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下葬后不包坟头,出殡3天后才圆坟,这3个圆坟礼仪你知道哪些
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实行土葬,前几年推行火葬热度很高,但老百姓们没法接受,加上火葬也有很多不环保不经济的地方,所以这几年反而随意许多,很多地方又重新回归了土葬的葬法。
不过虽然恢复土葬,但一些具体的土葬礼仪却因为太浪费和麻烦逐渐被遗弃,比如垒坟堆,建石碑等。
不过这些都是土葬的标配,还是有不少地方会继续沿用这些。
今天要来和大家说的这个习俗,就与此有关。
农村的丧葬礼仪里,一直有包坟头和圆坟的说法。
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是,下葬完后,不能立即把坟头包好,而是要等逝者出殡3天后,才去圆坟。
农村很重视坟头,尤其是老人,老话说“坟头塌小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就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刚下葬农村不让包坟头,立坟头需要看逝者的年龄和去世的时间。
比如逝者是80岁高龄老人,那可以和另一半合葬,一下葬就有坟头,有石碑。
哪怕不合葬,也会在短时间内(一年内)抽时间弄好坟头和石碑,我老家叫立碑。
如果是80岁以下去世的,则需要3年到5年后,才能立碑,包坟头。
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我老家就是这样的,新坟大多是不能包坟头的。
但出殡3天后要去圆坟,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大致可分为3个步骤,也是3个习俗!
圆坟的3个习俗
一、开门
圆坟其实也是一种对逝者的祭祀,逝者下葬第三天,也就是隔一天,家属要到逝者坟墓前进行圆坟,为坟墓培土。
还要烧纸钱纸币,边烧边和逝者介绍家里的情况,比如赚到钱没,某个逝者生前操心的孙子孙女考大学没有?结婚没有,有没有孩子什么的。
反正就是和逝者话家常,就像逝者没有离开一样。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希望逝者安心离去,家里一切安好,不要再担忧。
还需要带上贡品(比如一些糕点或逝者生前爱吃的食物、水果、酒水、逝者生前抽烟的还要带上一包烟),死者的孙子、孙女还要绕坟正反各绕3圈,当地称为“开门”!
二、上梁
当然,各地习俗不同,圆坟的过程也有些差异。
比如有的地方就比较严谨细心,一般是下葬后第三天上午进行圆坟,能参加圆坟的只能是逝者子女、配偶、子孙几其配偶、逝者的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其他关系一般的不能参与。
圆坟习俗需要在上午11点之前完成,所以需要估算好时间,以防超时,农村很忌讳这个。
摆放好祭品后,要用铁铲把坟堆整理一下,重点是要把旁边开墓穴挖出的第一铲土填在坟顶上。
还要用3根秫秸弯成半包围的框等距离插在坟上,在中间的秫秸框上要用红线拴3枚铜钱,下面也要系上红布条,这叫“上梁”,一般是逝者的儿子来拴。
若逝者没有儿子,可以由侄子或女婿来代替。
三、踩房子和踩院子
来圆坟的里面年龄最大的,要带领其他人围绕坟堆顺时针转3圈,农村管这叫“踩房子”!
之后还需要“踩院子”,就是在坟墓脚下左右对称走出一个长方形路线。
其实踩房子和踩院子,可以理解为逝者家属在为逝者盖房子和开垦种菜的院子。
以前很多农村住的房子都是土胚房,需要用上秫秸,需要人们用脚来回踩扎实才能防雨,才坚固。
活人的习惯,也逐渐延续到丧葬礼仪之中,这也是非常能理解的。
人们觉得逝者去那边后,也需要住房子,有个菜园子种菜生活,所以才有“踩房子”和“踩院子”的习俗。
之后在坟墓脚下烧纸,有的地方是下葬当天在坟头上烧纸。
烧纸完毕,按照长幼秩序一次给逝者磕头,儿媳、孙媳要大声地嚎哭,有的地方是自由的,有的则规定必须大声嚎哭,不然不好。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下葬时女人是不能在场的,连坟地都不能进,但圆坟后,女人们也可以来祭祀。
完事后,主人家要回去做饭招待参与圆坟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逝者夫妻两都已经离世,那菜的盘数需要是双数,比如4、6、8、10.......
如果只是走了一位老人,则菜的盘数需要是单数,比如3、5、7.........
之后就是进行正常的“做七”仪式,也就是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百日祭、周年祭、三年祭等。
一些比较讲究的地方,在五七祭祀时,孝子要烧纸糊的彩人,说是以减轻逝者生前的罪过。
逝者去世60天,要烧纸糊的船桥,用以帮逝者渡过混河,顺利归去。
一般只有死者的生日、忌日、清明才到坟前祭祀,其他祭祖活动可以在家里的灵位面前进行,注意,一般满一周年不去上坟,只在家祭祀。
逝者离世的3年里,晚辈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不参加一切红白酒席,春节不窜门,不贴春联等,反正尽可能朴素,不可高调行事。
当然,这些严格的丧葬和祭祀礼仪大多是针对逝者是老人的,对于年轻人去世,就简单许多,根本不需要守孝一年或三年。
之所以对老人们有那么多严格的葬俗,也是农村体现孝道的一种礼仪。
农村大多觉得,一个人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去世的亲人们是会保佑自己的,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反之会变差。
不说有没有依据,但道理是这个道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