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七)

一、我们小时候管写书法叫“写大字”,这大字当然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擘窠书,或鸿篇巨制这类,而是泛指毛笔字,大概是为与钢笔铅笔这类小字相区别。我倒觉得,之所以称毛笔字为“大字”,固然因为形体比硬笔字大,但主要是因为“大字”(毛笔字)比钢笔字难写,故而以“大”尊称之。
毛笔字比钢笔字难写,这是大家的共识。因为毛笔为软性笔毫,善于变化,难以琢磨,也难于鉴赏。而在毛笔字中,擘窠大字(或榜书)则因身体动作所需协调的幅度大,故比方寸大小的字难度肯定大许多。所以,自古以来,写擘窠大字非一般书家所能为。
2010年元旦巨幅创作现场

免费收看国学大师讲座

大字书法可以说是少数人的书法,历史上千千万万的书法作品中,惟有一些摩崖刻石及牌匾有大字遗存,著名者如北齐僧安道壹的“大空王佛”,颜真卿的“逍遥楼”等。但这些摩崖与碑石,当初是否书家直接挥就,很难判断。如果是勾勒上去,原本是否有这般大小,那就不能这么肯定了。古人写擘窠大字的条件比不上今天,因为古代物质资源匮乏,不可能生产大纸,也用不起大纸,生活中也很少要求写巨大的字。今天的书法家却不同。笔、墨、纸等工具材料不是问题,问题是书家是否有创作大字的兴趣,应该说仅极少数书家才有这种冲动与表现的欲望。
《唐》
规格 101cm×101cm 1995年
我对大字的兴趣几与学书并始。但小时候多用笔蘸水在饭桌上涂写,那当然称不上擘窠书,也就比拳头大点而已。我读大学时自学书法,那时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写很大的字,四尺整幅宣纸上写一两个字算是很奢侈的了,只能偶尔为之,但废报纸写完小字后倒是可以过把瘾,也算是物尽其用。1989年,我读浙江美院书法硕士期间在杭州西泠印社展厅举办首次个人展览,展出过一幅作品《存异》两个大字,单字字径近两米,是那个阶段我写得最大的字了。记得当时我没有这么大的毛笔,是用三支斗笔绑在一起在国画系楼梯过道上创作的。展出另有一幅现代书法《空悬》,六尺整幅大小,是我最早的少字数现代作品。平常这般半米左右字径的字,读研时不少写。因为喜欢写大字,尤其是少字数作品,对字的空间形式渐有所悟,这为我在上海工作时的少字数创作打下了基础。

知道临帖要临什么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去临。训练就是解决如何临的问题,因各人喜好不同,对所临帖子选择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帖子,拿来后你不管如何取舍,训练时要针对你所取的东西,形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复实验、继承与巩固。在讲评学员的隶书时说,笔画不能单一化,简单化,不能单薄干枯,要立体圆润生动,这就要求你找出同一笔画无数种不同写法,加以对比模仿融合提炼,在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找出同一笔画的不同形态与表现手法。创作时把碑上的字形拿过来,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创作中手法决定风格,手法变了风格也就变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示范的只是一般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样,张迁、鲜于潢相类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而曹全又是一种,你如果能把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创作时把它们用于同一张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训练时我们就要像这样有目的的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那么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没人能追得上你,因为你一直走在前边,把问题都解决了,而这些问题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想不到,所以他只能做个爱好者。因此,训练就是要有思想性、要有目的性的进行取舍。要想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绩,并不是说你要比别人加多少倍的劲、花多少倍的钱、用多少倍的时间就行,你必须有不同于别人的思想,在这种不同思想和理念的前提下,再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确定一个科学的训练模式,然后你才会有不同于别人的结果。也就是在用脑子写字而不是用手。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分析自己的症结所在,头痛治头,但如果是由脚气引起的头痛,就应先把脚气治好,对症下药,比如说你们学草书的,应该先学行书,通过行书练技法,使转、提按、收放、笔画之间呼应、上下字的连带关系等等,练好之后,草书就只是个草法问题了。我们教书二十多年,基本上都用这个方法,草书严格讲不是学来的,因为从它生成的原始状态看就是一种极度情绪化的东西,由行书提练字形、用笔和手法,是一条正路,这是个方法问题。你现在在临《书谱》,对于《书谱》,你要明白,首先是学他的文章,其次是学他的草法,再次学他的字,在临习时要挑字临而不要统篇抄,严格上说《书谱》只能借鉴而不能学,纵观二十多年来,靠书谱出来的就一个伦杰贤,但伦杰贤先是学得米芾,写米写绝了,因此他是把创作落在《书谱》上而他的功夫却是下在米芾上。写《书谱》写了一辈子的孙墨佛怎么样!你像现在的有些中青年临书谱有成就的,他们都是在借鉴书谱,巧用书谱而不是实写,因此,训练思路要对。

讲评学生的行书临作时,刘文华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到,行书的技法是上一笔管着下一笔,下一笔接着上一笔,你的写法是这个不管那个,那个不管这个。行书的上一笔是下一笔的起笔,下一笔是上一笔的收笔,行书在笔画上已经把楷书一笔一画的概念破坏了,可能是三个或五个笔画变成了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管着,因此,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你写得行书理不对,法上才出了问题。草书更是如此,比如这幅《书谱》的临作,他的临帖的思路、观察力以及把握帖的能力都很高,但不是很熟练,学草书时要注意草法,特别是一些典型符号的练习,一定要强化练习,专门练习,一个符号半个小时应能解决、吃透,能用后半生,何乐而不为,但书写时要注意变得自然而不是疆硬。

还有一个现象,临帖者往往追求数量,对了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在指导学员的章草时,刘文华老师又说,一些夸张的用笔一定要去掉,那是他的个性所在,像这种夸张显得很空,不学。每一个字要熟练,先向象里写,再往熟练写,再背临,要学会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你现在要换一种方式,一个字写五、六遍即可,照着写两遍,一定要往像里写,然后找感觉,比如背着写,看能否记住,再进行用笔的动作训练,从速度、虚实、比例等方面提炼着去写,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它,也就是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最后放开去怎么写都高级。也就是说,哪怕只吃一个豆也一定要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吃得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作用。

草书《沁园春·雪》横幅

规格 144cm×463cm 2017年

我的少字数现代作品与我的传统大字书法尽管都以粗重的线条及具有自我个性的结构体现,但不同点也显而易见:少字数突破了纸张边界的束缚,传统大字则虽也强调结构性,但相比之下形式感要弱一些;作为字的“形象”感觉,传统类大字完全在汉字的概念之内,而少字数作品有时会突破这个底线,“字”的概念甚至会退隐,形式意识则置于前位。当然,它们之间也有关联,即线性相同,墨的感觉相当,用笔的书写意识相同。

草书《沁园春·雪》横幅(局部)

我之所以认为大字创作(独字)不能太过大,首先是由于毛笔不能大到成为一种负担。笔大锋照样要好用,一写就开裂的大笔肯定影响书写效果。另外如果铺纸在地上书写,双手握笔,一定要注意动作的协调与连贯,不能只为图爽快而写大字。最为重要的是,挥运的用力不可粗率,大字能写出沉厚古意当为难事,若只图摔笔恣肆或死拉硬拖,线条肯定不耐看,也就失去了写大字的意义。
(0)

相关推荐

  • 学习毛笔字,楷书行书草书是互相影响的

    学习毛笔字,楷书行书草书是互相影响的

  • 刘涛:写擘窠大字不用笔

    刘涛 写擘窠大字,前人不用毛笔,改用他物替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榜书>说:"字過数尺,非笔所能书,持碎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奋身厉气,濡墨淋漓而已.若拓至寻丈,身手所不能为,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 一 百一十六)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八十六)

    临古的重要性对于书法学习而言毋庸多说,然临什么.怎么临等诸多问题,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方面,何绍基既体现出了对一些固有规律的遵循,又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开拓出不同寻常的处理方法. 01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七十六)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现在作为传统书法还有它的艺术性,许多人还在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即过时了,东汉以后就很少在实用.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九)

                                  线条有力再加上结构紧凑                            这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表现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拿打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六十八)

    你看现在报刊上印出的大字标题(如黑体),那真够大的,排得非常匀称,很整齐,也很好看.但是你看它那线条,放大了看清楚后,看着很死板,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这也是它不能认为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原因.真正的书法艺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六十六)

    有人认为,草书最能达人性情,也不见得.实际上,楷书.行书照样能充分体现性情.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l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五)

    在"印章中的明线"(见<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一文中,我已经或多或少地谈到了篆刻刀法与相应线条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特定的刀法,将决定篆刻线条外轮廓的形态与特征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四十六)

    由于汉碑隶书均非墨迹,所以无以窥见其用墨技巧,而清人隶书则极注重用墨的变化,枯涩湿润相映成趣,所以我们在学习隶书时,即从汉碑入手,兼学汉代墨迹,同时选学清人书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隶书中集 ...

  • 中书协2020年国展培训笔记(三十六)

    对于爱好书法的人来说,把字写得好看.漂亮,可以说是最大的理想.比如有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总想把写出来的字和原帖进行比较,以此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让高手一看,还是被认为存在问题很多.那么,衡量书法好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