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两代三任广德知军考(上)
张 超
微信版第1023期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广德县升为军,后辖广德、建平两县,始有知军一职。然而,两宋时期广德地方志《(广德军)图经》《广德军志》《桐汭志》《桐汭新志》等均已佚失,现存最早的为嘉靖《广德州志》,之后历代州志关于广德知军的记载,或遗漏、或简陋、或错讹,亟待考证以补遗拾缺。
南宋著名诗人曾几子孙两代三人任广德知军就是一个例子。
鲁栗还是曾栗?
据嘉靖志记载:“鲁栗,庆元二年知军事,政多仁惠,时有大水入城,筑三堤以障之,民免水患。……曾槃,嘉泰中由朝大夫出知郡事[1]。”庆元二年(1196),广德知军为鲁栗,有政多仁惠和筑堤防洪事迹。对于曾槃的记载更为简略,任职时间约1202-1203年间。
之后万历志、乾隆李志(李国相)均沿其说。“鲁栗,庆元二年任。见万历志,详宦绩。案:《祠山事要》作曾栗。……曾槃,嘉泰三年由朝奉大夫任,尝砌砖路自东门至张王祠下,植松夹石路旁,见《事要》[2]。”这是乾隆胡志(胡文铨)据《祠山事要》首次提出了庆元二年知军或为“曾栗”,并明确了曾槃嘉泰三年(1203)出知广德及筑路植松的事迹。该志《宦绩》另载:“鲁栗,庆元间知广德,为政仁惠,尝筑三堤以障洪涛,自是居民得免水患。(《南畿志》)[3]。”一直到光绪《广德州志》,编撰者仍沿用“鲁栗”这个名字,未给出定论。
关 于 曾 栗
“熙宁戊申,守臣朱寿昌大修谯门,紫微南丰曾公为之记。六十年而毁。绍兴甲子,魏侯安行始再营之,距庆元丁巳,复五十四年,枝倾补陋,不可以久。会承议郎曾侯栗,被命分符,有绝人之才……适岁丰人和,鬻材僦工,兴役於暮春,落成以季夏,轮奂之美,与创始均。……侯以予与其世父原伯、先君仲躬,同朝相善也。不远二千里,请记其事。……明年戊子三月[4]。”
文中不仅提到了广德谯门(即鼓角楼)南宋时多次修葺的历史,还提到了庆元丁巳即庆历三年重修谯门并邀请周必大题记的广德知军曾栗。“曾栗”是否就是州志记载的“鲁栗”,身世如何?可以从记文中找到线索,“侯以予与其世父原伯、先君仲躬,同朝相善也。”原来,周必大与知军的伯父曾原伯、父亲曾仲躬同朝为官,且互相交好。
“赣州曾氏兄弟,俱有时名,其以文章议论致身。……文清公二子:大理卿,字原伯;户部侍郎,字仲躬。……仲躬子德广守桐川。……庆元戊午八月丙寅朔[5]。”庆元戊午即庆元四年,周必大曾撰《跋曾氏兄弟帖》,文中提到的“曾仲躬之子德广”,就是数月前请其题《广德军重修谯门记》的曾栗。另有《题曾逮侍郎戒其子棠清廉帖》:“本朝赣州曾氏,儒素相承,弟兄俱上禁途。至文清公,乃用此易名,是生仲躬,出藩入从,受知孝宗。……庆元丁巳十二月[6]。”
刘克庄《跋放翁与曾原伯帖》:“原伯,茶山长子,名逢,官至大理卿;仲躬,次也,名逮,官至侍从[7]。”
文清公及茶山,即曾几,字吉父,自号茶山居士,为南宋著名诗人。其先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乾道二年(1166)卒,年八十二,谥文清。曾原伯为其长子,曾仲躬为其仲子。
陆游曾师从曾几十余年,对其家世十分清楚,曾几去世后,陆游为其撰写墓志铭,记载较为详细:“公讳几,字吉父,其先赣人……男三人:逢,朝散大夫,尚书左司郎中;逮,朝奉大夫,充集英殿撰,知湖州;迅,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女一人,嫁右朝散郎知吉州吕大器。……孙男七人:槃,迪功郎监户部赡军乌盆酒库;栗,承务郎新知平江府长洲县[8]。”
这里可以看出,庆元二年任广德知军的曾栗为曾几仲子曾仲躬的长子,曾槃当为曾几长子曾原伯的长子。
乾道二年,曾栗由承务郎知平江府长洲县(今属苏州),之后可能长期留在了苏州,据《姑苏志》记载:“宋翰林王公祠,祀王禹偁也。……淳熙九年知县曾栗复绘公象而祀之。……今总卿赣川曾侯栗德宽来宰是邑,始求公象绘之,而并钱、欧阳、苏黄三公诗赞于石,当属余叙其大概矣!盖曾侯之去,十有七年。天台黄宜寔來拜公遺像[9]。”直到淳熙九年(1182),知县还是曾栗。
应曾栗请求,陆游撰有《广德军放生池记》:“承议郎曾侯栗,以庆元二年来领郡事,顾而太息,会以事至子……侯移书笠泽陆某,俾为记[10]。”明确记载了庆元二年曾栗任广德知军,并记载了其修整城西之亘溪,筑“溪堂”其上,并于重阳节率僚属来此放生等事迹。
其实曾栗应对洪水,除了筑堤外,还采取了疏浚水沟措施。据州志记载:“复古桥,在州治东,旧名寺河桥,知州曾栗以洪水涨没城隍,遂塞石溪门,令民复疏水沟,因名其桥曰复古[11]。”“新河桥,在州治东门外,其流接鲤洪溪水,丙申年,知州曾栗筑横埂三堤以障洪涛,故名[12]。”丙申年恐误,当为丙辰年,即庆元二年。
曾栗重修谯楼后,邀宾客们登楼观赏,并就是否开辟双门恢复旧观征求大家意见,在得到大家认可后,又恢复了谯楼的双门。曾任广德军学教授,时任提点两浙西路刑狱公事,兼知平江府的虞俦,有诗文记录了这次活动。
曾守谯楼既成,邀宾从同登,议辟双门以复旧观,从士子请也
楼下遗踪宛可寻,尚须宾从一来临。
三峰嵂崒浑依旧,双阙岧峣复见今。
麻麦向来迷绿野,簪缨久矣负儒林。
再和
杰阁危栏不许寻,境环千里望中临。
古桃风物宁非旧,甲子规模迥到今。
堪笑折腰趋府事,何如长啸入山林。
曾栗完成了谯楼双门的恢复后,不仅邀请已致仕的名相周必大题记,还与同僚们互相唱和,从虞俦诗文可以看出,鲍倅先作《喜谯楼双门复旧观之作》,后曾栗和鲍倅,虞俦再和曾栗。
次韵曾使君和删定鲍倅,喜谯楼双门复旧观之作[13]
公家文字足搜寻,闲览容陪夏日临。
句里江山元自旧,笔端造化速宜今。
朱扉对启雄潭府,秀气平分入泮林。
曾栗离任广德知军后,擢“朝散大夫、荆湖南路计度转运副使[14]”,嘉泰三年八月到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同月“十七日除直焕章阁,当年除太府少卿[15]。”
另外,关于曾栗,据周必大《跋曾氏兄弟帖》记载,字德广,而据《姑苏志》记载,字德宽。吕祖谦虽有书信《与内弟曾德宽》,邓深也有诗文《寄曾德广》,但是都未明确,笔者目前尚未考证孰是孰非。
参考文献
注[1](明)朱麟:明嘉靖《广德州志》卷之七《秩官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第167页。
注[2](清)胡文铨:清乾隆五十七年《广德州志》卷二十三《职官志·守令》,上海图书馆藏志书胶卷。
注[3] 同注[2] 卷二十七《职官志·宦绩一》。
注[4](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十八《平园续稿十八·广德军重修谯门记》,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注[5](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八《平园续稿八·跋曾氏兄弟帖》,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注[6](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八《平园续稿八·题曾逮侍郎戒其子棠清廉帖》,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注[7](宋)刘克庄:《后村集》卷三十二《跋放翁与曾原伯帖》,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注[8](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二《曾文清公墓志铭》,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
注[9](宋)王鏊:《姑苏志》卷二十七《坛庙上》,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注[10](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一九《广德军放生池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
注[11](明)李得中:明万历《广德州志》卷之一《舆地志》,《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注[12] (清)李国相:清乾隆《广德州志》卷之十六《营建志·津梁》,乾隆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注[13](宋)虞俦:《尊白堂集》卷三,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注[14](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七《官宇》,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注[15]同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