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风俗】过年了,您还记得咱们灵璧春节四大祭的风俗吗?

春节四大祭

文/吴恒侠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过春节就是过大年。乡村过年的活动丰富多彩,各项祭祀仪式则为节日的传统项目。其中祭灶、祭天、祭地、祭井的四大祭尤为正式而热烈。我老家小君庄隶属灵璧县,与苏北睢宁县接壤。村庄虽然小而偏僻,各种祭祀活动同样热烈庄重。回忆小时候参加的每一项祭祀仪式,都像是一次文化旅行。


祭灶

炎黄子孙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约定,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腊月二十四是我们这一带的祭灶日,也叫小年。人们忙着请灶神,买鞭炮,做纸钱。家庭富裕的杀猪、宰羊,日子不宽裕的也要买肉、杀鸡。蒸馒头、蒸包子的烟火已燃出浓浓的年味。请灶神,就是从集市上买一张印有灶老爷、灶奶奶画像的版画。其规格约30公分宽、50公分长。颜色虽然单调呆板,灶老爷、灶奶奶的画像却夸张有神;牛马鸡鸭、高粱麦穗的漫画巧妙衬托,吉祥而鲜艳。版画的两边印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红底黑字的对联。灶神版画的制作世家,进入腊月就把灶神版画放在集市上卖了。买,叫请,以示对灶神的尊重。

腊月二十四下午,我家举行祭灶仪式。我父亲把灶神版画贴在灶门口左边的墙上。我母亲在灶神前摆上几颗花生、红枣、几块肉、几个馒头等祭品,再插一炷香,点燃纸钱。一切妥当后,一家人给灶神行大礼。我老爷、奶奶,我大大、我娘,我姐、我哥、我和小妹依次给灶神磕头。全家人个个神情严肃,都表现出对灶神的尊敬。我家那两间被烟熏黑了的锅屋,也弥漫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全家人磕完头,我老爷发话了:“你们要记住,在外面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灶王爷看着呢!”。老爷的嘱咐,就是我家祭灶仪式的闭幕词,全家人都会记在心里。

传说灶神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便要升天,向玉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再将这一家应得的吉凶祸福交到灶神手里。神乎其神!一个神话竟然传了千百年,人们也信了千百年?人乎其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祭灶则治家。祭灶让每一个家庭的风貌都得到了洗礼,真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神之力修炼一家人的道德修养,这就是农民的境界。


祭天

我们这里从大年三十到二月二,一日三餐都要先祭天,再开饭。隆重的祭天仪式在大年初一举行。

祭天,又叫发天纸。发天纸,可能是民间通过祭天仪式发给天老爷的信,传递千千万万个小家庭对天的尊敬之意。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吃饺子。我们这里有“平安饺子,常走的面”的说法。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父亲就把桌子摆在院子中央,在三个碗里装满草木灰权当香炉,放在桌子前面。我母亲把刚出锅的九碗水饺摆在桌子上。我家八口人每人一碗,天神一碗。每一口人的水饺也先敬天。一碗水饺,一颗心。烧香,烧纸,放鞭炮都进入程序。最庄重的一项,我老爷奶奶带领一家人给老天爷磕头。如此仪式,让全家人多了一份对天的信任与期待。

我们村庄有一个同胞三兄弟以祭天为题,即兴成联的故事。老大吴恒俊,农民。老二吴恒儒,解放军某部师长。老三吴恒佐,小学教员。解放初期的一个春节,老二探家参加了一家人的祭天仪式。他好像有些激动,提议弟兄三人以此情此景合作一幅对联。老大上联曰:“男女老少齐俯首祈求风调雨顺”;老二下联曰:“水饺香火皆敬天祈福五谷丰登”;老三横批曰:“天随人愿”。兄弟三人的一副对联,道出了人对天的尊敬与依赖。天,自然也。农民祭天,是敬畏自然的一种表达,和对“天人合一”信仰的孜孜追寻。


祭地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庄东南湖有一座土地庙。土地庙坐北朝南,东西长约三米,宽约两米,高约两米。庙门很小,跪着能看到土地老爷、土地奶奶的半身泥塑像。庙虽小,却和北京地坛的地位平等。年三十中午,家家户户遵循“男耕女织”的传统,男性成员都要去土地庙祭拜土地神。有的是父子两代人,有的是祖孙三代人,有的是祖孙四代人,带着祭品、香火、鞭炮纷纷来到土地庙前。姓外人不外,以家庭为单位,以相对应的辈分、长幼顺序祭拜。老年人心诚,那磕头的姿势是五体投地。中年人正式,作揖曲身九十度,磕头头着地。孩子跪地头点三下,便去抢吃的、放炮了。女眷们,站在大门口目视着土地庙前的隆重场面。这个时辰,全村庄人的心都给土地神了。

二月二这一天,也是祭祀土地的日子。各家的种地把式,以木铣为笔,以草木灰为墨,以自家场的中心为圆心画圆。圆呈螺旋状,一圈一圈地画,一直画到场边,像大大的粮食褶子。最后在中间给土地神烧高香。那是农民描绘心中之图景,勾画“丰衣足食”之希望。

祭拜土地,曾经成为人民之道德,国家之信仰。曾几何时,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供人们祭地的土地庙。明朝嘉靖九年,北京修建了地坛。地坛成为明清历代君王们祭地场所。  “土里刨食”的道理,是人们把土地神化的缘由。建土地庙,祭拜土地神,是农民对土地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


祭井  

大年初一煮饺子用的水,都是从村庄那口公井里打来的第一担水。我们这里有“抢头水”习俗。也就是年初一各家都想从井中取第一担水。在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男人挑着水桶、拿着香火,孩子拿着鞭炮都来到水井旁边。每一个人在打水前都要烧香烧纸放鞭炮,然后一老一少给井磕头。水井的周围鞭炮齐鸣、烟雾缭绕。大人孩子都沉浸在那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之中,忘记了寒冷。我曾经跟着父亲“抢头水”。那年好像是春节后立春,天气非常冷。一股股热气从井口冒出来,瞬间成雾,扶摇直上,一派“井出祥云”的美妙景象。我和父亲嘴里,和那两个水桶也吐雾生云。水井周围和通往各家的路上云搀着云走,雾驾着雾动。这是一年里最美的早晨,整个村庄都在云里。

井,是时代交替的象征。人们聚井而居,共井为邻,标志着人类游牧生活的终结,农耕时代的开始。有井,方有村庄。井与村庄、家乡连成一体。王维《晓行巴峡》:“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江流明。”——登高远眺,见万千村庄,而村庄的标志就是“井”。“背井离乡”的那个“井”,就是村庄的意思。

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农耕文化,创造了社会文明。“吃水不忘挖井人”。祭井,或许就是纪念为建村庄而挖井的始祖们。

本文作者:吴恒侠老师,为灵璧退休老干部,原朝阳镇党委书记。

(0)

相关推荐

  • 邢台县北尚汪村

    邢台县会宁镇北尚汪村位于邢台市区西北部,南面.西面与南尚汪.尚汪庄相邻靠,北距霍楼村500米.全村共有280户,860口人,村内姓氏以田.张.韩.王四姓为主,另有李姓1户.曹姓5户,全村均为汉族. 村 ...

  • 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

    腊月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 文:未懂未悟 到了阴历腊月二十三,中国各地便陆续过小年了,即所谓祭灶.这是春节前最重要的节日,从这天开始,就算开始"过年"了,一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

  • 封禅和畤祭

    我们看到,很多动物都有这样一种行为,即在生活领域内占领一块土地或空间作为繁殖场所,并留下各种记号用以标示,不准其他动物入侵并将入侵者驱赶出去,这种保卫领地的行为即是领地行为.例如狮子,每天晚间和黎明醒 ...

  • 西柏林村

    西柏林村 西柏林村牌楼 佛耳山脚下有个西柏林村,曾是东下河南林县的必经之路,但现在村子已经凋落了,虽然村东的关帝阁还在,临街的店铺还在,村中的雕花门楼还在,但它们是零星的.散落的,正在或已经倾颓的. ...

  • 畤祭与祭天

     我国古代社会中,祭祀被认为是与军事并列的国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在祭祀中,祭天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祭祀中最隆重的就是祭天大礼.历代帝王都不敢懈怠祭祀上天,每年都要在特 ...

  • 『我醉乡土』快过年了,有谁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年节的零食

    年节的零食 作者:郑文林 春节前后,朋友们见面时都会说,现在过年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以前那种浓浓的年味去哪儿了呢?我们怀念的,除了以前浓浓的年的气氛,还有那个时候几乎家家相同的零食.花果子.炸馓子. ...

  • 四川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虽然每年都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在中国人心目中,过年,仍然是一年到头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物资的丰富,传统的年俗,确实在离我们渐渐远去,这是一个 ...

  • 过年了,这些老规矩你还记得吗?

    让14亿中国人开眼 带给您与众不同的视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文明的精华,不能丢.这些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吃鱼不能说"翻". --翻 ...

  • 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

    记忆中的年味 还记得小时候怎样过年吗 我的老家,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榆树下迁过来的,所以我猜测,老家的年,很多习俗来源于山西. 习俗1--腊八"抹粥" 小时候的年,是从腊八开始的. ...

  • 今日腊八,民间风俗要吃腊八粥,可还记得这碗腊八粥

    今日是腊八节,腊八过后不久便要过年,中国传统风俗中,要过了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年才算过完.虽然现在我们都通行公历,但是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围桌看春节联欢晚会还是多数国人的习惯.因此,在腊八这一天喝腊八 ...

  • 【灵璧家园】灵璧北区那座明朝的古庙,有多少人还记得?

       游集张桥一一东嶽庙.明槐树 东獄古庙已不在  独留明槐诉沧桑 文/邱德龙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在灵璧县游集镇张桥村有一处百姓心中的神圣之地一一东嶽庙,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雨剥蚀.战事纷争.文革推 ...

  • 【灵璧救助】流浪二十多年,游集镇这位李先生终于回来了。您还记得他吗?

    友情播发一条寻物启事:昨晚21点左右,在灵璧县罗河西路金水湾洗浴中心附近丢失一个钱包,钱包内有身份证.医保卡及几张银行卡,身份证户名:刘军.有捡到的朋友请及时拨打13956888899,与失主联系,失 ...

  • 【灵璧风情】你还记得灵璧那些年玩旱船吗?

    玩旱船 文∕王潘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在七十和八十年代,每年过春节最有趣的是看玩旱船. 旱船的形状各种各样,但是,旱船的做法大致相同:它都是用竹竿扎成船的架子,船形的架子中间用竹竿扎成" ...

  • 【灵璧记忆】灵璧小伙伴,谁还记得“跑冻子”啊?

    冬天里的故事 跑冻子 文/胡桃夹子 "跑冻子"就是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滑冰,这是我们当年冬季里最有趣的运动之一. 每当河水开始结冰的时候,我们这些生性泼皮的"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