各班的房间都是串通的,追逐打闹翻了天,枕头,被子扔的满地都是,还有人专门放哨,看到老师来了立刻报警,火速归位,立马平静。

新华幼儿园给我留下的终身难忘印象是它的低调奢华和高端内涵。那个平实无华的铁栅栏大门,还有门前那条曲径通幽的甬路永远是它的名片。建园70年来它一直保持那样,没变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966年省会由天津再次搬回保定前,青年路经历了一次全面升级改造,取消了明沟;辅设了雨水排污管道;电线杆换成水泥杆,最重点的是全段辅了沥清路面。

后来省人委机关搬进了我们院,医学院那个院被省委占领。南院成了书记处和省妇联机关。

1966年我们家迁到城隍庙街,但是我还在河北小学上学,每天都经过青年路,直至1971年我学毕业升入二中。我亲眼目睹见证了那些年这条上的风风雨雨。

岁月如梭,这转眼间怎么就过去了近一个甲子?但这没有影响我对这条街魂牵梦绕。这些年,每当从北边复兴路进城,总喜欢拐来青年路看看。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己变得车水马龙,拥堵不堪,但这不影响我对这条街的亲近和怀念,因为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踪迹和情怀。

(2021年初秋写于赫尓辛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