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民族团结政府的利比亚,为何又走到了内战边缘?

利比亚最近又成了国际新闻中的要闻。

4月8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南部,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队士兵准备出发。

当地时间9日,支持利比亚东部政权的武装组织“国民军”与控制西部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在首都的黎波里南郊发生激烈交火。据路透社报道,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方当天击退了“国民军”对的黎波里的进攻。

左为“国民军”领导人哈夫塔尔,右为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萨拉杰。

自4日“国民军”领导人哈夫塔尔突然宣称要在48小时拿下首都后,这个国家再次走到内战的边缘。

联合国当天呼吁紧急停火两小时,让平民和伤者撤离。美国和法国也站出来紧急叫停,要求哈夫塔尔坐下来跟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谈判。

建立了民族团结政府的利比亚,为何又走到了内战边缘?

依然故我的军阀

自利比亚前国家元首军事强人卡扎菲死于非命到今天已经八年了。

这期间西方通过联合国援助利比亚的方式想搞选举、建立一个合法政府,但是效果乏善可陈。

在遍地都是“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利比亚,选举出来的政府只能靠着宗教组织的民兵支持才不垮台。而这些派系纷繁的民兵组织内部也经常内讧交火。

当然了,选举还不止搞了一次,结果就是造出来两个对立的议会和政府。

2014年6月,利比亚举行新议会选举,国民代表大会取代国民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原先主导国民议会的宗教势力在选举中落败。

2014年6月25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投票站内工作人员正在准备文件。

这些人当然不肯认输,于是就动起手来撵走了刚刚当选的国民大会,把自己兄弟伙掌权的国民议会又请了回来。

西方国家不可谓不努力,尽管按照自己设计出来的当选议会和政府,流亡到了历史名城托布鲁克,但是国际社会仍然尽力撮合双方谈判,经过一年半的谈判终于在2015年年底组成了今天的民族团结政府。

2015年12月17日,在摩洛哥斯希拉特,利比亚两个对立议会的代表在利比亚最终和平协议签署仪式上举手致意。

请注意,这个“团结”其实是各派军阀之间的妥协,至于那些当年就没有搭理这个政府的军阀依然故我。

于是,哈夫塔尔利用自己几十年前的影响召集了包括卡扎菲部分旧部在内的数万大军,对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控制的黎波里发起了攻击。

松散的部落传统

为什么西方国家按照它们的标准和步骤组建政府的法子在利比亚行不通?这其实与利比亚的历史背景以及今天中东地区的政治氛围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经统治过这里一段时间,并且使得这里阿拉伯化。奥斯曼土耳其在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后占领了东部挨着埃及的昔兰尼加地区和西部沿海的的黎波里周围,对于西南部接壤撒哈拉沙漠的地带则毫无兴趣。

无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如何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里都不可能采取严密的中央集权模式,而是一种松散的藩属模式。

通过1551年的的黎波里围城战,奥斯曼帝国从圣约翰骑士团手中夺得该城。

原本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从来都没有脱离部落的影响,在此地游牧的柏柏尔人同样也是保持了部落传统。

由于西方殖民者对于殖民地的兴趣从来都集中在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这两方面,所以从奥斯曼帝国抢来此地的意大利人和二战期间的德、英、法更是不关心利比亚的社会格局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以直到二战后,美苏主导分割世界的时候建立了一个利比亚王国,其实也不过是选择了在一堆部落中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当国王,这就是后来的伊德里斯一世。

伊德里斯一世于1951年12月24日宣布利比亚独立,直至他的政府在1969年政变中被推翻,一直是利比亚的国王。

当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后,其实他对于部落林立的利比亚社会基本格局也无力触动,能做的就是努力依靠自己出身的那个最大的部落,将利比亚发扬光大。

如今利比亚究竟有多少个部落恐怕没人说得清,因为虽然理论上全国有三个比较大的部落,但是称呼它们为部落联盟恐怕更合适。

因为这三个部落之下大约还可以分成140多个有名有姓的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也还可以细分下去成为400—500多个更小的部落。

利比亚的经济直接从早期的游牧转变以靠着石油出口,所以这些部落之间除非因为偶尔的通婚有一定血缘联系,它们的关系更好像是马克思所说的“一麻袋里的土豆”那样互相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

与其说利比亚是一个国家,更不如说这是一个国家的外壳里盛装了一堆部落的政治实体。松散的部落传统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利比亚。

来自西方世界的干涉

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指出的,目前利比亚的形势是西方干涉失败的研究素材。一方面,欧洲乐于帮助推翻独裁者卡扎菲;另一方面,欧洲却不想承诺帮利比亚进行伊拉克那样的国家建设。

卡扎菲执政后期,虽然采取了与西方和解的姿态,但是他试图利用石油收入建立“非元”这个货币体系,严重侵犯了法国对非洲的控制力。

原本法国以前宗主国的身份在非洲八个前殖民地国家支持建立一个非洲金融共同体,使用统一的由法国掌控发行“西非法郎”。卡扎菲这种做法相当于从根子上把法国的影响力扫地出门。法国当然不答应。

萨科齐(左)与卡扎菲

于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断然以卡扎菲在“阿拉伯之春”中武力镇压反对派为名,用北约的名义发动了空袭,直接支持反对派打垮卡扎菲手中的军队。美英虽然也出兵参与此事,但是其实是被法国拖下水的。

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的局势真如其最后一次电视讲话中所说的那样子,原本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力量没有了,阻挡难民的堤坝没有了,而盛装着几百个部落的国家外壳也不复存在了。

2011年10月30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挖掘机在拆除象征卡扎菲权力的阿齐齐亚兵营。

当枪杆子与权力再次挂钩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出现军阀林立的局面就毫不奇怪了。

虽然西方的社会价值观总是鼓吹“选举和共识”等等,但是如果看看欧洲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欧洲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共识也是经历过几百年战争,最终认识到谁也吃不掉谁的时候国家才建立起来的。

可是如果放任利比亚通过战争去形成这种共识还需要多久呢?

确实,幸运的是共识可以通过社会精英们向整个社会输入,但是在一个已经军阀林立的环境里,如果没有政治的终极手段作为保证,那么尝到了手里枪杆子就能换来权力甜头的军阀们有多大可能接受之?

除非他们能够好像克劳塞维茨说的那样,让政治短时间延续到流血的领域里,然后通过政权的力量逐步将这个共识输入进整个社会。

卡扎菲曾经有过类似的努力,他的“阿拉伯民众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最后被自己的私欲吞没,但是毕竟他曾在利比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世俗主义群体。

▲ “中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日在约旦表示,虽然并非每次都能成功,但联合国正深入参与近期激增的和平外交斡旋,为这一地区“解开冲突与动荡这个难解的结”。

“利比亚还有政治解决方案吗?”德新社7日称,尽管战事爆发,联合国仍坚定计划举行和解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别代表萨勒姆表示,4月14日至16日在利比亚的会谈将如期举行,除非遇到严重阻碍。

而这能够挽救利比亚乱局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