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笔记:北焦花苑门口的早餐

梁东方

北焦花苑几年前还是北焦村,是点缀在石家庄城区之内的众多城中村中的一个。平房院落里伸上天空中的老树树冠笼罩着密集的院落,像是过去年代反映平原上的抗战生活的老连环画里的场面。

这里因为靠近北站,所以房屋院落出租的很多,外来人口众多。后来拆了,盖起了一片高楼,是为北焦花苑,当然还有别的名称的小区,只是名字不同,位置略有差异,样式都是一样,都是盖到城市里所允许的最高,楼间距最小,尽可能多盖,多卖钱。因为地处市中心,所以房子不愁卖,很快就盖起来就开盘就装修就住进去就住满了。

住满了就比以前作为一个村子的时候的所谓容积率不一样了,在同样一块土地上一层层地镶嵌进去了多少倍的人,人口密度和车辆密度都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地下停车位早就满了,门口的马路上停满了车辆,出来进去的人络绎不绝,需要刷卡(交了物业费卡才有效)才能进入的小区门很多时候干脆就是一直敞开着的,因为人流量比外面的马路上也不低了。

它和几乎所有的城里小区一样,拥堵狭窄每一个稍微有点空儿的地方都被拦路石和铁锁链给封闭着;不让停车,不让靠近,不让不掏钱就免费使用便道设施的空间,一切都被迫向着马路中间欺占过去……

这种情形在早晨的时候会达到顶峰,匆匆地从小区里出来的人们,有的骑着电动车,有的骑着共享单车,有的连跑带颠地出来打车叫滴滴快车,一边跑一边在手机上确认着滴滴车的车号和位置;他们都穿插在不断启动和停靠的车辆之间,其实很宽的马路一时之间变得像是小胡同一样拥堵,想徒步走过去都已经不容易。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要先在路边,马路两边一溜排开一个个小推车前买点吃喝的。

这些品种名称各异的三轮车大致上都是统一的玻璃封闭的格式,向里一面没有封闭,那是操作台,向外的一面上则贴着醒目的食品名称:铁板里脊手抓饼、鸡蛋灌饼、杂粮煎饼、水磨煎饼、煎饼果子、白吉馍夹肉、肉夹馍、烤肠、粥、包子、油条、茶叶蛋、豆奶、牛奶、面包、烤面筋、鸡肉卷……

尽管可以随便选择,选择不重样的,选择人少的,甚至选择人多的,但排队有时候也就是难免的了。摊主都会主动询问刚到的最后一位主顾,要什么,并且指一下刷码的位置,然后就又赶紧去操作了。买和卖之间都匆促,都没有说话的空间,在不无焦急地等待食物的时候,大家都一律低着头刷着手机,刷这从早晨起来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细看的全部信息。而这样一看好像就显得那些信息远比吃饭重要,摊主低过散着热气的塑料袋的时候,买早餐的人已经心不在焉,一手接了,另一手却还在用拇指刷着手机,当然这并不妨碍同时迈开快速而去的脚步。

只要稍微注意下就会发现人们早餐的量都很小,都是一份抓在手里的一卷东西而已,而且大多都是一边吃一边走,骑着共享单车一边吃一边走,开着电动车一边吃一边走,坐在滴滴快车上一边吃一边走,甚至是开着自己的车一边吃一边走。

从敞着口的地下冲上来的汽车,在遇到自动栏杆的时候不得不稍微慢一下,等那电子的玩意儿起来,然后再猛地一加速冲出来,打着双闪停在路上去买了早餐以后再等着有空档儿的时候掉头而去。一般这样的空档儿在这样的时间是难以等到的,路边摊加上买路边摊上的早餐的人,还有车来车往,大家都在临停,所以要想掉头必须强行掉头,逼停两个方向的车辆,让它们不得不等着,自己才能掉头成功,逃窜而去。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一片在马路中间展开的早餐大展览,一个一楼档口的租户却把炉子拿到门外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早餐。周围匆忙的脚步和凌乱的人影和他都没有什么关系,他的店铺还没有开门,他也不会去马路上买那些太过简单的早餐,他要吃符合自己口味的又干净又便宜的早餐。他是北焦花苑涌出来的人流里的异数,他是局外人。

从北焦花苑里出来的人,大多是年轻人,都是近些年结婚买房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雾霾之地的生活刚刚开始,或者已经迈入正轨,孩子在将有已有之间,而工作也都在紧张之中。能在这样的情形里住到城里的这个位置上,尽管密度极高,也已经是一种成功与幸运。这是这个时代里新的职工宿舍,这是这个时代里新的普通格式的城市居住样式;买的时候的高房价让人嘬牙花,但是看着它的价格一年一年上涨又会有所欣慰;它所有的好与不好,大家其实都无能为力,都只有无条件地接受。

这个也肯定要靠着房地产来支撑GDP的城市里,像这样的小区有成千上万;它们可以是郊外围着二环新开发的楼盘,也可以是城中村拆迁改造以后大大长高的密集楼群。像这样位于北站之侧的楼盘,应该还是属于好位置上的选择了:公交方便、火车方便、共享单车方便、滴滴快车方便;还有这样的早餐,也方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