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28篇释意(十四)[周书·金滕]
十二、周书·金滕
【原文】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释文]周武王身患重病后,周公的作为故事,被记载在《金滕》一文中。
【原文】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释文]推翻商朝后第二年,周武王身患重病,一直不见好转。召公和太公一致提议:“我们为天子的病情占卜吉凶吧?”周公回应道:“不该用此事让我们天庭先辈悲伤。”于是,周公自己筹划祭祀占卜的场所,在一个地方设立了三个神坛祭位。祭坛正对南方,周公面北而立。周公把玉璧宝圭,分别安防在祖爷爷太王、爷爷王季和父亲文王的牌位前面。
【原文】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
[释文]主持仪式的太祝,手持册书,念念有词:“现有你的嫡系长孙某某,罹患重病,生命垂危。如果你们三位先辈帝王需要贡献你的儿孙天子敬奉上天,那么就用我姬旦之身来替代他吧。我自意顺从先辈需要,而且身强力壮,能够满足鬼神需求。而你们的嫡长孙不如我肥硕壮实,也满足不了鬼神要求。你们先辈执掌帝庭以来,保佑儿孙统治四方,天下民众无不敬畏。愿天地保佑我们!不要失去帝王命运的垂青,也保佑我先辈帝王永远在天庭享福。现在我将命运寄托灵龟躯体,如果占卜满足了我的心愿,我将玉璧宝圭作为贡献;如果不能满足我的心愿,我将收回壁圭不用使用。”
【原文】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
[释文]经过三次龟卜,都一样吉利,又对比事前预言与龟板灼烧后图示,也都一样吉祥。于是,周公说:“通过这次占卜,我们大王身体没有大碍了。我已经把自己生命交付给先辈帝王了,而且至死不会悔改。走着瞧吧,记住我说的话。”
【原文】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释文]周公祭奠占卜回去后,就把这次的祝册卜辞,封藏在一个金属匣子里。随后,周武王病情好转了。
【原文】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释文]周武王去世后,丧事刚刚处理完,武王的几个兄弟像管叔等,便开始散布流言蜚语,传说“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闻讯,便对召公和太公说:“当下,我若不承担君主大任,我将无法告慰在天庭的先辈帝王。”
周公在经营东部区域事务两年中间,许多贵族受到惩处,可谓罪有应得。之后,周公写作诗歌赠送周成王,标题《鸱鸮》。但是,周成王一直没有解除对周公的误解和抵触。
【原文】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释文]这年秋天,庄稼丰收,但还没有收割之际,突然狂风雷电大作,庄稼都被吹拂倒地,大树连根拔起,国人恐慌一片。周成王和卿大夫,一概衣冠庄重,一起打开了周公当年封存的金属匣子。于是,大家才知道当初周公以自己替代武王祈祷献祭的真相。召公、太公和周成王又一起追问当初太祝和官吏,他们如实回答:“事实确实如此。应为周公有命令在前,我们不敢说出来。”
【原文】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释文]周成王手捧祝册,热泪盈眶,哭泣着说:“何须靠占卜来预测吉凶啊!当年周公为家国呕心沥血,只是我年幼不曾知晓。今天,天地动容都在昭彰周公的高尚品德,我不仅要亲自前去迎接周公回京,而且这也是国家本该给予周公的礼节待遇。”于是,周成王起驾出京城去迎接周公,并进行了郊祭。随之,天降大雨,风向突然逆转,倒伏的庄稼也都
直立起来。召公、太公传令各地,把刮到的大树扶起来,并加固培植。这一年庄稼大丰收。
【释者旁白】
周末闲暇,释意《金滕》一文。借助手边【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版),并参照网络上免费可查的“《金滕》翻译”。不足半天,释意完毕。然而事后,却迟迟不愿上传!这又何故呢?
尽管已经说不清楚,是否曾经读过此文及其翻译。但在眼下,于逐字解析之中,自觉此篇文章存在如下疑惑问题:
1、单言此文背景的西周时期,在我们今天通称为古代“祭祀”活动中,像祭祀鬼神,或祭奠祖先,以及祈祷、诅咒与占卜或卜筮等,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异同呢?在这里面,除了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神的差距外,于贡品或牺牲品上,又有什么要求和禁忌呢?事实上,如果不明确或没有类似上面的考虑,那么对于周公拒绝召公、太公要求占卜吉凶的要求,以及转而周公自己进行祭祀或祷告后,再行占卜等行为,也就不容易理解和说明了,只能给予似是而非的点到为止而已。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其占卜究竟是怎样的程序步骤?就我个人而言,仅是参考一点安阳甲骨文卜辞知识,臆测演说而已。
2、单言本文参考版本的《金滕》,其中“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其实,单凭这句话的信息,实际已经表明,武王去世后,周公是作为帝王君主在主掌大权。所以,在当时是否有“摄政王”的说法及其管理模式,这一点很值得怀疑。另外,正因如此,当下再审视那一段“分陕而治”的历史,其真相究竟是“阳谋的协议治理”还是“实际的军事对垒”呢?也就是说,武王死后,西部实质上是召公(奭)牵头的“挟天子拥兵自重”,而东部亦不过是周公(旦)的独立王国。之所以这样讲,撇开现存的古文籍记载,仅从西周已经出土的青铜彝器铭文来看,召公与周公俩人之间以及后期两个宗族之间的矛盾分歧,不在于当初他俩是否为一母同胞、抑或同父异母、或者仅是同姓同宗,而在于二者之间在西周早期政权建立上,曾经就是公开对立而且非此即彼的两股势力。
3、可能是过去读书的残留印象,在释意“秋,大熟,未获……”之后文字时,直觉应该说的是周公身后故事。所以何时打开的“金滕”?这其实也是一个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如果此事发生在周公身后,那么在释说上,就不应该有成王去郊外迎接周公的仪式感,却应该是成王没有按照周公遗愿埋葬成周而“合葬毕地”的追悔,所以才有出外“郊祭”,一是敬天畏神,二是讨好祖宗。但是,落实到我的本篇释意,还是参照传统“正义”的引导,顺水推舟罢了。
4、因为以往关注“清华简”时,大致了解一点关于清华简中《金滕》与流行版本的异同。于是,搜得网络,得以见到标题“清华简《金滕》有关历史问题考论”(作者杜勇见于2012年3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文。建议读者可以参照此文,多方了解一些与《金滕》有关的知识。就我个人而言,通过上述文章,一者大致了解了《金滕》的三个段落,即:1、金滕成因,2、武王死后叔侄不合,3、天象示警还原事实。再者,关于其中最后一段,据说清代孙星衍,即认为应属于周公去世后的故事等。
总之,《尚书·金滕》一文,很值得爱好古汉语者,进一步琢磨和不断推敲,其中醒世惊人之节点,尚且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