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永恒的友谊
永恒的友谊(记陈德筠女士回乡祭祖及拜见恩师)
文/胡桃夹子
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昨天接到合肥管大姐的电话,管姐说她要和她的妈妈回灵璧祭祖扫墓。我说,欢迎姐姐和大姑回来。我在禅堂湖酒楼设宴恭候。管大姐说,一言为定,明天见。
我因写禅堂湖轶事的“陈孚修"章节,去年冬天曾去合肥寻找陈孚修女儿陈德筠女士。这管姐就是陈德筠女士的女儿,陈孚修老先生的外孙女。
近中午十一点左右,管姐来微信说,她们已经到了灵壁老家“小陈庄"。让我耐心等待。
我去了饭店,把菜安排好。就回到住处,耐心的拿本书看起来。
近十二点半,又接管姐电话,说马上就到。我又立刻起身去了饭店,让人把桌子重新收拾一遍,净等管姐一行到来。
不一会,两辆小车停在了禅堂湖酒楼门口。我急忙开门迎接。管姐第一个从车上下来,然后回身搀扶她的妈妈陈德筠女士下车。我也快步上前搀扶着陈德筠女士。因为去年已在合肥见过,所以相互间也不见生。我说欢迎大姑来做客。陈德筠女士笑着说:谢谢长柱。让你久等了。说话间,我把管姐一行让进了酒楼的雅间。
管姐一行,有管姐的哥哥和嫂子。还有几位是从渔沟镇赶过来的周广泰及周广泰的女儿和女婿。周广泰老先生我也是认得的。也是去年写“禅堂湖轶事",我去渔沟采访他老人家那会认识的。
周广泰老先生和陈德筠女士是姑表兄妹。周广泰老先生大陈德筠女士一岁,今年八十八岁。但身体健康,精神尚好。陈德筠女士更是神彩依然。
说话当中,服务人员已陆续上了菜,因为天已不早,大家也饿了,我们就一遍吃一边聊起来。话题自然以怀旧为主题。怀旧当然就离不开陈德筠及周广泰的家史。因为两位老人家及他们的父辈是我“禅堂湖轶事系列"中的主角。所以大家的谈话就有了一个主题上的共通点。
陈德筠女士说好多年没回禅堂了。街都变的一点都不认识了。和她小时候的记忆一点都不像了。周广泰老人接着说:是啊!禅堂是变化大,连他这个老禅堂,也就几年没来,就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周广泰老人是禅堂西边三周庄人,现退休跟女儿在渔沟镇定居)。
话题自然又说到了禅堂湖的西塘庙(大兴寺)。因为这西塘庙是陈德筠女士的爷爷陈永保在民国年间化缘重修的。庙修好后,陈德筠的爷爷陈永保又在庙上办了一个学堂。当年请来了后唐庄的知识青年唐怀庆来任教。这陈德筠和周广泰就做了唐怀庆的学生。当年唐怀庆十七岁,陈德筠和周广泰也就八九岁。
当年陈德筠的父亲陈孚修虽然年龄才三十多点,因其为人正直,能力又强,所以在禅堂湖一带可谓是少年老成,德高望重,很是受人尊敬!唐怀庆青年才俊,教书认真,一丝不苟,深得陈孚修的喜欢,陈孚修就收了唐怀庆做了门徒(旧时代兴拜师收徒)。这样唐怀庆与陈德筠女士即是师生,又是兄妹。从哪时起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说话间,陈德筠女士问我:唐怀庆现在身体怎样?我回答:还算可以,上个集我还看到他和老伴出摊子来。还能出摊子?陈德筠女士问道:出什么摊子?我回答:针头线脑吧。陈德筠女士转向周广泰说:表兄,我们吃好饭,去看看我们的老师吧?周广泰欣然说:好,去看看我们的唐老师,老哥哥。
吃完饭,由管姐开车,我坐副架引路,陈德筠,周广泰两位老人家坐在后排。我们一行人就驱车向后唐庄而来……
两三华里的路,转眼就到了。我先下了车,走进了唐怀庆叔叔的家门。到了后堂屋,看到唐大婶在那坐着看电视,唐怀庆大叔在床上休息。我说来客人了。二位老人同时问:谁来了。我说:合肥的陈德筠来了。怀庆大叔一听“陈德筠"三个字,折身从床上起来了。我说:叔你慢点。唐大叔穿上鞋急往外迎,这时候陈德筠女士已来到了堂屋里。陈德筠女士上前扶住唐怀庆老人,两位老人相互仔细端祥着,这时候唐怀庆老人先开了口,只说了一句:我的好妹妹。就已泣不成声。陈德筠女士也只说了一声:我的老哥哥。也是老泪纵横。我和在场的人都被这场面所深深的感动。我的眼睛也潮湿了。管姐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师生三人几十年后又重逢的珍贵镜头。
八十年前的青年才俊和两个八九岁的玩皮孩童。在时光的磨砺和爱抚中,现在都已是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师生三人畅谈近一个世纪前的往事,如同就发生在眼前。庭院里一时间充满了重逢的喜悦。陈德筠女士说:老哥哥,还记得我们去禅堂的“北土山"赶会,你背着我不?唐怀庆老人笑答:记得记得。唐怀庆老人问陈德筠和周广泰,你俩可记得,我那时候还经常吵你们来?陈德筠和周广泰回答:记得的,那时候我们小,不好好读书。
三位老人兴致勃勃的谈论着往事,我们都静静的聆听着。
是啊!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随风逝去的是青春的美丽和大好年华。但也留下了真切的思念和珍贵的友谊。蓝天和大地见证了三位老人近一个世纪的真情厚谊。
高天上的太阳把灿烂的光辉洒在了三位老人的身上,给师生三人的衣服上仿佛镀了一层金色。
这一美好的瞬间,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默默祝愿:三位老寿星,福寿安康,友谊天长!
这一天是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日。
【本文作者系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