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专栏】王前林:1989年,我考上了新津师范学校!

三十年前的今天

1989年8月30日,我终生难忘。那一天,是我这个农家子弟第一次出远门,来到新津师范报到上学的日子。上学的曲折经历,让人心酸不已。

其实,我原本不该读师范的,是命运让我不得不去读了师范。那年,全省实行中师招生与初中毕业考试同步进行,即毕业考试与师范招生考试使用一张试卷,而后再进行中专招生考试,其目的是把优秀的初中生招入中师,确保师范的生源质量。

记得那年六月中旬毕业考试时还有个小插曲:政治试卷上用墨涂掉了好几道时事政治题,仔细一看,tian原来都是有关zzy的时事题。那时,他已经被审查了,但试卷早就印出来了,来不及重新印,所以不得已才用涂的方式解决。那年毕业考试政语外数理化六科总分570分(英语以70%计入),我考了544.5分,虽然是全校第一,但还是以0.5分之差落榜。

虽落榜,但我一点也不起气馁,本来就不想读师范,只不过是想跳农门才报的,所以,全力备战七月的全省中专招生考试。

六月底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学校的通知:明天上午去都江堰市参加师范招生面试和体检,原来是有人放弃了师范志愿而让我得以替补。那时,交通很不方便,从家里到都江堰约有三十多里路,没有直达的班车。

为了不耽误面试,父亲让我和他一起骑车去都江堰。我骑上家里的飞鸽牌自行车搭着父亲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了近四个钟头才到达都江堰。晚上,我们住在公园路都江堰市木器厂幺舅的宿舍里,父亲那晚很高兴,开心地和幺舅厂里的同事们喝酒。

我呢,却在为明天的面试发愁,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准备,也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明天的面试。

第二天,我特地换上了我认为最体面的衣服---一件黄军涤。,其实,那时候家里穷,我连一件像样的衬衫都没有,穿衣服经常不分季节。面试时主要有美术、音乐、体育、口语表达等几项。

记得美术是写生,画一个瓶子。我从小就不喜欢美术,胡乱画了下就交卷。音乐面试时,老师给了我一个简谱,让我唱。我哪识得了简谱啊,只知道数学书上它们叫一二三四五六七,什么节奏音准啊啥都不知道,只好对面试老师说不会识谱。

然后老师就叫我唱首歌给她听,记得当时我唱了首那年最流行的歌曲---齐秦的《大约在冬季》,我不知道打动面试老师没有,但我知道我的音乐面试成绩肯定很差。口语面试的老师是我的一个同乡,以前曾在我上学的村小代过课,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

面试时他问我你为什么要报师范,我违心的说我热爱教育喜欢教育。他又问:你喜欢教育也可以去读高中然后报考师范类大学啊?我说我家里穷,农村很苦,想早点跳出农门想早一点工作。我这句话倒是实话,当时确实是很想跳出农门取得城镇居民户口。

面试结束后,我心里很清楚面试成绩肯定较差,也没指望能被师范录取,便全心投入复习,迎接七月的全省中专招生考试。当年的中专招生考试在都江堰中学举行,那次,我考的很顺,数学半个钟头就做完了,当时就确认是满分,后来果真如此。

其他的各科都考得很不错,特别是政治,让我至今引以为豪:有道时事政治题出题很偏,我猜想全省能答对的最多有十多个。那道题是问89年获得银熊奖的中国电影是哪部?很多同学都答的是张艺谋的红高粱。其实红高粱是88年获得的金熊奖。

出了考场后,我说答案是晚钟,很多同学都不相信都说是红高粱。这也得益于我爱看报的好习惯,每天午饭时我都要端着饭碗在阅报栏前看报,偶然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这则消息。

七月下旬,我接到了四川省新津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我却没有一丝“中举”的喜悦,去读师范我心不甘。几天后,一个更大的打击降临了,中专考试分数出来了,我考了五百多分,足足高出中专分数线近四十分,这成绩在当时是可以上最好的中专学校的。

可惜命运捉弄人,师范提前录取我已经失去了中专录取资格了。我郁闷了很多天,悔恨自己为什么要去面试,要是不去面试,我肯定是航校的学生了。郁闷,后悔都无济于事,作为农村孩子,必须接受这个无法改变现实。

通知书上要求报到的时间是8月30日、31日,父亲说31日去报到的话,人肯定很多不好赶车,干脆30日去。

我家距离新津大约150里地,虽然不是太远,但我和父亲都从未去过。我也只在地图上看到新津在崇庆县下面。那天早上,我和父亲以及五叔骑着两辆自行车,带着简单的行李到了石羊镇,将自行车放在寄放处后便在路旁等候去崇庆县的客车。

等了一会儿,一辆至崇庆县的客车终于到了。上了车,突然听见有人在叫我,原来是初中的同学黄文久在这辆车上当售票员,他死活不收我们三人的车票(那时的车票很便宜,石羊到崇庆县1.2元,崇庆县到新津1.5元),并且还帮我们把行李放好。一路上,他都陪着我说话,一年不见,我们相互间都觉得很是亲热。

到了辰居路崇庆县省车站(省运输公司崇庆县车站,那时还有个县运输公司车站),看见有很多学生模样的都在候车,一打听才知道都是新津师范的学生。那时候客车的班次很少,那些天到新津的基本上都是师范校的学生。

车出崇庆县东门,过金鸡大划,达三江镇后,便一路颠簸,我坐在最后那排,感觉人都被抛起来了。原来这是两县交界处,才修的一条路,只有路基没有硬化,大坑小凼很多,所以很颠簸。

问高年级的同学才知,以前崇庆县到新津的客车都走安仁,修了这条路后才走的这条路。(这条很烂的崇新路我们走了两年,直到快毕业才修好。)

过了新义镇,跨过龙王渡大桥,新津县城就在眼前了。那时的新津县城很小很脏很乱,到处都是低矮的建筑、破烂的民房、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印象最深的就是武阳中路上那一棵棵民国时期栽种的很高大的梧桐树,可惜现在全没有了。

中午时分,客车途经师范校门口,大家便一起下车,整车人几乎下了80%,大部分都是师范校的学生。校门由红色大理石砌成,显得很大气。校牌是白底,黑色的行书——四川省新津师范学校,显得很有灵气。校门的右边是栋红色的三层小楼,上书“新师招待所”。

在学校教学楼旁的公告栏前,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被分在了三班,全班除了两个浙江余姚市的同学(结果没来报到),全是都江堰市的。

学校延续了上届分班原则——按县分班,一班是新津县和崇庆县的同学,二班是郫县的,三班是都江堰市的,四班是民师班,有五县市的学生(新津县、大邑县、郫县、崇庆县、都江堰市)。

在艺体教研室找到了班主任高健老师(一个一说话就露笑容的、长着一脸络腮胡子、戴着眼镜的二十多岁的老师)办理了入学手续后,我从总务处领了床棕垫来到了指定的108寝室。寝室是八人间,比较简陋,除了八张上下铺的单人床,啥也没有。并且那木床还是摇摇晃晃的,有些吓人。

我害怕睡上铺被摔下来,就选了张靠近门的下铺。铺上棕垫和草席,把被子枕头放在床上,就算整理完毕。我到寝室时,已经有两个同学在我之前到了,后来又来个同学,当天寝室里共有四名同学到校。

对面寝室里还有个郫县的同学来得最早,他29日就到校了,那同学长得白白胖胖的,我班的同学给他取了个绰号叫“馒头”(此君现已是郫都区教育局的一名领导。)

在校门对面的小饭馆里吃过午饭,送走了父亲和五叔,我回到校园仔细打量我即将在这生活三年的学校:一进校门,就能看见一个照壁,上面用毛体字写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我们的很多集体照都在这取景,照壁后面写着中专生学生守则。

校门的右侧是一座“L”型的四层综合楼,有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阶梯教室等,校门左侧是教师家属楼。家属楼对面是食堂兼礼堂,家属楼与食堂之间有两个水池,水池里有假山、睡莲以及锦鲤,我们早餐时常围着水池吃饭,时不时将手中的碎馒头扔进水池喂鱼。

礼堂的旁边就是教学楼,有四层高,每层四个教室,一至三楼分别为一个年级。四楼为幼师班,有两个班,几乎都是攀枝花地区的,也有部分周边市县的,幼师班是成人性质的,参加成人中考而录取进校的。教学楼的前边是葡萄廊架,下面是石桌石凳。

在新津师范读了三年书,虽只见葡萄花开不见葡萄,但我很钟爱那儿,因为在葡萄架下看书是件很惬意的事。教学楼的下边是单身宿舍楼,它的旁边便是开水房和浴室。礼堂的北面是学生宿舍楼,左边为女生宿舍右边为男生宿舍。

听高年级的同学讲,男女生宿舍以前是相反的,以前的男生宿舍在现在的女生宿舍那边,因宿舍靠近路边,男生爱往下扔垃圾以及倒脏水,与临近的居民时常发生摩擦,学校不得已而将男女生宿舍互换。

宿舍楼的上方便是音乐教室和琴房,再过去一点便是小食堂。小食堂的饭是四川人最喜欢的甑子饭,不像大食堂的饭是盒子饭,菜也是小炒。但小食堂的菜比大食堂要贵一毛,我们时常月初时在小食堂打饭菜,月末就是大食堂打饭菜,因为月初会发饭菜票,而到了月底饭菜票很紧张。

男生寝室的旁边便是操场,有一个200米的跑道和三个篮球场。我那天去报到上学的时候,工人正在篮球场上紧张的施工,对篮球场进行硬化,之后,学校篮球场就成了新津县设施最好的篮球场,县里各大单位经常在这里举行篮球赛。

一年后,成都市中师篮球比赛也在这场地上举行。学校并不大,大约有20来亩地,正如入学教育时二班班主任郝老师说的那样:新津师范是个袖珍师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晚上六时许,我拿着洋瓷碗在大食堂吃了我在师范学校的第一顿饭后,在操场跑道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夜深了,我躺在宿舍的单人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命运已经被师范牢牢地栓住了,三年后我将回到农村,跳出了农门而后我也将跌入农门,我永远也走不出农村,永远也只能做个孩子王…….

三十年前的今天,我将永远铭记心间。

谨以以上几许文字,纪念我早已逝去的芳华。

写于2019年8月30日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


推荐几篇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

(0)

相关推荐

  • 恰同学少年——“五四”之际忆凤冈师范学校

    韶华不为少年留,白日放歌须纵酒.又是一年"五四",又是一年青年节.中午的时候刷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景哥关于思南师范的文章,我又想起了凤冈师范. 1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97年,那一年 ...

  • 酒泉师范: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原题: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今生难忘的中师生活片段 作者:常玉国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引 子 夜阑小语 (常玉国) 半城灯火半烟沙,半是痴情半是傻: 半百人生半是客,半夜梦醒半为她. 从1980年 ...

  • 被遗忘的师范(一)

    被遗忘的师范 瓜瓜君 同班同学张金辉先生提供的二十年前母校照片,感谢. 我这里要说的师范,并非normal university,而是师范学校,准确地说,是初中毕业后考取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的中等师范学 ...

  • 狄道那些年 || 作者 七十里铺​

    狄道那些年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 ...

  • 惠师记忆(续)

    2018年教师节前,我的一篇拙作<惠师记忆>有幸在<滨州文学>平台发布.<惠师记忆>记录的不过是本人在惠师求学期间的点点滴滴.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竟会在惠师群体 ...

  • 『一代中师生的回忆』井陉师范18班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井师18班同学:贾建伟.杨彦林.王细堂.高占义.王建芳.赵鹏飞.冯润花在冶河畔边) 九莲洞前冶河畔,撑诗篙,划小船,三年同窗成兄妹,草色青,雨蒙蒙...... 一代中师生的回忆: 文:飞翔的夏天 中 ...

  • 青春就是用来虚度的?---中师之初

    考上高中,不读,继续复读初三,考中专:读了三年高中,未能成功考上大学,不复读高三,改为复读初三,考中专.初中三年,目的就是为了考中专,考不上,复读,再考,直至考上.那些年的中师生,几乎都是这样&quo ...

  • 【王太林专栏】 家门口(关帝庙 土地庙前)唱戏

    家门口(关帝庙 土地庙前)唱戏 锣鼓声声敲庆音 唢呐嘀嘀吹贺情 眼睛媚睁赞关帝 眉宇亮亮颂地翁 嘹亮词曲敬财神 豪迈琴弦拜土神 彩景幅幅映吉祥 帷幔层层开福门 本期作者:王太林王太林  男  1957 ...

  • 【王太林专栏】神圣白云山

    神圣白云山 文/王太林  2021.5.12 白云缭绕景观美 山峦叠嶂灵仙辉 宝顶宝观绵绵经 顶圣顶盛厚厚魅 忠义善德神圣地 仁礼智信典雅瑞 护固锦绣社稷昌 佑佐仁杰百姓媚         名胜白云山 ...

  • 【王太林专栏】劳动荣光

    劳动荣光 文/王太林 2021.4.30 世间劳动多荣光 今年节日闪亮光 祖国繁荣添异光 国家昌盛辉煌光 抨击美帝搧耳光 解放台湾新火光 世界人民投眼光 中华民族闪闪光 本期作者:王太林王太林  男  ...

  • 【王太林专栏】 初夏雨 白云山域雨淋淋 ​东姚人民善诚诚

     初夏雨 文/王太林 2021.5.15 白云山域雨淋淋 东姚人民善诚诚 老天慧眼识贤众 林州大地禾苗青 小麦灌浆籽粒饱 瓜薯棉麻豆苗盈 太行山川添锦绣 祖国盛世增荣景 本期作者:王太林王太林  男  ...

  • 【王太林专栏】 初夏急雨

        初夏急雨     文/王太林 2021.5.20 午后两点十五分 大雨点滴速来临 空中密集水兵将 院内霎时汪汪营 青山葱葱叠翠绿 禾苗摇摇长势疯 麦收前夕润浆乳 五月籽粒堆满囤 本期作者:王太 ...

  • 【王太林专栏】 小满正此时

     小满正此时 文/王太林 桃润梨育杏欲黄 枣青葚紫李灌浆 金针菇菜咧嘴笑 甜面西瓜正飘香 <小满> 文/王太林    小满左右麦粉酿, 桑葚红紫杏渐黄. 喜雨一场摧火候, 甜瓜面瓜浓郁香. ...

  • 【王太林专栏】悼念袁院士

      悼念袁院士    文/王太林 2021.5.23 闻惊袁士驾鹤殇 地震天泪悼栋梁 国家大臣大哀思 人民赤子赤诚仰 一生智慧研稻谷 全心执着万家粮 奋力拼搏颂典范 倾生研究扬榜样 本期作者:王太林王 ...

  • 【王太林专栏】白云山下的美丽村庄

    白云山下的美丽村庄        白云山连着太行山,山山余脉迂回湾.迂回湾湾风景美,芬草峪峪月季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五人游,就有领头.这天,我们一行五人在薛同事的带领下,骑行向白云山脚下 ...

  • 【王太林专栏】仲春访椿

    仲春访椿 文/王太林 (2021)杏月二十 吾亲同事齐顺军 家住齐家爽神情 长在优质香椿地 吃着高菜工作勤 齐家香椿润肝胆 特殊质量育灵魂 培养学生有抚慰 传授知识独到勤 见面总是憨憨笑 帅哥壮实乐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