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非黑即白的历史,也没有真正的客观中立
在中国,对于太平天国的这段历史,已经被官方有导向性的教育和民间野史演绎得太多,难辨真假。洪秀全从历史课本上的民族英雄到丧心病狂的神经病患者,让人觉得可笑而可悲。
刚开始读时,很喜欢作者流畅的文字,对于史料研究的详实,切入点的独特,尤其是观点的客观。然而越往后读,作者对于太平天国的同情,甚至喜爱,逐渐的跃然纸上。对于各种当事人所发表言论的引用,支持太平天国的言论用看似客观的语言写出,而说太平天国坏话的,则都被作者批评为有各种野心或者为了个人私利。后面几章,讲述越来越集中于无关大局的侧面,而决定战争结局的真正原因说的不明不白。看到结语,忽然觉得整本书苍白干枯,作者脑中有个肤浅而偏颇的认识,然后找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来佐证自己。大概是受民族主义和宗教的影响,作者始终在潜意识里对太平天国是欣赏的,所以对于人性的阴暗没能一视同仁。总觉得作者不够懂中国,至少不深谙中国文化的内涵,加入了太多西方人的主观想象,甚至是抱持着一种自我文化的优越感。
至于观点,每个人脑中的都不尽相同,我大概是个天生的反对者,或者天生对激进革命不报好感。诚如作者写在结语后面的话,“人迟早得选边站,如果还想当人。”真相总是与想象中不尽相同,人性也总比你想象的坏得多,也总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但愿有一天我们能脱离生活中普遍流露的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那种偏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