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发誓有多文雅?
铁木真的崛起是伴随着杀伐与兼并的,所以这其中少不了的便是盟誓。每一个人的壮大,都会伴随着一部分的伴随和助援。孤军作战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伟业的。当然这些所谓的同盟者是存在反复的,可能是一时的策略,也可能是长期的合作,像清代满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政治联姻,贯穿终始。而反复者往往是多者,因时因地因人,会导致一些战略的重组和调整,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都无可避免要考量事物的诸多方面,把一个繁杂的体系象棋盘一样布排在我们的脑海。誓言总是与考量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有铁木真与扎木合的盟誓,挺有意思的,这是一个暂时的约定,很快便反目成了仇仇。誓言是这样的。“凡我同盟,有泄此谋者,如岸之摧,如林之伐”。铁木真与扎木合的盟誓最终是毁在一个“泄”上。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最在乎什么,往往也正是这个最在乎的东西最伤你,正所谓关心则乱就是这个道理。
我感兴趣的是,古人的盟誓真得很文雅的,同样是诅咒性的话,今人可能只会说声,“如果怎样的话,就让他不得好死”或“断子绝孙”之类的话,听上去就是歇斯底里,血脉喷张的。但是古人就不是这样,你看人家草原民族刚刚开化,所发得誓言就不是这样的。如果谁泄露了盟誓,就像河岸被摧毁,就像山林被砍伐一样。同一个意思,但听上去就充满了诗意。
草原上的河流总是九曲十八弯的,涨水之时很容易改变河道,这已经是地理常识了。那么河岸的摧毁就是常有的事情。而河道的改变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意味着原来水草肥美的地方挪了地方,意味着他们又要逐水草而进行迁徙奔波。北方的山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芜的,尤其是塞外的山。山林很少,我不知道铁木真那个年代的蒙古高原上的山是否枝叶繁茂,反正现在到河北张家口那一代的很多山都是“童山濯濯”的。山林一带破坏掉了,就意味着一项重要的生活来源断掉了。因此,回头来看铁木真和扎木合的盟誓,真的是很贴近生活,很诗意也很朴实的表达了愿望。
但是汉人似乎更喜欢用水来发誓。一个很有名的案例便是南北朝时的祖逖。祖逖是北伐的名将,闻鸡起舞练就一身好功夫。在他北渡长江,船到中流时,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感慨万千。再想到山河破碎,中原百姓涂炭的情景,不由得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也就是不是收复失地决不罢休,誓不班师的意思。也是取眼前之物发誓,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一种盟誓时候生活中常见的,那便是情人之间的盟誓。痴男怨女古来多,温柔起来也是各种海誓山盟。熟悉了琼瑶剧的海誓山盟,也许还记得《还珠格格》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实这是琼瑶化用了一首汉代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敦煌曲子里也有一首很绝的赌咒盟誓的词,《菩萨蛮》:“枕上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热恋期间的盟誓往往都是很极端的,所以看着两首热恋的盟誓,就可以看出来,完全是天崩地裂式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事情,像那首《菩萨蛮》那样,发得誓言都是平素不可能出现的情景,什么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黄河彻底枯,日月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都是不会出现的,但在热恋中说出来就是令人信服的,因为热恋之中的男与女总是有些不太正常的,这正好适合了不正常的逻辑。
因为不正常,所以这种盟誓也是靠不住的,比铁木真的“如岸之摧,如林之伐”来的还要惨烈。有多少痴男怨女因为失恋而走上了决绝之路呢。豫剧有出很经典的戏《打神告庙》便是讲得这么一回事。犹如长生殿中明皇与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世世姻缘,转瞬间变成了马嵬坡下横尸荒野的惨剧了。
当然除了这种不正常的盟誓外,其他正规的结盟都是有一定的章程和仪式的。很经典的便是“刑白马”,然后又是歃血为盟,“削骨而盟”之类云云,当然祭祀的酒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章程和仪式只是为了制造一种表象的正式感,一个盟誓是否真的能够成为长久的结盟,关键还在于当时人内心世界里的那点小心思。而一旦涉及到政治圈里的盟誓,朝令夕改的是通行货,当下的考量才是最主要的,一旦考量结束了,盟誓也就到此为止了。读一读铁木真的发迹事迹,就知道这其中的世道人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