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贺万春:网络散文互惠互补,共进共赢
客观现实的事实是,写诗的青年人不少,这也理所当然,但写散文的青年人更多,这就说明写诗有一定难度。散文好成文,诗吗,我认为,是文学中的上品,没有诗的天赋难为之。但人类文学史中,特别在我国,先出现诗歌,后出现散文,这有它的历史因素,另当别论,且搁置之。而现代青年散文作者由于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感染力强,颇能吸引读者。我们可以称他(她)们的散文为情感散文(包括记事抒情议论)。其特点是感性强烈,相比较年青作者缺失理性散文。
在中年人群中,由青年人成长起来的诗人是诗坛的主力军,可说产量高,质量好,胜过青老年。而中年人的散文更值得一提,已退去青年人的稚气。由于思想深沉,文理更加深邃,文笔更加老辣,已基本蜕去浮躁气。要说中年人写小说,却并不是中年人的写作专利,青年人也有写小说的,但为数的确不多,多为奇迹,足见小说不是青年人玩的。中年人最有资格写小说,但实际的情形是:中年人写小说的远远没有写诗歌写散文的人多(特指长篇)。可见写小说之不易,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不可轻易涉猎。评论家史飞翔先生就不赞成中青年作家写小说,他有充分的理由,我赞成之。但仍然不绝对,更有一些人是天才的小说家,这当然是好事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中青年作者小小说倒写得不错,为网络文学添彩增色。
再说老年人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的事!我觉得,老年人写诗多为旧体诗(格律诗多,自由诗极少)质量次于中青年,这是年龄老化的反映。老年人写小说的就很有限了,即使小说大家锐气也在逐年递减,即便成书,锐气远不如中青年期,年龄精力束缚了他们手脚。而中老年期是作家创作小说最最的黄金期,成功率最大,但也不是人人可为之之事。这其中还存在着造化、修行和天赋的条件,非任何作家可为之事。
要说写散文,是最适合中老年人做的事。因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极易成文,且无论技术艺术均可上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他们的生活积淀深厚,散文造诣高,所以,特别侧重写理性散文,质量多为上乘,极易抵达经典。尤其对于专家学者,是大显伸手的用武之地。在这块老年园地中,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散文家散文形成散文荟萃,这是散文写作的骨干和中坚。我们可以这样说,诗歌的荟萃期在中青年期,小说散文的荟萃期在中老年期。人人的散文写作高峰必在他的中老年期。这有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巨制为证。
话说回来,网络时代网络文学信息量大,传播面广,且交流传递快,效应神速。前文已提到,中青年散文作者因年轻气盛,其散文作品活力勃发,生活气息浓郁,激情四溢,对读者有一定的刺激性。因而,颇得读者喜欢,网易点击量高。而中青年诗人相较阵容不比散文队伍庞大,诗歌爱好者有限,而自由诗现代模式化发展又空前绝后,一般读者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不好留言不好点评。因而最火的要算散文,比较通俗化大众化,因而社会效应高。而中老年散文由于典雅深沉厚重,多涉及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思考扣问,多为理性走向,富含一定的哲学思想。可是,对于有轻佻浮躁之心的读者,反而兴趣不浓,反而觉得不合胃口。其实错了,从提高阅读能力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多接触理性散文。把自己对散文的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思考过渡。一味追风赶潮不是做学问的正确态度。
无论年轻文友的情感散文,还是中老年朋友的理性散文,形成互惠互补的态势大有必要,必不可少。我喜欢读思想深邃哲理透彻的散文,更喜欢读热情奔放情感浓郁的青年文友的抒情叙事散文,它带来的是生活的勃勃生机,绚烂多彩的人生画面,美丽如画的大自然图景。
理性散文使人睿智深沉,情感散文使人多情善良。在网络时代这个大家庭里,只有互惠互补,才能共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