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遗址
淹城遗址。
原来,常州以“淹城”为名搞了座规模巨大(达300公顷)的春秋淹城旅游区,而“淹城遗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下图左侧),更吸引游人的是淹城春秋乐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以及宝林寺等
从下面这张图(来自网络)上可以看出,遗址只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
这是我国目前春秋时期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
未开发成旅游区之前的鸟瞰图
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的历史。学术界较权威的说法,古奄国是由山东曲阜一支殷商的后裔到此建立。因后来水源充分(与山东曲阜比,那是肯定的),地方县志改称为“淹”——改名的说法得商榷。
遗址从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综观当时的城池,大多为一城一河,少数是两城一河或两城两河,而这种三城三河的筑城形制,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仅此一处,举世无双。
子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侧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淹城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淹城面积的大小,与《孟子》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记载吻合。
淹城的三道城墙,系用开挖城河之土堆筑而成,均呈梯形,高3~5米,墙基宽30~40米;三道护城河平均深4米左右,宽30~50米,最宽处达60余米。
春秋时进出淹城没有陆路,只有水道。开发为旅游区前,淹城三城之间有一道土坝相通,是当地村民为方便生产和生活,于20世纪50年代所筑。现为取消土坝,改为在三道城河上架设木桥。
感兴趣的是,这座城池是否经历过战争?可惜没查到记载。
(停泊在外城河上的游船)
作为两千多年前古城的遗址,看点并不多,毕竟年代太久远。
如今,淹城遗址只有从上到下鸟瞰(如上几图),方能有所感受。而漫步于景区的道路,或乘船游弋于护城河上,所能看到的也就是不加修饰的草木土石,满目的野趣,当然,还有少量为增加旅游趣味而点缀其间的仿古建筑。
秋风吹过,只见摇曳的草木,感觉到的是孤寂、落寞,是文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有人说,“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从这个角度,不无道理。
可拍的东西不多。这么看来,常州的旅游策划者们,以“淹城遗址”为基础(或曰:品牌),开发出规模宏大的“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从商业化运作角度算是成功的。否则,光靠以下这些景致,很难吸引来游客。
外城墙遗址——
淹城城内及外围一公里范围内原有数百座大小土墩,现仍剩七十余座。经考古发掘证实,这些土墩大多为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城内是一墩一墓,为贵族墓葬;城外是一墩多墓,为平民的家族墓葬。这些土墩也是淹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
独木舟出土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淹城内城河出土了4艘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几何印纹陶器。正是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独特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
可能是“孙武草庐”,显然是新造的。不知孙老先生是否在此居住过?有否考古的依据?问船工,他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