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14)

原文:

杨梅山  在县二十里。产杨梅。

灞涌岩  在县东八里。清泉怪石,茂林修竹。唐武德三年,僧云谷来曹溪游,隐居此山中。初无水,传有圣僧定光,一日至此。飞锡凌空,七日复还,合竹引之,始有泉涌。是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于谷口。其下飞瀑数丈,如株帘玉箸,至今莫寻其源。岩名即僧所定也。

读文:

杨梅山  离城二十里。盛产杨梅。

灞涌岩  在城东八里路的地方。清泉怪石,茂林修竹。唐武德三年,僧人云谷来广东曹溪宝林寺游学,后隐居在此山中。这里起初没有水,传说圣僧定光古佛,有一天到这地方。凌空祭飞起锡杖,七天才返回,用整根的毛竹引水,才开始有泉水涌出。这天夜里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山僧惊避。黎明出来看一下,庵庙被推出到山谷口。在庙下面飞流瀑布有几丈深,像珠帘玉筷子,到现在也找不到它的源头。岩石的名字就是圣僧定光所定。

王廷抡《灞涌金莲》  

灞岩如水涌巑岏(注:巑岏音传完cuán wán。耸立貌。),胜境名岩足静观。涧底千章武德树,崖边一曲锡飞湍。木鱼敲出山云晓,金磬声希夜月寒。飞鸟尽从阁下度,有人天外倚栏干。

金莲山寺万松阴,流水花开自古今。几发青螺撑佛顶,半岩秋月印禅心。满天风雨龙归洞,入座笙歌鸟隔林。骏马神鹰无觅处,一声鸡犬在云深。(叶元玉)

参差叠障势如奔,小径逶迤古寺门。乱叶迎风飞绿野,闲云护院讶黄昏。山前石火疏林点,槛外泉声隔树喧。愿解杖头沽蚁酒,共君潦倒醉瘿樽(注:瘿瘤,有瘿瘤的木雕酒杯。)。(廖淳)

古刹幽深占远郊,乘凉频许客来敲。到门旭日吐林际,坐久轻风生树梢。炎气暗随香气散,茶声沸与瀑声交。良宵共有连床约,一任残阳落鸟巢。(裴汝申)

涌出金莲又数峰,何年飞锡响淙淙。洞中雨滴三巴雪,门外声寒五老松。春瓮乍开逢客至,远山一角半云封。寻源更上灵岩去,似到诸天第几重。(雷可升)

灞涌岩嘉庆年间,上中殿俱被回禄,佛像无存。旋即重建复旧,而寺僧寥落。因步叶古崖原韵二首。(白话:灞涌岩在明朝嘉庆年间,上中两殿一起都被火烧了,佛像都没有了。很快马上就重新按原来的样子建起来,而寺庙里的僧侣却寥寥无几。因而按照叶古崖原诗的韵脚和顺序作诗二首唱和。)(吴世卿)

数里云峰曲径阴,金莲宝刹昔非今。霜前树老千秋干,劫后厄生百感心。山殿钟残泉咽石,寺僧云散月归林。从来胜迹沧桑变,重访桃源境又深。(吴世卿)

苍松千丈绿成阴,佛阁凌空再造今。满月仍瞻新卍字,寒厄谁续旧禅心?潮声终古喧岩殿,爽气长秋宿露林。多少游人夸胜地,猿啼落日照山深。(吴世卿)

绝景自天设,摩岩纪旧游。路穿一径小,门对万松幽。飞鸟憩高树,落霞随乱流。凭栏还北顾,紫气望中浮。(邓煊,邑人)

扪萝寻野寺,踏破乱山云。树古排岩出,泉流入涧分。苔痕侵屐齿,草色映罗裙。惆怅春归去,残莺几处闻。(赖添贵)

嵌崎历落(注:嵌崎历落音欠其qiàn qí,谓山峰疏落参差。)绽金莲,争奈人心染俗缘。甘露无多难尽饮,倾瓶倒泻作廉泉。(伍嘉猷)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山川14

灞涌岩的金莲寺建于公元620年,那还是唐朝李渊武德年间呢,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了,这在福建的寺庙中也是不多见的。大名鼎鼎的云谷大师不但深通佛经,而且熟知命相易理,他从北到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从广东韶关----后来成为禅宗六祖慧能发祥地的曹溪,再来到清流,相中现在金莲寺这个风水宝地,就在这里搭庐修练,建庵立寺,从此香火不绝。现在寺外还保存着云谷大师当年种下的千年大树。

金莲寺的草创是云谷,而它的发展,则得力于另一位大师,那就是定光佛。此定光佛不是和如来同时代的那一位,而是宋朝时,实实在在的福建同安人。俗姓郑,号自严,传说出生时,身体会自然发光。他自小出家,并且从小就喜欢佛道上的方术。据说他还真学到很高超的法术,可以用符咒让老虎大蛇不伤人,为此宋朝皇帝还封他为圆应普济通圣禅师呢。定光佛在金莲寺修持的时候,就运用法术改变了金莲寺的环境,让金莲寺后山清泉流出。据县志上说:定光"飞锡凌空,七日复还,合竹引之,始有泉涌。是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于谷口。"现在的"灞涌岩"就是当时的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定光佛,就在金莲寺供奉他的塑像,每年正月初六定光生日时,会有几千人去朝拜。可是台湾人却在正月初五给定光过生日,到底不知道是清流人,还是台湾人搞错了。这不要紧,并不影响定光佛显灵的,现在佛殿柱子上有对清流清代知事崔光簏写的对联:"古刹保千年清泉仿佛山中雨,神灵通万里佛像依稀梦里身。"前句写金莲寺的景,后一句说的是这位山东来的知县,他母亲的故事。原来崔光簏母亲在山东时作了个梦,梦见有一个神佛来向她化缘,醒后印象很深,但却想不起是什么寺庙的神。后来到清流金莲寺参拜定光佛时才发现,梦中来化缘的就是定光佛。于是崔光簏写下了这幅对联。

(0)

相关推荐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清流县志卷之一 知县事东鲁乔有豫编辑 舆地志   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惟王德配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分野)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分野 郑夹漈称:唐僧一行以云汉之始终,分配十二国之次.谓江河精气,上为云汉,地有两河,云汉亦分两派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沿革)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沿革 <寒支初集>:清邑建自宋元符元年,旧属宁化麻仓里.闽地在周为七闽,不入版图.汉始会稽郡,永和六年,分会稽为东南二郡.东郡为临海,南郡为建安都尉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 舆地志 疆域1)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疆域1 邑之有疆界也,起于井田.孟子曰:"仁政必自经界始."今田既不井矣,疆界奚分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疆域2)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疆域2    坊郭里  横口  距离县城向东十里. 严坊  十五里. 刘坊  距离县城西五里. 南岐  十五里. 各地口  十三里. 小基头  十五里,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1)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山川 1 <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此后世形家之祖也.陟则在巘,观山势之起伏:复降在原,度方位之偏正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2)

    原创 阅读者: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 内容 原文: 来龙山  在县西南,自宁化合同里凤凰山分脉而来.由上曹左肩之后,行至夏坊何坑出蔡屋平地.过峡陡起高山,经刘坊而至俞坊,始折而东.逶迤至县之西南,群峰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3)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南极山  后龙枕山,于县为朝山.高出群峰,吴真人修炼处.上有庵,二石洞.其巅时有白云舒卷,遥望如匹练.里人掘土得石碣三尺许,上刻养素子诗:"一片巉岩石 ...

  •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4)

    原创 张水藩 文史随笔读 内容 原文: 拜相山  在县西南四里,与南极相对.  鹅峰髻  与东华相连,俱笔山左支.顶高一拳,四面斗峻,青翠如削芙蓉.西南远望二十余里,水自北而东,蜿蜒如线.下连渔沧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