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明|笔到之处展现的是静气,是底气

吴建明是当代为数不多工、写兼擅的画家之一。对于绘画艺术,他有着相当清晰的努力方向和精准的把握能力,这从他近二十年的从艺生涯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


吴建明:1967年7月生,浙江省浦江人。号停云阁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金华书画院特聘画师, 浙江省浦江美术家协会主席。致力于国画创作。

国画《生生不已》获世界华人书画展览铜奖;

《正午时分》获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

《阅尽人间》入选中国画三百家展;

《月季花》入选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

《说春秋》获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湛露》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建明的故乡浙江浦江是著名的书画之乡,民间学画之风盛行。书画的延伸产业也十分发达。吴建明早年学画十分刻苦,由于条件所限,他只能买大量的画册进行临摹。

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上,他以生活为师,以造化为师,将每天生活中的见闻通过笔墨写下来,因此,他在进入艺术院校前就掌握许多创作经验,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始得到系统的书画理论学习。
  

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吴建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画风:冷峻、清新,超凡脱俗。建明说,任何收获,都不是单凭个体的努力所能做到的,站在他背后支持他的师友、亲人们,才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尤其是那些得到教诲而未曾谋面的美术界前辈们,他们对艺术真知的坚守和对晚辈的奖掖和提携,令他感动不已。 

古人云: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吴建明作品的特点是用笔痛快淋漓,用色清新明快,墨色交融,在表达出一种诗意的同时感受着轻松的视觉情趣愉悦。笔墨中传递出一种感人激情,一种可人的情趣,更多的是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理想展现。

他的画大胆落笔,又小心收拾,既奔放,又尽在掌控。同时,画面中的浓与淡,干与湿相互衬托,对立统一,尽显画面的张力,使得观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来自不屈的生命力呐喊。尤其是他的工笔花鸟画,可谓独树一帜,特点鲜明。

画面上见不到传统意义上工笔画的富贵气,而纯以水墨经营,并不着一色,清逸之气扑面而来;点睛之处,则细笔劲勒不厌其烦,使整个画面收放有度,轻重并存而适度,并始终能把笔墨的独立性放到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这与他给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即根植生活,表现当下;重视笔墨,尚简尚逸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并孜孜以求,渐修渐行,终成正果。

画品的高低,取决于画者本身修养品格的高低。正如有人所说,画画,画到最后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学养。吴建明深谙此理。凡能够取得骄人成就的画家,都是具有扎实功底的人。缺乏功底而靠炒作包装的,虽也会风光一阵,但终必会烟消云散,落得被人遗忘的结果。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所以画画,就是画修养。

勤奋和聪慧,是一切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吴建设明深谙“功夫在画外”的道理。这么多年来,每完成一书一画,建明常凝神运笔作长篇题跋,把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述诸笔端。

古人云:“四分读书,三分书法,三分画画”。从建明的画中我们能够读到一份从容和中和之气。在人心浮躁的当下,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已经奢侈了,一位热爱学习的画家,其作品一定会有更人文的儒雅感和更历史的厚重感。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吴建明曾感叹,艺术之路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要有无为的目标,要做有为的打算,这样才会不负心灵之重,始终做到轻装上阵。从他的作品看,了无俗气,也无江湖气,笔到之处展现的是静气,是底气。创新却不失本色,求奇但坚守正道。

正如他自述所言:“其实画画的状态,画画的人跟钱塘江南岸那株柳树一样,不同的是或长在岸边堤上,或长在山中村头,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和承受的风霜因而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与其非得去总结归纳,不如放任更好,谁会去怀疑初春时那抹新绿、深秋时那份惆怅存在的意义呢?

如果能象江边的那株柳树一样,它的存在和消失能引起一二人的关注,就足够了,其他都不重要”。读他的画,你会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纯然的天地,并被那诗意的梦境所牵引,走入更远的心灵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