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6)

​曾几何时,如今的学校已是故垒萧萧,高出人头的芒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长,从山上到山下,从墙内到墙外……在目之所及都是芒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有故事,值得回味值得追忆!

那年月,刚三十出头的我,已是两个小孩的父亲了。肩上的担子还是挺重的,可谓压力山大。经济负担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节约托带小孩的开支,只得把仍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大小孩拎到学校,寄放在学校幼儿园中。感恩学校幼儿园为教师子女开方便之门,既没有收费还得额外多关照这些小儿女;感恩幼教老师兼职保姆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的默默奉献让我们安心地工作。

新学校自1982年秋正式启用,从巅峰到低谷经历了十几二十年。至1999年农场出台撤销乡校的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田家炳小学就读的决定后,此时的磜小与其余两间乡小(侨小、土小)的命运大同小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身世浮沉前途未卜。此时的磜小只剩下四年级以下、每班学生屈指可数,拢共有三四位老师从山的外面风尘仆仆,经冬历秋迎来旭日踏着夕阳,颠簸在进进出出的十八弯山路,风雨无阻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五、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并入田家炳小学就读,教育资源重新调整配制。因大势所趋,生源总量逐年减少,加上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强大吸引力,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雪上加霜,乡村学校生源逐渐萎缩的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山区的情况尤为严重。

进入80年代中页,经历思想禁锢年代的群众开始如梦初醒,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封闭的磜背山区不再是他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于是乎心里不再平静,心理不再平衡,乃至逐渐躁动不安,试探着冲破铁板一块的定居模式,尝试打破因陈守旧的思维方式,萌生向往外面世界的远大理想,规划未来的宏伟蓝图,怀揣梦想试图改变前途命运,极尽所能摆脱山区的束缚,千方百计外出淘金致富,澎湃着致富梦发财梦。总之,不再安于现状扎根山区了,开始远离大山举家搬迁的漫漫征程,常住人口不断流失,学校师生人数逐年递减,时代发展潮流席卷着古老的小山村,激荡着衣冠简朴的山里人。

向往外面世界的思潮,波及被誉为圣洁的教坛,触动磜小老师的灵魂,毕竟老师作为自然人不可能置身事外。此时,学校老师还算比较理智地低调面对,以不变应万变,克制惶恐不安的情绪在观望中等待,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自1984年起,磜小从校长到老师开始了走马换将的历程。

1984年春过后,新学期开学前夕的某个晚上,是陈良道校长主政的最后一次教师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教师会是当年一贯的做法,哪怕校长本人走马上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也不例外,那个年代依旧以毛爷爷的“只争朝夕”精神统帅学习和工作。曾在磜小精耕细作、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陈校长良道老师,奉一纸公文即将走马上任,奉调至农场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偕同夫人一并调离磜小。小单位有如温馨的大家庭,相处多年的领导就像大家庭中深受尊崇的家长,在饯别的道口百感交集,竟无语凝噎;欢送会在春寒料峭的一个晚上举行,学校两层小楼右翼仅有的一间教室内,用学生桌拼凑成长方形的会议桌;没有糖果饼干更没有小吃饮料,桌上清茶一杯脸上神情凝重,气氛沉闷……多愁善感的我们,还真有点“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感慨。记得继任校长是达英老师,他好像是短暂离开磜小后,从北小调回接管磜小。

写于2016年12月11日

(0)

相关推荐

  • 陈立立 || 我们的九O年代

    我们班级有不到三十个学生,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学校修建于什么年代不清楚,中途也经过几次修缮,是村委会组织群众,有的砍树,有的挑黄土,大家辛勤劳动才让我们有个好的安全的教室上课的.每年村委会还组织茶话 ...

  • 现在小孩就普通小学的老师,都要比我当年重点学校的老师还负责

    [本文来自<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只是把它当赚钱生存方式的人也增多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80前,我从小学到大学能称之为好老师的就只有初中数学老师,一个退伍军人,高中文 ...

  • 什么叫生活困苦?来果敢山区一趟就全明白了!

    因为连年战乱,百姓生计已成问题,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是其次,所以造成许多学龄段儿童失学,这不是某一个乡的教育现状,在果敢的乡下村寨里具有普遍性. 这里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道水乡大青树寨的小学,此小 ...

  • 故垒萧萧(12)

    ​磜背小学老师频繁轮换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磜背山区沧桑变化的缩影.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随着几户水库移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举家搬迁到外面定居的事实被确认后,预示磜背村一成不变的定居 ...

  • 故垒萧萧(11)

    ​时间老人脚步匆匆,一转眼来到1984年12月下旬,在这个草木凋零的隆冬时节,农场人事股的一纸调函悄然问世,在新交旧接的时间节点上送抵磜背小学.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打破冬日的沉寂,为寒冷的冬天带来热议 ...

  • 故垒萧萧(10)

    ​承接音乐教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平日就喜欢唱歌的我把这份工作当成是怡人怡己的快事,给我带来许多的乐趣,也唤醒孩提时期早就烂熟于心的老歌之熟悉旋律.<歌唱二郎山>叩击心扉,勾起童年一幕幕辛酸 ...

  • 故垒萧萧(9)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担任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开启与培芳老师拍档的旅程,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在安排老师的教学工作时,相对固定在某个年级和学 ...

  • 故垒萧萧(8)

    ​当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女同志都比较少,在磜小与我们共事过的女老师仅有聊聊几人,学校里的男老师占绝对的多数.那时候的妇女半边天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已成为天道轮回的魔咒.三十 ...

  • 故垒萧萧(7)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尘封的记忆中很难回想起达英老师是啥时候调去北小了.从残存的记忆中搜索到的信息告诉我,老领导达英师曾有过这一段经历.陈校长奉调至农场小学后,由达英师接任磜小校长职务则印象非常深刻.李 ...

  • 故垒萧萧(5)

    ​定格在脑海里的不只是那清新的甜酸辣味道,还有象征曾经的辉煌.值得永远纪念的那幅字画. 学校教师宿舍二楼,在公厅的楼梯口处,挂着一幅配有条幅对联的画,条幅对联是依据画面内容的文字浓缩,那个年代就流行这 ...

  • 故垒萧萧(4)

    ​新学年开学伊始,随着新校舍的启用,续写磜小故事的史册,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目睹校园内高低不平.教室外坑坑洼洼.操场上土堆林立的现实,如此半拉子工程居然顺利通过验收,竟然畅通无阻地移交给学校 ...

  • 故垒萧萧(3)

    ​总而言之,高处不胜"渴"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终于有一天磜背村通了自来水.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密切关注着校园对面的山头上,建设中高高在上的压力水池日渐完工,想象着自来水通水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