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体】古往今来话睡眠
【养生健体】
古往今来话睡眠
作者:赵玉萍
睡眠,对生命而言,就像空气、阳光、食物等等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忙碌一天之后美美地睡上一觉,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而且研究表明,睡眠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需要睡觉的。
睡眠,它占了人生近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可是人为什么要睡眠?
这个问题科学家一直想要彻底解决而未完全解决。
人要睡觉是一种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抑制的结果。当抑制作用在大脑皮质内占优势的时候,人就会睡觉。
在神经活动中,有兴奋,有抑制。抑制是为了保护神经细胞,以便让它们重新兴奋,让人们继续活动。
正常情况下,每天的睡觉时长,一般来说,婴幼儿达到11小时以上,小学生10小时左右,初中生8小时左右,高中生7小时左右。
根据睡眠仪的检查结果来看,正常人在睡眠时有时眼球不活动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动,这段时间比较长;但有时眼球很快地来回活动,这段时间比较短。
在眼球慢动或快动的同时,脑电图出现不同的变化。由此,科学家把睡眠分成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和快速眼动相睡眠两种。
正常睡眠时的基本规律是,正常成年人在睡眠一开始先进入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由浅入深,大概经过60~90分钟后,转成快速眼动相睡眠,快速眼动相睡眠持续时间只有10~15分钟左右,然后又转成非快速眼动相睡眠,就这样周期性地交替,一夜出现4~6次,直到清醒。
科学家认为,人体可以通过睡眠补充消耗掉的体力和精力,使身体重新达到最佳状态。睡眠可以维持和巩固机体的各种功能。
不能按时睡眠,我们的身心都会感到非常难受,如果十天不能睡眠,可能会丢了性命。
因为睡眠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进行自我修复。睡眠期间会促进蛋白质合成、细胞更新、生长激素的释放和修复免疫功能等等,有助于身体健康。
同样,睡眠也有利于大脑清除代谢废物,让大脑更高效地运转。而睡眠不足,往往能给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睡眠还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能量。就像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动物们会通过延长睡眠时间(或者冬眠)来保存能量一样。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讲究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古人来说,睡觉不仅是休息,还是一种养生和享受,更是一种境界。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用8个字提到了睡眠的重要性,以及高质量睡眠的核心要素。
《黄帝内经》中对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中如何睡眠也有记述,如: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是提示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必须与天地相应。
1972年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当时人们对睡觉重要性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说明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看出了睡觉对养生意义巨大。
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说: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咏,不详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上加油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人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厚,喜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复其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人每见十步直墙,勿顺墙卧,风利吹人,发癫及体重。人汗勿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疼。又不得昼眠,令人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真是将睡眠说得一清二楚啊!
唐宋之际的传奇人物陈抟(陈希夷)达到了睡眠的巅峰,有时一睡数年,正所谓“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无年”。
据说陈抟后来因睡成仙。宋朝寇朝一曾经随他学睡,仅学一点皮毛,便已经出神人化。
刘垂范访寇朝一,逢寇睡觉,鼾声回旋激荡,刘回来对人说:“寇先生睡中音乐,雄美可听,是用双门鼻孔吹奏的梦乡曲。”人问:“记谱没有?”刘以浓墨涂纸,说叫《混沌谱》。
明代陈继儒《珍珠船》说:“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古人的睡眠让现代人看起来十分羡慕。
许多古人经常睡意蒙咙,不舍昼夜,随时就睡,想怎么睡怎么睡。
《列子》记载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陶渊明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古人的午睡也实在自由痛快,白居易《闲眠》诗写道: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睡懒觉睡到太阳晒屁股,一天只要一顿饭、两碗茶,此生再无所求了。
一天当中,阴气至,人就应该睡觉。阳气升起就会醒。
最养生的睡觉方法就是自然而然的。
日出天亮醒来起床,日落天黑准备睡觉。对于我们而言,无法做到自然而然,但我们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睡眠的意义,拒绝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就是维护精神健康的要点之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