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测及实体质量检测

一 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内容及要求

混凝土工程中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施工自检的常规检测项目、数量及技术标准等要求见表6-1。

二 混凝土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浇筑后,各参建单位对混凝土质量有怀疑时,或在工程竣工抽检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各项指标进行实体检测,以验证其是否能达到各项设计指标的要求,具体检测数量根据检测目的和工程情况确定。
混凝土实体质量检测指标主要为抗压强度,较为常用的方法有钻芯法和回弹法。

(一)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测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检测方法简述如下:

1.采用钻芯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允许采用直径小于10cm的芯样,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2.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称高径比或长径比)不小于1.0。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锯切后的芯样应进行端面处理,宜采取在磨平机上磨平,或采用下列方法补平:用环氧胶泥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抗压强度低于40MPa的芯样试件,可采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5mm;采用硫磺胶泥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

3.在试验前应按下列规定测量芯样试件尺寸:
平均直径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中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测量,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精确至0.5mm;芯样试件高度用钢卷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1mm;垂直度用游标量角器测量芯样试件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至0.1°。

4.试验时,试件的预计破坏荷载宜在压力机总量程的20%~80%。压力机应定期校正,示值误差不大于标准值的1%。以0.3~0.5MPa/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施压,以3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当长径比不等于1时,需将其抗压强度换算成长径比为1的抗压强度。

(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检测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检测方法简述如下:

1.使用前先对回弹仪进行率定。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4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90º。弹击杆每旋转1次的率定平均值应为80±2。

2.每一组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浮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3.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1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至1。

5.回弹值测量完毕,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6.碳化深度值测量。可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7.数据处理与计算。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按下式计算:

式中:

—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MPa;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换算值的平均值,MPa;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换算值的标准差,MPa;
回弹平均值换算成强度值时,应注意对回弹角度、浇筑面进行换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