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怼上100W,真的不怕炸手机?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昨天,联想拯救者发布了一条官微,官宣自己的下一代旗舰产品将现有的快充进入更进一步,从65W提升到90W,此举一出,引发了大家的普遍猜测。并且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陈劲还补充,不玩有线+无线的加减法(譬如50W快充+40W无线),是真正的黑科技。
要知道,各家厂商虽然都有快充“黑科技”,例如小米就在一年多以前放出过100W的快充视频。但由于安全和量产问题,都仅停留于实验室阶段,联想是怎么将这款比现有商用水平(60W)快了50%的技术放到量产机上的呢?
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有人从联想的散热图宣传找到了玄机:拯救者的发热点在中间,这是处理器等核心部件所处的位置,而两侧温度较低的位置则是电池,说明这是一款双电芯的手机。
如果真如大众猜测,下一代拯救者采用的是双电芯技术的话,那么90W快充,还真的可以达到。
快充僵局
在几年前安卓开始发力快充的时候,我们从“充电端”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标准:高通的QC快充、OPPO的VOOC闪充、华为的FCP。但轰轰烈烈搞了两年,各家的充电功率在20W左右就很难进行提升了,这个问题的死穴,在于快充的温度控制。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快充本身的确是会对电池产生一定损耗(更容易促进电池两极枝晶的形成,阻止离子交换)。但真正对电池寿命伤害最大的,则是快充产生的温度。
高通的高压快充战略,把降压模块全放在了手机侧,每次充电的时候,9V的高压会在手机的IC模块下变为5V左右。但这带来了降压损耗,导致手机发热严重,如果用高通的方案的话,满功率充电只能在息屏状态下才能达到,如今手机的快充策略已经不再是高压快充。
OPPO和华为采用的是低压大电流的方案,把散热压力全部放在了充电头和线材,优点是手机不发热,缺点是需要对充电器和充电线进行强化,导致了OPPO和华为的快充并不能通用化。
并且到了5V4.5A左右,OPPO也很难再提上去了,出于安全问题, Type C能接受的最大电流也就只有5A(当然,部分手机绕过了这个限制,但也不会调得太高)。电流无法继续提升,那从提升电压想办法?
这也不行,因为前面我们说过,手机内部接受的电压也只有5V,如果上马降压电路的话,那么降压的过程同样要在手机内部完成。并且华为和OPPO都比QC电流要大一倍,发热只会更加严重(发热Q=I²R,电流越大发热越大)。
而在如何提高充电效率这件事上,华为和OPPO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道路
电荷泵的极限
既然充电的发热损耗如此之大,那为何不直接降低手机降压的发热损耗呢?这就是华为和一众安卓厂商找到的解决方案:电荷泵。
以前的手机内部变压,都是通过感应电路来进行降压,转换效率偏低,一般是80%。而电荷泵则是通过电容收放电来进行电压调节,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7%,转换效率高,热量自然就损失小。
并且华为还改造了内部的电路,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电流,在充电过程中,电荷泵可以自动降压一半,减少发热功耗,安卓厂商的充电功率从20W一下来到了40W。
而在华为之后,小米和iQOO也改善了华为的设计思路:电荷泵在高电流下效率会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内部的5V8A快充很少跑满的原因。而小米和iQOO则通过两个电荷泵并联的方式,分流了充进手机里的电流大小,实现了更好的充电效率,可以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
并且,这两颗电源IC并不一定非要都在手机底部,iQOO就采用了“一个在头、一个在尾”的设置,实现了充电散热的均匀分布。
但在小米10发布之前,雷军又发布了一条微博,称“50W已经是我们的极限”,65W带来的电池密度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着重强调,50W已经是单电芯能做到的最大功率了。
而双电芯,就是OPPO走的另一条路。
走捷径的双电芯
如果说单电芯是当今安卓的主流方向,那么OPPO在两年前就选择了一条别的路。
2018年6月17日,OPPO Find X在巴黎发布,作为OPPO重回高端市场的重要旗舰,它集合了当时最为惊艳的配置:升降摄像头、结构光、全新设计以及支持50W快充的双电芯。
双电芯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两块电池串联,电流不变,输入电压翻倍,那么两块电池自然就会进行分压。所以只要每块电池都能保持住5V 5A的功率,那么两块电池就会翻倍为50W,这是初中就学到的知识。
虽然双电芯原理实现上要比电荷泵要简单,但目前也有三个问题:
一是两个电池的内阻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随着电池的损耗,内阻会逐渐增大,那么两个电池分压不均,就可能会加大电池损耗,不利于长期使用。
二是双电芯的封装和线路板都比单电芯要差,所以Find X的大机身只能放下3400毫安时的电池。
三是串联双电芯的放电还需要进行降压(现在采用电荷泵),其中会有损耗。
总结来看,OPPO的串联双电芯技术原理简单,但对于电池的体积要求和损耗是要大于单电芯的,并且也需要电荷泵进行降压,成本也下不来。
但这时,处于主流市场之外的游戏手机提出了双电芯的新方向:串充并放。
双电芯+电荷泵:一年之后的旗舰标配?
在一个月前的黑鲨3上,我们看到了双电芯的改良版:电池由开关控制,串联快充、并联放电,这样在放电时,电池不用降压,避免损耗。并且在不触发高速充电,只用普通充电(边玩边充)的时候,并联电路的内阻只有串联的四分之一,加上电荷泵,发热更小。
根据黑鲨的表现我们可以推测,拯救者应该也使用了双电荷泵降压+双电芯的策略。但100W的功率对充电头和线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及电池的容积会不会受到进一步的压缩。毕竟从充电头网的评测看来,我们所期待的“满压充电”只能持续到电池的一半左右,全功率充电到80%近乎不可能。
其实严格来讲,快充加快了离子的交换速度,并且带来更大的发热,肯定是对电池有所损耗。而50W应该就已经到达了电池寿命和快充的平衡点,如果按照现存步骤继续往上加码的话,应该是不现实的。
尽管各家100W快充的声浪越来越高,但除了电池寿命之外,有一点始终没办法克服:电池体积。从去年小米100W的曝光视频我们就可以看出,电量相差无几的两款手机,小米的体积整整大了OPPO一圈,放到微博秀一下肌肉还好,实际体验未必好于OPPO。拯救者的90W究竟能做到如何,令人期待。
不过,看了看苹果18W快充就飙升到了42度,安卓目前的40度50W快充应该也可以接受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