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复习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一、基础-运用(共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

⑵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⑶ 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的诗句是:       ,        !

⑷ 《岳阳楼记》中从时间的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⑸ 请把杜甫的《月夜亿舍弟》默写完整 戊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 .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

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  (       ).

⑶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piāo yì (            )

⑷.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làn(         )在土地里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给自己的人生设一个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去超越自己,不让自己有怠慢的时候。

B.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

C. 我说你到底有没有磨练过,所以这些人情事故一点都不懂。

D. 在表演中杨丽萍化身为孔雀,舞步轻灵,惟妙惟肖,观众叹为观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布正确的是(    )(3分)

A.汕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教育局”调到“为了”之前)

C.苏州园林据说有超过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删去“超过”)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前加“能否”)

5.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2018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有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专家和海内外收藏者的好评。

(1)请为这段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幅对联,为太白楼做宣传。(2分)

把酒临风     指布帆一片   看带郭千家     何处青山留谢眺

当年春水别汪伦     登高望远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0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⑶,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琅琊山由明有晦、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B.文章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泄进画幅,时而喧鸟鸣于纸上,始终围绕一个“醉”字着墨,看似散,实则散而不乱,散中有神。

C.作者反复强调“醉”“乐”二字,“醉”为表象,“乐”为实质,最后将两者统一,揭示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蔚然而深秀”“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释}①物  众人,这里指百姓  ②斯须  :片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人皆知畏避灾害/人言可畏             B. 夫仁义之道/安贫乐道

C去之已远/香远益清                   D. 恒令腹饱/人恒过,然后能改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11.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治国思想(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城代谢快,寿命短

B.选文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C.选文的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具体典型地说明了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京的一种策略

D.选文第⑶段“更夸张的是,他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一句中的“几乎”说明箱龟冬眠时还是有呼吸的,这与事实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1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四)父亲的背影(17分)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5.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4分)

16.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4分)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17.  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4分)

18.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5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艺术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城┅┅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一)

大堰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在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这两节诗选自《             》,作者是                  。(2分)

2.这两节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     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

1.  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④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⑤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2.风骚    呢喃    飘逸    腐烂

3.A.(应为“懈怠)   4.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

5.(1)示列一:済宁太白亮相《国宝档案》    示列二:《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2)把酒临风看带郭千家,何处青山留谢朓;登高望远,指布帆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

6.①居高临下  靠近    ②  景色   ③以---为快乐

7.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②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便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8.B”始终围绕一个“醉”字,错,文章重点在’乐)

9.C(距离遥远/远播   A.畏惧;B思想主张;D.经常,常常)

10.       / /广/

11.       唐太宗认为,施惠于民是为人君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只有施行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支持,也就是得民心。

12.       C.(下定义错,应是做比较和举列子,且②段讲的是冬眠与睡觉的区别)

13.       D  (不合文义,目前我们还未能做到)

14.       列数字、做比较。通过冬眠的菊头蝠与不冬眠的老鼠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5.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

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16.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并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形成对比,更凸显出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17.       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表明了父亲并没有“我”印象中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18.       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的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在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挂念。

19.       略

附加题

1、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2、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3、相同之处:都含有保姆对乳儿的爱和乳儿对保姆的真挚之爱。

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重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