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是通过开展“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工作,有效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在高职院校推行“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1.“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通过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三支队伍深入学生、引领学生,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此外,不断扩大和拓展全校教职员工参与育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互补、融合,将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这是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有效措施,有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通过思想导师进学院工作,让导师深入参与学生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通过职业导师进班级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可以发挥专长,指导训练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政治教育,不论是显性的直接教育,还是隐性的潜移默化,都具有思政课教师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拥有专技优势的专业课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与认可、尊敬与信任,更容易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三是通过素质导师进社团工作,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专长特长,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群,在社团活动中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四是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使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衔接配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有利于系统整合高职院校育人资源。一是“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打破了部门与部门的边界。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团委、各学院党团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的职能,后勤服务、教学辅助等其他部门也有育人责任,需要全程参与、相互配合。二是“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打破了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教师的界限。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也有育人职责,也要守好自己的“那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在专业课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真正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三是“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打破了教师与非教师职责的限制。育人工作也不只是专任教师的事,育人工作人人有责,全校教职员工人人都要参与。要通过深入挖掘学校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学会做人做事,不断成长成才。四是“三进一融”育人模式进一步打破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分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既体现了第一课堂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普遍性要求,又发挥了第二课堂对高职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工作的建设路径

1.思想导师进学院。一是思想导师的遴选与配备。学校为二级学院配备思想导师团队,团队成员从全校思政课教师和优秀党政干部构成的思想导师库中选配,团队人数一般为2~4人。担任高职学生思想导师的思政课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以上职称,且教学效果评价较好。担任思想导师的党政干部从管理八级以上干部中选配,要求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工作能力突出。二级学院思想导师团队一般由1~2名思政课教师、1~2名党政干部组成,团队负责人由熟悉该学院学生教育教学情况的思政课教师担任。二是思想导师的职责与任务。思想导师团队深入二级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和工作专长,参与指导二级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包括研究制定思政教育工作方案,协助二级学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如组织党的理论、党章党规、时事政治等专题教学,举办思政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党团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此外,思想导师还要指导二级学院开展思政教育科研活动,协助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配合,帮助二级学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三是思想导师的考核与评价。学校制定专门的思想导师考核办法,重点考察思想导师的师德师风和工作绩效,同时通过召开相关二级学院师生座谈会,收集师生对思想导师工作的反馈意见,作为思想导师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参考。思想导师考核工作由思想导师管理中心统一组织、统筹、协调,思想导师管理中心挂靠在党委宣传部,思想导师管理中心按优秀比例不超过20%的标准,将思想导师工作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处。

2.职业导师进班级。一是职业导师的遴选与配备。职业导师库由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组建。职业导师一般由二级学院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原则上应为该学院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优秀班主任或与二级学院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职业导师选配强调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注重发挥专技人员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全校所有班级均需配备职业导师,每届任期三年,以确保职业导师育人全覆盖和工作连续性。二是职业导师的职责与任务。职业导师经常性深入班级,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精准就业和创新创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在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职业导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全面推进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入脑、入心,加强与班级思政课教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与思政课程协同配合,同向而行。三是职业导师的考核与评价。职业导师考核工作由职业导师管理中心统筹安排,职业导师管理中心挂靠在党委学工部,职业导师的考核办法由职业导师管理中心指导各二级学院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对职业导师的考核评价,学生评价和二级学院评价各占考核权重的50%。职业导师管理中心按优秀比例不超过20%的标准,将职业导师工作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处。

3.素质导师进社团。一是素质导师的遴选与配备。素质导师库由具有学生社团所需专业背景或特长的专业骨干教师、学校聘请的企业技能名师和技术骨干,以及具备音乐、体育、美术、摄影、舞蹈、烹饪、茶艺、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专长的教师构成。二是素质导师的职责与任务。素质导师经常性深入学生社团,帮助社团制定社团发展规划,进行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开展安全教育与防控工作,并根据工作计划、社团特色和实际需求定期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参加相关比赛及对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素质导师的考核与评价。素质导师考核工作由素质导师管理中心统筹安排,素质导师管理中心挂靠在学校团委。素质导师的考核办法由素质导师管理中心指导各二级学院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素质导师管理中心和二级学院不定期抽查素质导师工作落实情况。对素质导师的考核评价,学生评价占考核权重的60%,工作完成情况占考核权重的40%。素质导师管理中心按优秀比例不超过20%的标准,将素质导师工作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处。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高职教育第一课堂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的主阵地。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第二课堂的良好开展,对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两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有益和必要的补充。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是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主要途径。(节选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0期)

关注公众号看专业文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