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身体管理系统应对侵害的反应——学习吴清忠演讲体会17
中医把病菌、化学物质、温度、湿度等外来侵害归纳为风寒暑热燥。这些侵害严重时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为保证生命的正常运行,生命管理系统会针对上述不良因素做出适当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身体正常代谢运行也会产生损耗和废料,需要定时修复和清除。中外语言中都有很多类似的词来表达这样的意思,如防御(defense)、自愈(heel)、免疫(immune)、治疗(remedy)、治愈(cure)、修复(repair、restore)等。
免疫的字面含义是免除瘟疫,古代的瘟疫指各种疫病。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虽然只有几十年,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现代医学把免疫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天然免疫又可分为自然获得和人工获得两种。自然获得的如,有被天花病毒感染发病史的人,一般不会再次感染。人工获得的如,种牛痘免疫天花。
被动获得性免疫免疫时间短,人工获得时,已较少采用。自然获得如,婴儿在母体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人工获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获得免疫,如治疗蛇毒时注射的血清蛋白。
人体的免疫防线有三道:
第一道防线是由直接面对外部环境的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中的黏膜构成的,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其中,淋巴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最后往往也须要体液免疫来善后。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预防接种就用抗原体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抗御能力。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破坏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当该功能发生异常,细胞癌变将不能得到及时遏制,持续感染将不能得到及时清除。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当自我稳定功能过高时,会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当防御保护功能过高时,会出现过敏反应,过低则会得免疫缺陷综合症;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可能会形成肿瘤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抗体、胃壁细胞抗体、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现代医学的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寻常天疱疮、类天疱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等归类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把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以皮肤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为特征的硬皮病、以皮肤表层大疱性病变为特征的天包疮、肌肉萎缩、类风湿关节炎、溶血性贫血患、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黏液性水肿、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机能亢进、溃疡性结肠炎等由胶原或结缔组织变化,血管壁及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所致的现象,归类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实事实上无论从超微结构及生化代谢看,胶原纤维大多并无原发性改变。
单因素细分法认为上述现象不是由外来病菌引起的,而是身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所以统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实不仅是上述现象,我们可以从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到癌症等几乎所有的疾病中,都能看到身体对病菌以外的危害身体的物质进行反应的现象。
吴清忠认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过敏性鼻炎、哮喘、气管炎、喉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可能是身体在能量提高后,有能力排出以前残存在胃、肺等内部器官中的寒气等有害物质的表现。寒气没排掉,只针对鼻子和气管采取措施,喷药、做手术,都是不可能真正治愈的。
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身体试图尽快排出有毒有害物质的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没有排出前,止泻止吐可能弊大于利。
发烧也是类似的情况,体温每提高1度可以成倍提高身体抵御病菌的能力,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可能弊大于利。
动物性食物和油脂长期摄入过量,超过身体自洁和控制能力,血脂浓度会升高,降低血液携氧和输送营养素的能力。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以后形成泡沫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深入血管下层,逐渐形成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斑块表皮破裂会触发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主动脉粥样斑块会堵塞给各器官供血的动脉侧枝,动脉侧枝失血后,由动脉侧枝供血的毛细血管会幽灵般消失。失去毛细血管滋养的为环境会恶化,细胞的生存环境恶化是导致心脑肺肝肾眼肠道等重要器官和下肢等大多数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原因只要能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均可导致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如果损伤很小,损伤细胞周边正常实质细胞将发生增生修复,这种修复可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如果损伤较大或反复损伤超出了损伤周围实质细胞的再生能力时,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将大量增生对缺损组织进行修复,即发生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因此本质上纤维化是组织遭受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以保护组织器官的相对完整性。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虽然修复了缺损,但却不具备原来器官实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这种修复反应过度、过强和失控时,就会引起器官的纤维化和导致器官的功能下降。
纤维化是指由于炎症导致器官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成为纤维化,重者引起组织结构破坏而发生器官硬化。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主要病理改变为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机体器官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实质是指器官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如肝脏的实质细胞就是肝细胞),间质由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主要有胶原蛋白、蛋白聚糖、糖胺聚糖、糖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分布在实质细胞之间,主要起机械支撑和连接作用。此外细胞外基质构成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微环境,是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的桥梁,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组织创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纤维化是许多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美国有关统计资料证明,该国因各种疾病而致死的病人中,接近45%可以归于组织纤维增生疾病。我们在表1中可以看出,组织纤维化在人体各主要器官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器官纤维增生性疾病和综合症有
肺部矽肺、石棉肺、煤肺等;农民肺、空调湿化器肺、饲鸽者肺、蔗渣尘肺等;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疾病(抗生素类、非甾体抗炎制剂、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口服降糖药、氧、吗啡类等;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病毒性肺炎、肺囊虫感染等继发性肺疾病左心衰竭、先心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心功能不全相关、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肺部疾病等;病因未明的疾病肺原发性疾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等;胶原血管病相关的肺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系统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肺泡充填性疾病,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肺泡蛋白沉积症、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肺血管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家族性肺纤维化等。
心血管系统的缺血性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后的替代性和间质性纤维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炎症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代谢性心肌病,血色病性心肌病、淀粉样变心肌病、糖原累积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克山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
肝脏的病毒性肝硬化(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继发胆结石、门管周围炎);代谢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中毒性肝硬化(有机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肝毒性药物如:异烟肼、四环素、氯丙嗪中毒等);营养不良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胰腺炎;胰管梗阻;慢性酒精中毒;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胰腺缺血等。血管性(高血压);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肾移植排斥)感染性(肾盂肾炎、肾结石)代谢性(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尿症、高钙尿症)等。
脾脏有脾纤维增生疾病。
眼睛有外伤和手术后糖尿病视网眼膜纤维增生。
神经系统有脊髓外伤后、脑卒中瘢痕形成、老年痴呆症。
骨髓有特发性和药物引起的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
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在指导思想上仅靠严格遵循形式逻辑和线性数学规则的单因素精确细分还原法,没有采用基于辩证法、整体论、系统论指导的,主要采用适合研究生命这样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多因素模糊权重推理假设实践验证法,把生命应对外来侵害的措施产生的现象定义为疾病,视之为身体免疫系统异常,过低估计了生命管理系统的高度智慧。由于对这些疾病的定义错误,导致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认为自体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老年退化性疾病,只能用药物控制,伴随终生。
吴清忠认为,大自然设计生命的工程师有极高的智慧,不可能犯让身体自己攻击自己这样低级的错误。我完全赞同吴清忠的上述观点。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人理解的所谓疾病,大多数都是生命管理系统对内外环境因素采取反应措施表现出来的正常现象或症状。
对原因的不同的判断导致不同的处理方法。单因素细分法在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找不到确定原因,只能针对症状直接采取措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生命管理系统为应对病菌感染让身体发烧提高免疫力时,用退烧药降体温;从鼻子排内脏寒气时,给鼻子用消炎药,或给鼻子开刀;关节充水排尿酸时用激素排水,把尿酸结晶继续留在关节;咳嗽、打喷嚏、呕吐、腹泻排异物时,用止咳、止泻、止吐药,把有毒有害的异物留在体内;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细胞生存,身体提高血压、血糖救急时,用药物降压、降糖;用甲亢的方式弥补代谢不足时,用药物降低代谢率;为应对外来侵害产生免疫反应时,用激素降免疫能力;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恶化产生疮痈、结节、息肉、肿瘤时,不设法解决微环境恶化这个主要问题,满足于以手术切除。这些以消除症状为目的方法,有时与生命控制系统的意愿背道而驰,产生问题的源头问题没解决,难以收到持久有效的结果。对血液成分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组织纤维化这类无法手术的全身性问题,单因素细分法往往束手无策,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身体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疼痛,疼痛大多发生在伤害发生后,是神经系统给身体发的报警信号。在身体有能量进行自愈的时候,充血、充水会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后期可能有明显的发痒。这时候按压相应的痛点,可能帮助身体加速修复过程。
血液和经络不畅也会导致疼痛。这时候改善血液和组织液流动性,疼痛会很快显著缓解甚至消失。
解决慢性疾病的方法是采用健康地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扶正祛邪,提高身体能量,血液总量,避免产生血液和组织液不畅导致微环境恶化的问题。只要给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停止进一步伤害,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血液和组织液系统畅通,身体管理系统有智慧修复损伤,从源头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组织纤维化,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产生,已经发生的上述慢性疾病也都有可能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