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观念:一种有害的避世态度?
——读彼得·什托姆普卡《社会变迁的社会学》
文/禤青
此书作者1944出生,波兰著名社会学家。中国读者生活背景与他有不少相似,较易产生共鸣。
社会学的一个中心议题
此书开篇写道:“社会变迁研究处于社会学的核心地位。也许可以说一切社会学都是关于变迁的研究”(《序言》第一段)。
社会变迁解释的是社会动力学最基本、最小的“原子”,是系统状态或其任何一方面的改变,描述“改变”的最重要概念是社会过程(7页)。此书引用索罗金的经典定义:“所谓过程,就是指任何类型的运动,或变动,或转换,或转变,或改变,或‘进化’,简单说就是某一合理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任何变化,不管是其空间位置变化,还是其数量或质量的变化”。社会过程具有动态、系统、复杂的属性。事实上,每一项“改变”极少是孤立发生的,通常与其他社会事实相关联,唯有运用“社会过程”描述相关联“改变”的顺序,否则,无以完整真实地展现“改变”。
著者认为在社会过程中,有数种特殊概念,处于社会学主要关注的位置:一是社会发展,二是社会循环,前者更重要、被研究最多,大量相关理论“集中关注发展概念,而且都可以放在发展主义的标签下”。当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社会进步,“它在整个人类思想史(而不仅是在社会学史)上都极有影响。它为社会发展这个更客观和中立的范畴增加了价值论、评价的维度”。(8页)
社会进步概念或称进步观念,它“牢固地置于有向的转变模型,置于某些发展主义观点中”(26页),也许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概念的激进版本。
至此,作为一般读者看来,著者的思路非常清晰:社会学——社会变迁——社会过程——社会发展——社会进步,这么聚焦,勾画出这门学科的一个中心议题。
只升不降的“自动扶梯”
此书第2章专门讨论进步概念的定义,引用经典论述,把进步概念定义为——
“人类从原始的文化匮乏、愚昧、不安全状态,慢慢地、逐步地、不断地进展到更高水平的文明,这种进展只是偶尔受挫,它会继续从现在走向未来。”
经过对比,著者认为以上定义贴近进步概念的原意,并对这一概念结构作出了明细分析:
(1)不可逆的时间概念,以线性方式变动,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构成连续性。顾名思义,进步在过去与现在(取得进步)、现在与未来(设想的进步)之间有正向的差值。
(2)有向运动概念,其中没有一个阶段自身重复,每个后来阶段都比任何更早阶段更接近于设想的某种最终状态(逐步逼近事先设想的最终价值观)。
(3)积累性过程概念,其推进过程要么是递进的、一步一步的,要么是以革命方式,经历时期上质的“飞跃”。
(4)可以从过程中区分出一些典型、“必要的阶段”(时期、时代)。
(5)重视过程的“内源性”(内部/内在)原因,过程是自我推进的(自动的),即由社会中内部潜能的展现形成变迁。
(6)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自然的”,它不能被停止或偏转。
(7)改善、进展、改进的概念,即进程中每个后续阶段,相对都比其先前阶段变得更好,等到最后阶段,像幸福、富足、自由、正义、平等这些受到珍视的价值观,就会圆满实现。
此章写到一个自动扶梯的比喻,生动贴切:以进步观念考察社会过程,犹如见到一架单向自动扶梯,只升起不下降,不同的社会(文明、国家)站在各自的台阶,被扶梯“自动”提升,其意象对应社会进步推力的内源性、潜在性、必然性,足以裹挟着每个社会上进、升级、趋近理想价值、不会逆转,实现进步似乎不必或不用过多的积极行动。
进步观念的历史地位
自动扶梯般的“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观念。皆因我们生活的世界,现实与愿望之间,永远有鸿沟阻隔。这是人类面对的恒常状态,“进步观念通过设想未来的世界更美好,并声称这个世界一定会到来(至少很可能会到来),给人以希望,进而缓解现存的紧张气氛”(23页)。
人类乐于相信社会进步是不可违抗的天意,进步观念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犹太/基督教神学。此书引用了好几位社会学家的名言:
“依据广泛接受的解释,进步观念是基督教相信天意的一种世俗化观点”。“(进步观念是)我们文明的工作信念”。“在近三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没有一种观念能比进步观念更重要”。“当今世界相信进步,因为相信进步是唯一可能的选择,否则将会毫无希望”。 (23~24页)
此书7~11章,展示进步观念论证的种种进路。例如:
经典进化论提出有机体隐喻,把社会看作有机体,其“细胞、组织、器官”具有不断增值成长的生物特征,从而“增长概念就成为社会学进化观的核心概念”。这一流派众多学者倾向“进化变迁等同于进步”,鲜有例外。(7章)
新进化论发轫于1950年代,以技术决定论取向,断言社会变迁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技术进展及其产生的结果”,“技术进步是人口、语言、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全球发展趋势的主要决定力量”,由此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有方向性、线性转变的轮廓。(8章)
稍晚的现代化理论和趋同论,不过是进化论的两种变体。论者阐明:社会变迁是直线发展的,欠发达社会都要追随较发达社会,重复同样的步骤,不可避免地走向现代性,最终必然认同进步观念。“简而言之,现代化和趋同性是必要的、不可逆的、内生的、最终则是有益的”。(9章)
与进步观念有关的理论相当丰富,与它显赫的历史地位相称。
进步意识形态批判
进步观念盛行了差不多三千年,在20世纪后期开始衰落。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支持进步观念的主要、基本的前提,受到当代学术思潮的质疑、反击。
20世纪,人类经历了纳粹大屠杀和古拉格集中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在全球和地区冲突中超过一亿人的死亡、大规模的失业和贫困、饥荒和流行病、吸毒和犯罪、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法西斯主义等各种暴政和独裁统治,“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核毁灭和全球环境灾难的可能性”(31页)。新的千禧年之后,生态环境崩溃的可能性却越来越大,老问题依然棘手,现在特朗普又宣布准备退出美俄中导条约。
众多的质疑声音中,有一种对进步意识形态的批判,颇为引人注目。其推行者,引诱人们“面对着大量的可望用来断然驳倒进步观念的证据”视而不见,使人们着迷于“乌托邦式历史圆满结局”的梦幻、“在没有任何可预知结局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笃信未来社会必然进步的允诺。
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拉什在《真实与唯一的天堂》,借用一位儿童家长的视角,描绘出一幅20世纪后期的美国、进步意识形态下众人皆醉的风俗画,仿佛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而写:
“……我们对‘非契约许诺’的偏爱;我们三流的教育体系;我们三流的道德;我们对分清是非的推却,以免我们把我们的道德强加于人并因此招来他人把他们的道德强加于我们;我们不愿去评价或被评价;我们对未来一代代人的需求漠不关心,这点有例为证:我们宁愿让他们承受……一个正在恶化的环境;我们对于降生到我们中间的新人的冷漠态度;……”
意识形态强力推行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决定性原因。不少人主动搁置对进步观念的辨析、甚至自宫批判能力,更多人从来没有萌生质疑的意识。我们社会的主流现象是:无限信仰社会必然向前发展的“历史规律”,在道德判断面前奉行“我们的后代会处理好”,每逢重大是非问题,都心安理得地留给未来的年轻人解决,尽力避开现世的判断、表达、行动,就这样堕入历史决定论、进步宿命论的迷信。
“历史决定论产生了一种宿命论和消极主义情绪,助长‘社会助产术’(即限制性政治干预被假定为是不可避免的事件),维护‘道德未来主义’(即相信一切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都是好的)。后一陈述明显是道德怀疑论形式,即用目的维护手段,很容易被用来使专制、独裁乃至集权主义合法化”(174页)。什托姆普卡的分析相当深刻,击中了进步意识形态的要害。
进步意识形态是有害的,人类却不能没有进步概念。著者倾向的进步概念是积极入世的、行动主义的:“把进步跟过程的原始机制相关联,强调内在于人类能动性中的进步潜能或能力。在这里,它不是指实际变成的东西,而是指发生变化的潜能,这是进步的核心意义。不是成果而是实现过程,不是获得而是努力过程,不是发现而是探寻过程,才是进步的标志”(34页)。他推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仍然相信存在历史命运,但却不把这种命运看成上帝或绝对精神或天意塑造的,而是看成人类自身塑造的”。(169页)
引用说明:
本文仅注页码、章数的引文,来自《社会变迁的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林聚任等译。
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引文,来自《真实与唯一的天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丁黎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