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功札记34(撑与抻内涵是不同的与伸更是不同)
https://m.toutiao.com/is/JV2GY1p/
(撑与抻内涵是不同的与伸更是不同)
与人相处的艺术境界不在于一味地求舒服,而是在别扭之后的顺畅。
拳技乃小道,自娱自乐,无足挂齿,然人性总是有积极进取或是好奇的一面,纵使劳神费力,徒耗光阴,亦是想一探究竟,往大了夸张地说即“朝闻道,夕死可矣。”不过确乎很难很难,以咱的智商和精力估摸着穷尽一生也闹不明白了,只能说且行且珍惜吧。
练功细节——
1、骨骼肌筋与经络的应用关系
练太极拳的有“循经走窍”这么一说,个人觉着这不是为了得什么“气”,而是找“感应”。这是一种方法,即是通过经窍感应找到肌筋,再把肌筋逐一分开理顺,再通过特殊的训练手段,以使它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前人的智慧。(现在更方便一些了,因为西学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在人体解剖学方面越来越细化了,且在资料方面也是越来越公开。咱们若是有心,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练功的时候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一侧大腿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与胃经的关系来说明:当骨盆与大腿根肌筋抻开以后,骨盆可以沿着大腿骨向前滑动(是意),意劲透过股直肌到达股中间肌时,又推动股中间肌意劲向膝盖头两侧滑动。
股直肌近段深处有一个穴位,胃经上的,由腹股沟底端深处(气冲穴)斜出骨盆至大腿骨近段中间,即“髀关穴”。在心意催动骨盆与大腿肌筋作用下,“髀关穴”被“激活”。
髀关穴贯通了,再向“伏兔穴”滑动,从而引导大腿上肌筋向膝部收缩,主要表现在股直肌和股中间肌在曲髋(曲膝)或大腿骨抻展时,它们的意劲都是向膝头方向松缩。
如果再联络上脾经上的箕门穴和血海穴,则肌筋走向渐显螺旋状态了。
用功时久,大腿根骨节的灵劲忽然就有了。由大拇趾骨节至足跟骨至胫腓骨骨节至大腿骨节灵劲一线串成,再至骨盆上缘线(亦称髂骨上嵴),整个腿骨就都灵动了。
心意再放到膀胱经上,尾骨两侧的会阳穴,沿着大腿根至承扶穴,再溜至殷门穴(股二头肌与半腱肌间隙深处,即腘绳肌),在此引动股二头肌作由里下往外上的翻转运动。当肌筋意劲能够翻转而上了,就能够帮助股中间肌更加地向膝部缩转了。(此动作渐显螺旋状,还可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尽量减轻膝盖的负担)
此外,还涉及到胆经上的“环跳穴”(臀大肌臀中肌)与“风市穴”(髂胫束与股外侧肌间隙),它们之间打通了,腿部肌筋更加松活。
当整个腿骨的灵动有了,运动时,骨盆的意劲就可以更向前即向膝盖骨的位置移动,骨盆以上身躯就好像端坐在大腿骨节中央。此时,整个人身架构更稳当,脚下沉实灵动,膝节坚挺有力,尤其是大腿肌肉不再吃劲。于是,骨盆以上的身躯就能虚实相兼。
2、筋骨与经络的关系漫谈———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粘连在骨节两头的叫肌腱,固定骨节连接的叫韧带,帮助骨节运动的叫肌筋。骨是骨骼,骨骼大小形状不一,有长有短有扁圆有扁阔,长的叫骨节,小的叫骨头;骨节的两头叫骨结,隆起的地方叫粗隆;头颅是不规则扁圆形,肩胛骨和骨盆是扁阔形,等等吧,咱们练功的人也得有个大致的了解。
就我们练功而言,人体肢节大致分这么几个层次:第一层是经络,第二层是肌筋,第三层是骨骼,第四层则是骨髓。
【赘言:“撑”与“抻”内涵是不同的,与“伸”更是不同】
而练功时的顺序则又略微不同,先是撑起骨节,把周身骨节尽量撑开扩展,把身体支架搭起来捋顺。
骨骼顺当了,再行抻筋拔骨之功。先是从手足稍节至根节,用心意调控肌肉筋向内收缩,一直收缩到各个骨节缝。
而后,再由骨节缝向外向两头抻展肌筋。这个时候得在心意的指挥下慢慢抻展,抻到。
欲行抻筋拔骨之功,当先明经络。经络就好比是河流,肌筋好比是河床。再严格地讲,经是经,络是络。经为主,络为辅。经是主河道,络是小汊河。
肢体有关节的地方就好比是河流拐弯的地方,也可以是河道交汇分岔的地方,有深有浅。
我们的腰腹腔则像是湖泊,是大小河流汇聚又分流的地方。
发源地在心,心念一动,河就流动起来了。
河道清晰了,再行抻筋拔骨之功就有条不紊了。就顺着各经络线条慢慢抻揉。
咱们学点儿经络学说,不是为了给人看病,是自己用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