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江西省)
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种情结不能忘怀,那就是在心中永远流淌的故乡的河,它无关河的大小,是否有名气,只在乎那是故乡的记忆。我的故乡东乡瑶圩有一条河,名叫瑶河。它发源于金溪县峡山,属信江支流,河水由南向北纵贯瑶圩全境,过境长13公里,到达余江区叫白塔河,在到达鹰潭市后与信江汇集,由此拐了个大弯,进入鄱阳湖。有诗为证:盘云九级梯,高下峡山溪。为看鄱湖月,湾头折向西。从小生活在瑶河边,从小喜欢瑶河。她四季分明,景色秀丽。一河香稻菽,无地废耕犁。野骛随波起,荒鸡对岸啼,正是瑶河两岸地肥粮丰、人勤业旺、生态秀美、自然和谐的真实写照。春天的瑶河,河水初暖,一层层薄雾弥漫在河面上,湿润了两岸的修竹,也肥了田间阡草。夏天的瑶河总是泛起片片银光,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燥热退去,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两岸好像细密的花蕊在闪烁。秋天的瑶河景色为最美,芦花漂扬,稻谷放香,渔舟唱晚,岸柳成行,晚霞映衬河面,天水一色。可谓是:千年河道醒还卧,二十里水路秋更长。而冬天的瑶河,在大雪的笼罩下颇为壮观,雪花在上面漂,河水在下面流,一派生机盎然。瑶河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有时候状如奔马,声如擂鼓;有时小巧秀气,波澜不惊;也有时会波涛汹涌,泛滥成灾。为了让她更好地服务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故乡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先后在瑶河上修建了一座水力发电站,一条大水坝,两座公路大桥,妆扮和添加了瑶河的风景,也改变了人民的生活。70年代修建的水力发电站,装机总容量400千瓦,让故乡人民不再点煤油灯,户户通上了电。随着瑶圩大桥的修成通车,让故乡人民摆脱了无路通车的尴尬,从此摆渡成为历史。为了让下游余江区的人民有水灌溉,故乡的人民充分发挥互助友爱、团结奋战的大公无私精神,让出一座山拦河筑坝,划出一片田挖渠引水,保证下游万亩良田的用水,成就了上游下游一家亲的的佳话。修成大坝后,也让故乡的瑶河变得心平气和,不再乱发脾气。瑶河曾默默记录了一场光辉的战斗历史。那是1932年6月下旬。赣东北省委巡视员、后任赣东北省军委主席、解放后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亲率赤色警卫师一百余人,从东乡小璜下湖出发,冒雨连夜急行军,向着瑶河开进,计划攻打河对岸国民党东乡县县长戴森荣的老家赤岭。谁知一阵暴雨过后,瑶河水暴涨,唯一的通道被河水淹没,战士们几经试探,无法前行,只好望河兴叹,遗憾地从原路折回。此次战斗虽然没有攻打下赤岭,但还是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戴森荣的父亲第二天就闻风而逃了,对当地一带的地主大恶霸起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可惜的是,赤色警卫师师长祝荫龙在另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解放后,国家在东乡珀玕乡建立了祝荫龙烈士墓,供后人敬仰纪念。瑶河两岸历史遗存丰富,现还保有古码头遗迹一处,还有县级保护文物“寡妇桥”也叫“节妇桥”一座。据同治《东乡县志》记,“节妇桥”后人称“寡妇桥”,系明代当地人林文赞之妻洪氏捐资独建,后塌毁。清朝,同乡吴居澳倡众重修。“节妇桥”的来历其实在民间另有一个版本。传说瑶河北岸有一个寡妇带有遗腹子,在儿子十岁那年,让他独自去瑶河南岸外公家送端午节,由于渡口梢工不在,生性好动的男孩就自己摆渡过河,不幸溺水身亡。寡妇母亲悲痛欲绝,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在别人身上重演。她卖了所有的田地房产,并外出乞讨,在儿子去世的河段上修建了这座桥,也就是现在的寡妇桥。几经风雨,一直伫立在瑶河两岸,护佑方便着后人来往。瑶河同时还滋养着两岸多处的古村落,其中有孕育明朝开国状元吴伯宗、榜眼吴裕、诗人吴嵩梁的新田、吴塘、排头等古村。吴伯宗曾在瑶河边上吟过诗,更有诗佛吴嵩梁晚年披簑戴笠携妻常钩于瑶河边。吴嵩梁才华横溢,与乾嘉间优秀诗人黄景仁齐名,并称为“一时之二杰”。在清道光年间的内阁中书舍人中,吴嵩梁的诗以龚自珍的才、魏源的学、宗稷文的文章、端木国湖的经术,并称为“薇垣五名士”。曾先后主讲兴鲁、白鹿洞、鹅湖等书院,其女吴萱、妹素云、妻蒋徽都是当时有名的女画家,小女儿吴芸华是个诗人,可谓一门风雅。还有瑶河边上的万石塘古村。不仅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红色文化。红十军曾多次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至今在万石塘村,还留下了许多红军标语,当年红军驻扎过的“冠美公祠”,今叫红军楼,已成为人们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个红色旅游打卡点。川流不息的瑶河,她见证了两岸人民奋斗拼搏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上下游的人间大爱,她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两岸儿女,灌溉着良田万顷,生生不息。如今瑶河在这里的旅程不再寂寞,因为她的丰腴成就了两岸的富饶,让过去河水冲积成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成为如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大战场。我挚爱故乡的瑶河,她安祥而不倨傲,平静而不张扬。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静卧在绿色平原中的游龙,蜿蜒盘旋,生机勃勃;又像一条漂浮在山间田野的玉带,灵动飘逸,在静谧的夜常常徐徐地飘入我的梦中……
作者简介
周群,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现供职于某乡镇。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爱好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先后在《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山东散文》《三亚湾》《抚河》《抚州日报》等发表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500多篇。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