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证据证明:商朝起源于东北,他们是第一支成功入主中原的王朝
大约在3500年前,夏朝灭亡,商朝建立了。和夏朝相比,商朝文明显得更加的辉煌。我们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就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让中华文明得以提升到可以和两河、埃及文明媲美的高度。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却让人们感到惊讶:商朝很有可能起源于东北,并且和满蒙等民族有一定的渊源。那商朝岂不是成为了第一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民族了吗?本文,就列出商朝起源东北的八大铁证。
1,商族的起源传说和东北诸民族类似
关于商朝的起源,历史上的记载比较少,但是零星的资料还是有。《诗经·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商朝的母系始祖简狄因为吞食了鸟蛋,产下了商朝的父系始祖——契。
《史记·殷本纪》对此有一些比较详细的描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这种吞鸟蛋而产子的传说,在东北各民族均有保留。满族传说有三仙女沐浴,佛库伦吞食神雀带来的朱果而怀孕,生下满洲始祖布库里雍顺。高丽太王碑是东晋时期高丽第19代王高谈德(374—413)的记功碑,其中记载了其族卵生的传说,这也能够解释为何东北的民族很多以鸟作为图腾。
“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高丽太王碑》
2,文献记载商民发源于辽河流域
以上的只是传说,只能作为民族起源的参考,需要证明商朝起源于东北,那还需要非传说性的史料。《荀子·成相篇》中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世本·居篇》也记载:“契居亳,昭明居砥石”。两者都说明“砥石”就是商朝人的起源之地。砥石就是辽河的发源地,《淮南子·墬形训》曰:“辽出砥石。”东汉末的学者高诱说:“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水经注》进一步描述:“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南流,入于海”。
以上资料不仅能够证明商朝来源于东北,还进一步明确了商朝人起源的具体地区,那就是辽河上游一带,也就是西辽河一带。西辽河一带,是传统游牧民族居住的地区,历史上起源于这里的民族是东胡系民族,包括鲜卑、契丹、蒙古等,可见他们是游牧民族。
3,商民族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色彩
根据文献记载,商朝的祖先们开始出现于中原的时候,就是游牧民族的形象。《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世本·作篇》记载:“相士作乘马,亥作服牛”。所谓“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郭沫若)。商族经常以牛羊和中原民族进行贸易,中间还发生了有易氏截杀王亥商队的事件,后来子上甲微又杀有易君复仇。
商朝建立后,其游牧的方式也继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尚书正义》记载:“契至成汤,十四世凡八迁国都者”。为什么商朝会频繁地迁徙首都?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商朝位于黄河中下游,受到黄河泛滥的威胁,因而多次迁徙。但商朝后期的殷也位于黄河附近,没有再次迁徙。这说明,商朝频繁迁徙不是因为黄河泛滥。商朝频繁迁徙,主要是游牧经济不太稳定。到了商朝后期,商民族已经完全转变为了民族民族,所以才没有继续迁徙,而是长期定都于殷。
4,考古发现证明: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和殷墟文化有联系
东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新时期时代,这里已经出现许多文化遗址,其中最有名的是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位于西辽河一带,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将近100件。其中以C型玉器著名,其形态如龙,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文化和商朝文化竟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红山文化玉龙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田广林说:“在红山玉器没有被正式识别出来以前。曾长时间被误认为是商玉,这是因为红山古玉与商代玉器在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惊人的一致性,如红山文化的玉勾龙与妇好墓所出商代玉龙一脉相承,如出一炉,这种现象,发人深省。”
在红山文化之后,东北又兴起了夏家店文化。夏家店文化在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以公元前1500年为节点,分为了两个阶段。在中原开始出现青铜器的时候,夏家店也出现了青铜器。而夏家店出土的文物也和殷墟遗址出土的十分类似。
夏家店遗址出土陶器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郭大顺说:“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陶器群特征,如绳纹灰褐陶甗、鬲作为主要炊器,加上深腹罐、宽沿大口盆、浅盘高柄豆等,与作为先商文化的下七垣文化的陶器组合和特征甚为接近;夏家店发达的文化特征彩绘陶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等,酷似商代青铜器上的同类花纹主题等等”。
5,商朝人的发型是辫发为主
近年以来,通过对商朝坟墓考古进行了考古,发现了商朝人的发型基本都是辫发。从出土文物形象资料看,商代男子辫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条辫子,然后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也有将头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中国古人的辫发主要流传于东北地区,除了女真、满族之外,还有扶余、高句丽人、契丹、蒙古等等。
6,商朝灭亡后,商朝人退回了东北
根据历史记载,商朝灭亡之后,一部分商朝人在箕子的带领之下迁徙到了东北,到达了朝鲜,建立了新的王国,史称“箕子朝鲜”。1973年,人们在辽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坑出土了“箕侯”方鼎,是箕子的遗物。为什么箕子能够带领商朝残余势力顺利迁徙到朝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原本就是商民族发源、活动地区。因此傅斯年先生说,“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
孤竹国青铜器玉器铭文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东北活动的商朝残余势力不仅仅是箕子朝鲜,就是孤竹、山戎、令支也是。近年来,在孤竹国——唐山出土了大量的玉璧、玉圭、玉钺、玉冠等,经国内专家学者认定,皆是殷商孤竹遗物。而夏家店上层文化,是山戎创造的文化,出土了许多的青铜器。
7,商朝后裔的基因检测为C系
殷墟遗址中有至少5000座以上的坟墓,这些坟墓中有大量的人骨,是人们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基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对殷墟遗址的人骨进行了探究,发表了《商朝起源的人骨考古学探究》一文,该文指出:殷墟遗址的人骨分为大型墓群(贵族)、中等墓群(平民)、和小墓群(下层)三类。研究发现,其中大墓群的中的人骨基本来自于长城沿线甚至更北的古代人群,“就代表商族平民、甚至可能是社会上层的中小墓二组、三组的聚类分析结果看,他们与西辽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古代居民可能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
而分子人类学家对商朝后裔的基因进行了检测,也发现了类似的答案。2015年,《人类学学报》发表了《曲阜地区孔姓人群17个Y-STR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一文,该文指出,曲阜地区的孔姓人群中,有46%的Y染色体为C3,27%为Q1,而O3只有20%。而孔子就是商朝后裔,这说明商朝贵族的Y染色体很可能是C3,而C正是东北主要民族的代表性Y染色体。
8,蒙古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而汉族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原本是没有渊源的。如果商朝来自于西辽河流域,那么商民早期必定是操阿尔泰语语系。但是,商朝创造的了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这是汉语的文字系统,并非是阿尔泰语系的,这又如何解释呢?或许,我们应该想到鲜卑族禁胡语,说汉语的事情。
2008年,著名的蒙古语语言学家、内蒙古师范大学亚细亚民族溯源研究所创始人芒·牧林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汉语和蒙古语之间的同源比例高达94%。我认为,94%是严重偏高了,但是不可否认,汉语和蒙古语的确存在大量的同源词。芒·牧林研究发现,同源词大约是5000个。这些同源词,许多是鲜卑、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入主中原的时候带来的,给汉语带来了新的词汇。
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阿尔泰语早在3000年前就对汉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两大语言开始出现一些同源词。我认为,早期的同源词就是商民族南迁造成的。商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学习中原早期的文字,发展成为了成熟的甲骨文,并且将大量的阿尔泰语系词汇带到了中原。这就是汉语和阿尔泰语有早期同源词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文有八大证据证明商朝建立者起源于东北,那意味着商朝的确是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对于狭隘民族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为商朝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是中国目前考古可考的第一个王朝。无论如何,民族融合在历史上都是一个大的趋势,进入中原的民族变成了华夏,停留在周边的落后民族成为了“蛮夷”,这只是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差别,并非是族群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