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骑车去法国(4)
顺着萨尔河既可以去法国,也可以深入德国境内,向北到达萨尔路易斯是一段最常走的路。沿路的自行车道经过整齐漂亮的德国乡间的田畴,经过不知名的小镇上的德意志报纸博物馆,经过工业设施改造以后的类似“黄四娘家花满蹊”景观的向日葵匝地的比萨饼小店,经过萨尔河谷中林林总总的丘陵森林河流湖泊,来来回回很多很多次,总是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上看到仿佛事先早已经储存在自己头脑里了的与中国传统意境中的美景相关的存在。
曾经在某一天的黄昏,在夕阳中萨尔河的粼粼波光映照下,在大堤上的自行车道上与一个拄着拐杖的德国老人相遇,他饶有兴致地和我聊了起来,聊的都是国际大事,这些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而德国也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比较领先的位置,最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中国德国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两国的经济联系文化联系和人员来往也越来越多……他说话的时候他年龄也已经在五六十岁了的女儿一直在旁边陪同着,面带微笑着倾听着老人和我之间的对话。这种交谈,突然将自己一直以来处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封闭状态中的情绪提升到了国家与国际的层面上,顿时感觉到一种难得的开阔与舒畅。不单单是因为说到了自己祖国的发展,说到了中德两国的良好关系,更因为此情此景站出来看是很有神奇色彩的。一个德国的耄耋之年的老人,在黄昏的散步里和一个中国的骑车漫游者的偶遇与交谈,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与弥足珍惜的事情了。如果能留下照片,那样的环境里的那样的人,一定是非常非常美好的……
其实对于这个老人的话题我并不觉着非常奇特,可能老人是一直关注着国际形势的人,可能和他退休前的某种职业有关系,即便都不是,也和他生活的这萨尔河河谷的地理环境有关系。沿着一条河、尤其是一条河谷生活着的人们,也是有他们自己的局限的。因为被周围的丘陵挤压得多数活动都只能在河谷里的狭窄地带展开,所以与平原上比起来就有了拘囿之感。这里美则美矣,时间长了难免形成一种类似压抑的憋屈感,没有平原的辽阔和广大,一切都是一览无余的,竟也让人会因为视野的限制而生无处可去的郁闷。为了解除这种郁闷,一是经常出去旅行,开阔胸襟;再就是关注世界上更为广博的层面的事情,比如国际事务,比如科技发展前沿,等等。
正是这样,自行车漫游的方式,不单单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审美的需要,还大大拓宽了自己在德国的视野,为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此后的德国四季里,这辆五欧元的自行车一直在发挥着这种无与伦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