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须养生之揭秘养生三大境界:养身、养心、养魂 !【深度好文】建议收藏​!​

养生,养生,养生到底养什么?

顾名思义,养生,养的是身体,强化生命力。

那么很多人就会说:“当人的身体有病了就去医院治病,何必浪费时间去养生呢?”

此句话其实本来意思没错的,大家也知道,有病上医院治病,无可厚非。

但是治病与养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养生与治病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小时候大家都玩过陀螺吧,陀螺的各个角度都很平衡时,陀螺可以借助鞭子的甩力站立旋转很长的时间。如果陀螺某个位置发生缺损,它会很快倾倒。这时候我们就会用胶布贴上或者打个补丁,就可以使陀螺恢复平衡,又能很好的旋转起来。

但是补丁毕竟是外来的,很容易随着时间而脱落或者受损,为了使陀螺继续使用,那么就需要打更多的补丁来维持,不然陀螺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再假如这个陀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能够在运转中自我修复、恢复自身的平衡,那么则个陀螺是不是就可以长期使用?

这种打补丁就是治病

自我修复就是养生

真正的养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因此养生又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养身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柏拉图就曾提出过“身体诗学”说,提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充满鲜活的力量和拥有饱满的精神。

因此,他主张“用运动来照顾身体”,以“精力旺盛的体魄”,来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劳动成果。

俗话说:流水不腐,门枢不蠹。

生命的活力源于运动,强健的体魄源于锻炼。因此,不管工作多么的忙碌,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活动活动四肢,舒络舒络筋骨,运运周身之气。

当然,养身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关键在一个“度”字上,吃喝要有度,烟酒要有度,娱乐要有度,工作要有度,就连体育锻炼也要有度。

第二境界/养心

单纯的养身,虽然让人的生命有了健康的躯壳,但是,还是不能让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活在世,活的就是‘心情’二字!”

我们都想活的顺心随意、幸福快乐呢?可是世事千变万化,境遇纷繁复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心是一片沃野,善养者,花馨木秀,果实飘香;不善养者,荆草漫生,一片苍凉。

其实,我们所说的养心,养的就是充满自信和智慧圆融的心态;自信,才能自在自然;智慧,才能通达开朗,才不会认死理、一根筋;如果说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病,那么,心不通则痞,则郁结于胸、情志不舒,看什么都不会顺眼,遇什么都不会高兴。

最好的养心滋补品,一个是道,一个是禅。道的灵魂是一个“常”字,禅的根本在一个“静”字。

所谓“常”就是规律,在道家的眼中,大到宇宙星辰,小到沙粒微尘,无不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在运行,而人从生到死所经历的一切,也都在这自然的运行之中。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都是非常正常、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种常态,不必去强争什么,也不必去强为什么。

只需抱着一颗寻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穷达不失真性,荣辱不迷自心,成败不易青云;“常”门一开,心态平衡,常足常乐,还有何怨何恨常在?所谓“静”就是一种圆融的心境。

以禅者的目光来看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不是美轮美奂、曼妙绝伦;所以,欣赏赞美,便是“静”的主旋律。而当我们欣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愉悦的,是欣喜的,是平静的;自悦悦人,别人也很容易被我们的这份愉悦所感染。

我们的心海,也如大自然中的海洋一样,只有阳光明媚、风轻云净的时候,我们才能欣赏到那片赏心悦目的蔚蓝和空旷。

第三境界/养魂

如果把养生比喻为修建一座宝塔的话,养身修建的是塔基,养心修建的是塔瓶,那么,养魂修建的便是挺立苍穹、对话以太、灵光闪烁的塔顶了。

当然,养身是为了得到健康的体魄,养心是为了修得一份平和欣悦的心境,它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质量,从而达到能够颐养天年的目标。

显然这个目标是保守的,是对“天年”的误解,而养魂的目标则是为了生命的升华,是为了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创造,是内在智慧的外溢和闪光,是在原来防守的基础上以出击的方式来扩大已获得的“天年”的成果。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养生的问题上也概莫能外。

那么,养魂的滋养品是什么呢?当然,应当首选孔子缔造的“儒”。

因为儒的精神是积极进取的,是充满创造人生价值取向的。

儒的灵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者不一定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但是,他绝不会放弃这个追求的过程;哲学家把这种过程称之为“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魂为人的精神,为阳;魄为人的躯体,为阴。善于养魂制魄者,则神清气朗。

养生,就要魂、魄皆养,使其阴阳达到平衡,才能最大化、最有成效地实现养生的目的。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一、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暖气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慢慢产生的。

《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

二、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呀?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三、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喜怒思忧恐”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

王善人王凤仪,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

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恼,恼火。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

第五是烦。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中风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四、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阳气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

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的标准,大家自己去计算。

五、生于居处

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

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时段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

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的觉醒,可以带动一个家庭的觉醒; 

一个家庭的觉醒,可以带动一个家族的觉醒;  

一个家族的觉醒,可以带动一个民族的觉醒;

一个民族的觉醒,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的觉醒;

一个国家的觉醒,可以带动整个世界的觉醒;

健康中国我行动!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