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笔记:前往明月池的路

梁东方

明月池是一条小小的山谷里的小庙,在五台山众多的庙宇里不论是规模还是名气都排不上号儿,尽管它建于北魏时期,在整个五台山也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列了。

那一处泉眼可见明月的传说,其实倒也未必有多么神奇,主要是这样的线索是普通人对庙宇的神奇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异像何以称奇绝,没有奇绝何以吸引人。这种逻辑是大众对山林寺庙的简单想象,属于本能之列,却也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号召力的基础作用。

我们之所以到这里来,并非事先听说了这样的奇绝,而仅仅是看这里停车场很空,可以很方便地停车而已。后来知道这停车场的空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多数车辆都不肯停在这里,一定要开上去,开到山谷之上的庙宇跟前去。

即便是徒步而来或者公交而来的游客,也有不少会在这里打车,打那两辆只跑山脚停车场到山谷里的庙宇之间的出租车,坐车上去。

所以,阴错阳差,我对于明月池的庙宇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倒是对前往明月池的那一段山路,顺着山谷不断向上盘绕的山路,很有感觉,让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记忆犹新。

这条山谷不是很长,但是海拔变化不小,所以尽管路口跨过清水河的桥头上明确写着禁止一切车辆通行,但还是不断有车辆直接开上来。人们不肯费力爬山,不肯步行,一定要借助车的力量把自己越来越沉重的肉身提升到庙宇的高度上去。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时时会有上下的车辆相遇在道路狭窄的地段而形成堵塞。

如果步行的话,自然就可以无虞于这样的堵塞,还可以一路之上都沐浴山林的清凉,看路边的花花草草了。小叶杨树已经有了某种秋天变颜变色的迹象,耸立在蓝天白云的背景里,满树由深绿而浅黄的颜色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秋天般的爽利。在别处都是三伏天中的酷暑时节的时候,这样骤然而至的秋天景象,的确让人喜不自胜。

高海拔的山中,胡枝子清淡的紫红色小花雅致地开放在路边,将平原上需要格外栽培小心呵护才能形成的著名的秋日七草之一的景观,很是随意地就在路边呈现。而牛蒡、葵蓟、金鸡菊、橐吾、野棉花、蛇床子、桂竹香等等各式花朵也都以野生的自然形态在路边的山坡林间盛放。

这样走进浓密的树荫,看着花花草草,慢慢向上攀登的过程,大致上就是自北魏以来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前往明月池的常态。在没有车辆的年代里,任何直接将肉身运送到庙宇跟前的想法都是奢望,也都会被当时的人们嘲笑:嘲笑那样做就丧失了对神灵的敬畏,就失去了体验一步步靠近自己心中的向往的艰难然而也一定会有成就感的过程。

现代人总是会选择快捷方便和省力不费劲,这些原则之下,汽车、电梯、扶梯、缆车之类的使用就会被自然搬到高高在上的庙宇参观领域里来。殊不知那样做就已经漏掉了或者说损害了瞻仰庙宇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步步向上,向上洗涤着思想和灵魂的过程。人类漫长的历史经验早就证明,体力上的付出与内心的净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朝圣之旅非徒步不能在心灵层次上达成,即便上仅仅从感受的角度出发,在体力付出的相对痛苦的过程中,人们也才有时间空间去思量和体会。不以这样的方式前往任何庙宇,观感都会大打折扣,从而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应该有的洗涤意义上的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