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到底是什么

阴德到底是什么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就是为了活得长些,活得好些。

活得长些,是尽可能地使生命得以延续,追求的是时间上的长度。

活得好些,是从质量上来看了,见仁见智的,有了些复杂,概括来说,这个“好”可以理解成身体上健健康康,心理上舒舒服服,精神上愉愉悦悦吧。

养生不神秘,不管是活长的,还是活好的,民间就有好多流传已久的方法,都可以借鉴,活得长短可能需要几十年来验证,活得“好坏”在自己身上很快就可以灵验见效。

比如“积点阴德,多活几年”这句话。印象中,多数时候是那些通达者劝戒行恶之人的。这话有没有道理,为什么积阴德就可以长寿呢?

让我们先来咬文嚼字一番:积是积累,也就是多做,在这里有多多益善的意思。阴德呢,有人可能一想就想到阴曹地府,十殿阎罗那儿去了,跟着就是小鬼判官生死簿的来了一大波儿,到最后因为从来没有看到过什么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索性连阴德也不信也不去积了。

我理解,这个阴德的“阴”,跟那个阴谋的“阴”意思比较相近。阴谋是看不见的、没人知道的谋划;阴德呢,也是指不为人知的善举,就是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发自内心的愿意这么干。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说“积阴德能长寿”,不说“积德”长寿呢?

这一字之差,还真有点讲究:相对“积阴德”,那“积德”二字,其实就是积阳德的略写,也就是说,做的那些好事善举是为人所知,甚至是图名图利而去的。这样看来,两者的差异,也就明显不过,积阳德,更像是在进行着一场“交易”,目的是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信各位都一定积过德,也积过阴德,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拿出几分钟时间来,细细回想一下你自己的那些善举,并再细细体味一下当时和之后的感受……

两相比较,是不是能发现这样的一点不同:当你发自内心的、不图名不图利、也不图任何回报的去做一件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时,是不是要比带着某种功利,心中有所欲求的帮助别人,得到的那种感觉对自己来说更深层、更宏大、影响也更长远呢。

这种感觉中,包括了对自己的确认,对自己的肯定和赞赏,对自己更看得起,感到了自己的可爱,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止是当时,就算事后过了好久想起来,自己也每每能体味到这种感觉的回归和再现,而这种回味悠长的感觉,总体带给你的正是那种深入到骨髓的,不可名状的舒服、愉悦和满足。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这就是积阴德能长寿的根由?或说长寿就跟这样的感觉关系密切吗?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感觉对人的重要性。

人,其实是一个活在感觉中的动物。不用说一生中求学、就业、婚姻等关键几步时的重大转折点了,就是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天里所作的大大小小的无数个决定,无数次选择,绝大部分也都是以自己感觉的好与不好来取舍的。

两种可能摆在面前,你决定去这样做而不去那样做,做选择的标准和理由尽管可能很多,但归结起来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肯定是你的感觉:你决定这样做,肯定是这样做让你感觉比较好。如果是不情愿的被迫去做,除动力不足外,也不会获得应有的快乐。

感觉左右着人的选择,左右着选择之后的行为,左右着你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自然也就左右着人的健康。比如旅游度假,其实就是在花钱买感觉,图的就是赏心悦目,就是心静神安,亦或是眼界和心胸开阔及畅亮之后的那种舒心,那种有所悟有所觉的精神上的满足。

那么反过来的,负面不好的感觉,又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临床上有一种应激性心肌病,变薄的某一块心肌会鼓突出来,跟气球似的,又有点像章鱼的脑袋,因此也叫章鱼冠心脏病。这种病发作起来会出现胸闷、心痛、背痛等一系列症状,跟其他的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很有些类似。但是这种病却可以不药而愈,就是不吃药它也可以慢慢恢复健康,只是有一个前提,你要先让自己心情愉悦、感觉好起来。因为这种病就是长期感觉不好—焦虑导致的结果。

七情致病,是传统中医的四大致病因素之一,能致病的七情,大多都不是什么好的感觉和情绪。长期的感觉不好可以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来,反过来,经常保持好的感觉,自然也就多健康能长寿。感觉好,也就是生命的高质量表现。如果只是靠了各种药物和外在手段,让一个生命在痛苦中维持着呼吸和心跳,那就完全谈不上什么养生了。

养生就是养感觉。这是我个人的养生观。

现在比较注重养生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并且是把养身当作了养生,这实际上步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再有,到了这个年龄段,较之于更年轻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了。养生既然是对生命的养护,长幼强弱那就都是生命,青年人甚至中小学生也一样需要养生,他们通常虽然没有暂时的长度之虑,却也一样有着日日的质量之忧。

说小孩子也需要养生,似乎有些可笑,有些耸人听闻。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一下。

我们都能看得到,路边的绿化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园林人员来修剪一下。这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整齐划一,或是造一个什么型,是为了好看。这是从人的角度来看,若是从那些绿化灌木的角度来看呢,它们同意不同意把刚刚长出的极利于自身生长的新枝嫩叶被剪去?同样的,父母们的那些管教,又有多少是从孩子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的角度去进行的?如果不多或说不全是,那孩子的生命养护,就肯定需要重视了。

树木生长在自然界中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人类口中的“材”;子女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上辈人未竟的理想。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也可归入对生命养护的失当,不只是大人,对孩子来说也是身心被过度压抑的结果。活得长短只是养生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活得好坏也不应轻视和忽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