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补记(十二)参加2019中国实学大会
《回眸人生》补记(十二)参加2019中国实学大会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的,主题为“新实学 新实践”的2019中国实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出席本次大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刚强主持开幕式。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讲话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实学研究新成果,加快新时代新实学建设,实现实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新实学思想服务当代治国理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新实学理念融入当代生产生活。
原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名誉主席王蒙先生,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先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先生等,先后致辞。全国政协委员、教授王秦丰先生等进行主旨发言。
开幕式期间,大会进行了中国实学书院的启动仪式和实学·光华爱心书屋的捐赠仪式,随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贾陆英 第一排右起四
当日下午,举行了实学学术和实学实践两场分论坛,分别围绕实学的内涵与价值、实学人物及其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学思想与法治实践、实学文化与书院建设、实学理论与城市发展六个纬度进行详细探讨。
实学是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中国实学思想肇始于宋代,在明清之际达到高潮,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桥梁,它一以贯之的内涵就是崇实黜虚、经世致用、主张关切时代主要矛盾、回答时代主要问题,主张学术要有益治国理政,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我在2012年写作《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一书时,为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曾对实学做过一些研究,并在该书的自序中写道:“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气论哲学,可以作为接引来自西方的新唯物论思潮之“内应”(《张岱年全集》第1卷,第198页)。本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上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下接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学,具体深入地探讨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历史走势,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始终是一条主线的结论。”张先生所说“来自西方的新唯物论思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而王夫之,正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2019中国实学大会的主题,与我的上述思路非常契合。于是,我以“实学思潮 湘学士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题,向大会提交论文,着重论述实学思潮对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在实学的内涵与价值分论坛上,作了“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要抓住三个重点”的发言。主要内容是:
实学思潮是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在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也为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的一个典型范例,是明清之际至晚清期间活跃在湖南地区的湘学。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曾在岳麓书院读书,书院讲堂正门的“实事求是”匾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实事求是”原指做学问注重事实依据的严谨求实态度,经过毛泽东独出新意的阐释,从一种单纯的治学方法,改造、升华、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学所推崇的实事求是精神,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的根本立足点和精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正在指引党和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大踏步迈进。
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必须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按照两个重要启示的精神,紧紧抓住以下三个重点,把实学理念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
第一,把握时代精神,回应时代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绝不是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搞关起门来的书斋哲学,恰恰相反,它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注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善于吸收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双重维度去判断形势,把握未来,守正创新,谋划自己的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它应有的理论品质,在推动实践和时代前进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它不竭的前行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蕴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智慧,实学研究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广阔舞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紧扣时代主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进去,潜心研究,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课题,多下苦功硬功,多出精品力作。
第二,关注社会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必须秉持“学以致用”的态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当今时代的实学研究者,一定要迈开双腿,从学术殿堂中走出来,走到实际生活中去,走到群众中间去,倾听实践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发挥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筆力,运用实学的理论、知识和智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总题目,提出可供决策者参考的,或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真知灼见。例如: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广大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日益广泛的新形势,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解决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问题?所以这些,都迫切需要实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学研究队伍同心同德,联合攻关,发声发力,以扩大影响。
第三,勇于任事担当,善于亲力亲为,为构建当代中国新实学贡献力量。“实学”之“实”,顾名思义,就是“实干”,“落实”。当今时代的实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如何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实学的研究,推动新实学体系的建构,推动新实学学派的形成,关键在于落实,关键在于实干。抓落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只靠开会、发文件是不够的,光喊口号、不行动更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对近年来这方面的鲜活经验、具体做法加以梳理、总结和提升,在进一步细化上下功夫,在进一步推广上下功夫。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要认真研究工作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加强协同攻坚,确保尽快见到实效。要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朝闻天下节目里,报道了中国实学研究会的活动。
下面这张图片,是上述报道的截屏。
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迎接实学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