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西葡(8)
十三、萨拉曼卡的黄昏和夜色
我对萨拉曼卡很有期待,远远望见阳光下一片金色的城池建筑,更加深了这份期待。为停车方便,我住在古城外。把车泊好,行李放下,已过五点。LP对萨拉曼卡极是推荐,我原计划完整地停留一日一夜,不过行程改变,一切打乱,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吧,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我的游览从古城外的罗马桥开始,顾名思义,正是罗马时代建造的石桥,经年风雨,依然完好。漫步桥上,风轻云淡,河水是静静的,阳光是暖暖的,树林是轻轻的,就连水中的鸭子都是闲闲的,一切都是午后安好的样子。游人不多,三三两两地拍照,走到桥的一段,可以拍到新、旧教堂的全景,因为有树遮挡,算不得最好的角度。日影渐斜,行人渐多,应该是萨拉曼卡人来河边休憩,带着酒的,溜着狗的,做运动的,老桥热闹起来。
步入古城,游人已散,景点的门几乎都关着。偶然看见新教堂一角还开着小门,入内打探,竟能参观屋顶和钟楼,离7点关门还有一个多小时,赶忙买票。第一站是漫步屋脊,一边是老教堂,一边是新教堂,两者几乎紧贴着,石材一致,雕刻相似,宛若一组建筑。走在重重叠叠的雉碟之间,仔细欣赏两座教堂,样式并不相同,新教堂是纯粹的哥特式,而老教堂仍保留着罗马式的影子。游程超乎我想象的丰富,还能走入教堂二层,无人的教堂欣赏起来别有味道。厚重的老教堂开窗很少,几无自然光,而全用人工光的好处就是容易塑造重点,重点便在圣坛,宛若一面墙,用整齐排布的连环画讲述耶稣的故事。新教堂阔大很多,开窗也够,自然光影之下,雕塑更有故事。哥特式的石柱要比罗马式纤瘦,交叉拱也更秀美,似乎承担不起沉重的穹顶,墙体竟有些开裂,这在早建400年的老教堂中却不存在。登上钟楼,俯瞰全城,夕阳如金,光辉耀目,红色的屋顶如海,高耸的钟楼似浪,画面完美得令人心醉。正在沉醉时,铜钟敲响,震得正在钟下的我头耳轰鸣。
走下钟楼时,夕阳更西斜,新老教堂的屋顶明暗对比更为强烈,充满戏剧性。而戏剧的高潮肯定是新教堂的西门。无比繁密细腻的雕刻,震撼着我的眼,我的心。用震撼一词毫无夸张,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的大门。不是平面的美,而是立体的美,走进大门之下,层层悬檐如帘似幕,人像、蔓草、动物雕刻玲珑,交织成串,连缀起勾勒大门线条的珠链。这种雕凿之美,并不是哥特式建筑应有的,而是融和了摩尔人建筑的装饰审美,形成西班牙特有的银匠式风格。之前看介绍,对银匠式一词理解不足,如今亲见,才明白这是匠人把石头当成银饰在打磨。细看每一块石刻,是分别雕刻,再砌在一起,整体很协调,单体有特色,很耐看。其中最有趣的一块,雕着宇航员,这可不是前人对未来的预言,而是后人补雕时的幽默。新、旧教堂,记载着萨拉曼卡近千年的历史,也记录着古老大学城的今昔之变。
漫步古城大街小巷,最后的夕阳依然辉煌,哪怕只剩屋顶上的一线,依然夺人眼目。不知不觉走到城中心的马约尔广场(这是中文翻译,Major就是主广场的意思),这是所有道路汇聚的焦点。此时夕阳已落,却留下眩目迷人的玫瑰之色,落在四围的建筑之上,落在光滑的石板之上,落在攒聚的游人之上,尽是美好。我在广场上找一处坐下,点了好几道Tapas作为晚餐。静待的时光,也是欣赏余晖的时光,弦月升起,路灯点亮,颜色是一重重的变化,炫紫、莹蓝、碧绿……到最后灯光全亮,又是一片金黄。静观之美,独赏之趣,让这一日的辛劳赶路都是值得,一切都是刚刚好。夜色渐凉,寒风渐起,商家好心递上毛毯,我才能继续在广场上安坐。Tapas一道道地端上来,名为小食,却很精致。味道出奇不错,特别是当地的猪肘,肉香汁浓。美食,美景,夫复何求?只能举杯小酌,庆此良宵。
西班牙的昼夜温差如此之大,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但在城市里,这点小麻烦很好解决,买件萨拉曼卡大学生的厚卫衣就行,既能挡风,还能留念,一举两得。吃饱穿暖,也就不急着回宾馆,珍惜时间,继续在古城里转转。离开马约尔广场越远,就人越少,越安静。无人的小巷,清冷的路灯,还有路灯照耀的古老建筑。石墙苍苍,光晕淡淡,岁月磨洗,和光同尘。眼前的建筑,有些识得,有些不识,可即便是那些识得的,此时光影,又有不同。其实识得与不识都不重要,这宛若走不到尽头的长巷,是我走进自己内心的路途。所有的辗转都被抛下,所有的兴奋都已冷却,空城如我,我如空城。人生真是一条寂寞的路,始不由我,终难由我,惟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