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银奖和铜奖是不够的

豹子和狮子一开学就带回精美的小册子,名曰“阅读足印”。完成不同数量的书籍阅读并登记在册之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状,分金奖、银奖和铜奖三个等级给予奖励。
 
香港小学的儿童阅读推进计划不限于此。措施还有——
 
从一入校起,即要求学生办理全港通用的图书证。儿童图书证和成人图书证一样,每次限借8册,两周归还;若到期不能归还,允许续借,续借上限为5次。
在学校图书馆里借阅书籍,也要刷图书证,也就是说:学校图书馆与公立图书馆在借阅方面是连通的——这一点和深圳完全不同:深圳的学校图书馆是由教育局拨款,完全由学校自主管理的,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在校园内不能使用。
 
豹子狮子所在的学校开设图书课,与电脑课写在课表同一栏内,间周一次。
图书课负责老师时不时会将新的图书资讯或者好用的儿童阅读网址及app与家长分享。电子图书资源相当丰富,英文童书(绘本与分阶故事书都有)格外多。
学校图书馆虽然不大——大部分香港学校本身就不大——但是欢迎学生在课间及放学后前往阅览。
 
我把豹子和狮子的“阅读足印”小册子内页发上来给大家参考。
 
1-2年级使用的是“初级”版。

3-4年级使用“中级”版。

可以看出,为了激发阅读兴趣,香港的小学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图文并茂不说,还设计了花样繁多却不为难孩子的问题,兼顾了图书的相关知识及内容分类,一心想让兴趣点各不相同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其实,类似的努力从幼稚园阶段就开始了。
无论是在九龙还是港岛的幼稚园,都有幼儿图书借阅的推动计划,而且是作为每周常规,一丝不苟进行的。从三岁开始,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幼稚园内选书,规定好归还日期教孩子们记住;每周下发阅读工作纸,请爸爸妈妈协助记下孩子的阅读体验,在班上分享。
 
这些细致且持续的努力很让我敬佩,然而我依旧认为:单只是依靠学校层面进行儿童的阅读推进,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课时更有限;在校时间被安排得很满,就算图书馆总在开放,学生踏足其中的时间却是极为有限的,安心放松的沉浸式阅读事实上不可能实现;老师要面对众多学生,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水平显然存在极大差异;和语数英相比,图书课相对边缘,推动力度有限……

在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和写作教师的每一年里,我都会大力推广阅读。开列书单、建立图书角、自己买书借书送书捐书给孩子们读、个性化导读、班级共读、在班上建立不同阅读方向的读书圈子、师生读书会……可谓花招百出。
可是,不得不说,迷恋阅读的孩子,并不是我教出来的。
这些孩子从小建立起与书籍的深度连接,我的存在,只是从旁引导、“煽风点火”,一路激赏、相伴同行罢了。

正因具备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视角与仨娃妈的多年从业经验,我才能非常肯定地说下面这句话——
孩子的阅读引导,应以家庭为主,学校为辅。那种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在阅读方面,最要不得。
 
阅读的契机与过程,是漫长而微妙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固然很多,平淡挫败的感觉也不是没有。突飞猛进与醍醐灌顶是偶然,静水流深与潜滋暗长才是常态。
阅读是极为个性化的体验,个体的阅读发展千差万别,得遇明师固然是人生幸事,但明师也要面对数十上百个孩子……
所以,阅读这件事,借助别人可以,依赖别人不行——家长只能靠自己。
 
我爸妈柜子里有几千本藏书,四人围坐方桌前整理书籍、包书皮是家庭传统项目,各捧书读是常见的家中场景,爸爸会介绍图书版本、点评出版社与译者优劣,我过生日妈妈不送花裙子而是送书……
这是我从小习惯了的事,所以我痴迷读书,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家长,没必要什么都懂,什么都管,孩子总要振翅飞出我们的视野,去往我们无法抵达的高度——我们需要为孩童时代的娃们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自己读书,在家里提供书,带孩子们去有书的地方,让孩子置身于读书人中间……
能为孩子规划阅读序列、开列营养充分且多样的书目,当然好。能为孩子解析、引领孩子深读、陪同孩子一起探索知识储备的边界,当然好。可是若不能,也没什么——把孩子与书放在一起,最好你也加入其中,就比金奖银奖和铜奖加在一起分量还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