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6)
曾几何时,如今的学校已是故垒萧萧,高出人头的芒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长,从山上到山下,从墙内到墙外……在目之所及都是芒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有故事,值得回味值得追忆!
那年月,刚三十出头的我,已是两个小孩的父亲了。肩上的担子还是挺重的,可谓压力山大。经济负担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节约托带小孩的开支,只得把仍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大小孩拎到学校,寄放在学校幼儿园中。感恩学校幼儿园为教师子女开方便之门,既没有收费还得额外多关照这些小儿女;感恩幼教老师兼职保姆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的默默奉献让我们安心地工作。
新学校自1982年秋正式启用,从巅峰到低谷经历了十几二十年。至1999年农场出台撤销乡校的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田家炳小学就读的决定后,此时的磜小与其余两间乡小(侨小、土小)的命运大同小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身世浮沉前途未卜。此时的磜小只剩下四年级以下、每班学生屈指可数,拢共有三四位老师从山的外面风尘仆仆,经冬历秋迎来旭日踏着夕阳,颠簸在进进出出的十八弯山路,风雨无阻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五、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并入田家炳小学就读,教育资源重新调整配制。因大势所趋,生源总量逐年减少,加上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强大吸引力,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雪上加霜,乡村学校生源逐渐萎缩的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山区的情况尤为严重。
进入80年代中页,经历思想禁锢年代的群众开始如梦初醒,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封闭的磜背山区不再是他们向往的世外桃源。于是乎心里不再平静,心理不再平衡,乃至逐渐躁动不安,试探着冲破铁板一块的定居模式,尝试打破因陈守旧的思维方式,萌生向往外面世界的远大理想,规划未来的宏伟蓝图,怀揣梦想试图改变前途命运,极尽所能摆脱山区的束缚,千方百计外出淘金致富,澎湃着致富梦发财梦。总之,不再安于现状扎根山区了,开始远离大山举家搬迁的漫漫征程,常住人口不断流失,学校师生人数逐年递减,时代发展潮流席卷着古老的小山村,激荡着衣冠简朴的山里人。
向往外面世界的思潮,波及被誉为圣洁的教坛,触动磜小老师的灵魂,毕竟老师作为自然人不可能置身事外。此时,学校老师还算比较理智地低调面对,以不变应万变,克制惶恐不安的情绪在观望中等待,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涌动。自1984年起,磜小从校长到老师开始了走马换将的历程。
1984年春过后,新学期开学前夕的某个晚上,是陈良道校长主政的最后一次教师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教师会是当年一贯的做法,哪怕校长本人走马上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也不例外,那个年代依旧以毛爷爷的“只争朝夕”精神统帅学习和工作。曾在磜小精耕细作、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陈校长良道老师,奉一纸公文即将走马上任,奉调至农场中心小学任副校长,偕同夫人一并调离磜小。小单位有如温馨的大家庭,相处多年的领导就像大家庭中深受尊崇的家长,在饯别的道口百感交集,竟无语凝噎;欢送会在春寒料峭的一个晚上举行,学校两层小楼右翼仅有的一间教室内,用学生桌拼凑成长方形的会议桌;没有糖果饼干更没有小吃饮料,桌上清茶一杯脸上神情凝重,气氛沉闷……多愁善感的我们,还真有点“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感慨。记得继任校长是达英老师,他好像是短暂离开磜小后,从北小调回接管磜小。
写于2016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