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杨万里诗中的赵公与张公是谁?
前言
前几天读到杨万里的一首《题赣州重建思贤阁》,诗云:
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前赵後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赣州又称虔城、虔州、赣南,曾经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古代水上交通成本远远低于陆上交通,因此拥有章水、贡水、赣江的赣州,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市。在古代有很多名人曾经在这里担任官职,或者路过此地,因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杨万里诗中的赵公与张公,是谁呢?老街从其他人的几首诗中,了解到了这两个施恩与赣州百姓的贤官。
一、前赵後张俱可阁
赵公遗爱虎头城,直到张公续此声。
虎头城,指虔州,即今天的赣州,因为虔的偏旁是虎子头,因而得名。
另有说法是,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虔州“盖取虔化水为名也”。虔化县,即今天的赣州宁都。
又据《古今图书集成·赣州府山川考》记载:““虔化石,....状如虎,下有陂亦名虎,相传石为虎所化者。不曰虎化,而曰虔化,亦如虎头山之避讳也,因以名县。”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但是虔州是隋朝改的名,不知道避谁的讳。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说虔州号“虎头城”名字不雅,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也写作贑,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州,赣州从此得名。
前赵後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杨万里说赵公和张公,都有恩惠于赣州, 两个人都可以建阁纪念,有了他们两位,赣州百姓就不必羡慕国都的人了。
杨万里(1127年 -1206年 )是吉安人,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杨万里授赣州司户参军,三十年以后,绍熙二年(1192年)杨万里曾经担任过赣州知州。
被杨万里称颂的赵公和张公一定不是个普通人物。为什么说二人遗爱赣州呢?
我们从另外一首诗可以看出端倪。
二、周必大《赣守张子智重修思贤阁奉赵清献公》
霜凝宪简肃朝衣,日转熙台治郡时。事道初无中与外,居仁自有勇兼慈。
甿谣曾咏来何暮,德政常留去后思。眼看清规非面友,肩随画像是心期。
题目中的张子智叫做张贵谟,子智是他的字。
庆元五年(1199),张贵谟作贛州知州 ,重修了思贤阁。这一年72岁的杨万里已经致仕。他听说这件事以后写了《题赣州重建思贤阁》,赞扬张贵谟“遗爱”自己工作过的赣州,说他的功德不亚于赵清献公。
周必大诗中说:居仁自有勇兼慈,德政常留去后思。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记载,世人都说赣州百姓不好治理,但是张贵谟不这样认为,他主动上书为为百姓正名,直言这是诽谤赣州百姓:
谓贑民未昜治者,皆谤吾民者也。即表闻于上曰:凡厥有生,性皆本善。又曰:若先以小人而待人,岂古良吏之为?吏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于是一令无出,出而必承;一政无行,行而必倾;无改民勇,勇于孝弟;无息民争,争于畊织。年谷大穰,盗讼顿清。
这个人不太出名,这个故事也流传不广,但是这一小段文字中,竟然诞生了两个成语: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赣州百姓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拥戴张贵谟,于是此地令出必行,百姓无争,连盗讼都没有了。
张公,就是指这位张贵谟知州,那么诗中的赵公是谁呢?
三、北宋赵抃《虔州即事》
赵公就更有名了,这是一位北宋的名臣:赵抃(biàn)
赵抃(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时称“铁面御史”。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七十七岁去世,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所以杨万里尊称其为赵清献公。
赵抃有诗《虔州即事》云:
君恩山重若为酬,补郡都忘乐与忧。惶恐滩长从险绝,郁孤台迥足观游。
赣川在昔名难治,铃閤于今幸少休。人谓阔疏予自喜,远民安堵更何求。
赵抃因弹劾他人,遭到撤职,外任虔州知州。这是他在虔州任上写的一首诗。
赣川在昔名难治,铃閤于今幸少休。
诗中写道,虔州过去名声不好,一向难以治理。但是赵抃为政自有办法,他将政令下达给各县令,人自为治。各县令尽职尽责,监狱为之一空。因此赵抃也清闲了许多:铃閤于今幸少休。
铃閤,指他工作的地方。
一个南宋的张公,一个北宋的赵公, 这两个人都信任赣州百姓。赣州因此上下一心,政治清明,百姓满意, 因此杨万里说:前赵後张俱可阁,赣民不用羡西京。
因为交通上的不便,原先岭外官员去世后,大多无法归葬,在虔州做官的赵抃造船百只,帮助这些人落叶归根。
赵抃知虔州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其手下任职,即写爱莲说的周敦颐。以前这两个人曾经有些误会,后来都在虔州为官时(周敦颐通判虔州),竟然成了相知。
结束语
很久以前,有个电视剧叫《江西剿匪记》,看王阳明的生平故事,也知道明朝时期,赣州也多有土匪。不过,从前赵后张的故事来看,早先的赣州不是刁民多,而是贤官少吧。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侵宋。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多数官员按兵不动。当时文天祥知赣州,传书四方群聚集兵众万人北上救国。可见江西人民从来不缺民族大义的传统。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59|刘子寰两首山中飞泉词,逼真生动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