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宁向东:国人老无所依是即将到来的一场可怕危机

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任哈佛商学院、伊利诺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宁向东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一)

清华教授宁向东:国人老无所依是即将到来的一场可怕危机

1

中老年现实困境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母亲70多岁的样子,女儿也有40多岁。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心电图变形得没法看。

医生希望她吸半个小时的氧气,然后再做个心电图,如果明确没有大事了再回家。

女儿却希望母亲回家吸氧,并且说单位只有她一个人,她必须要及时赶回去。医生用纠结的目光注视了母女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留下这对母女。

我望着目光复杂的母亲,也看到女儿匆匆跑去交费的背影,在想:作为一个老板,没有人会愿意聘用一个经常离岗的职工。

女儿要回去上班,也是她职业化的表现。但是,如果这个女儿真的把犯了心脏病的母亲单独留在了医院,那她还算是“人”吗?

这些天,我不时地在想,在未来超老龄化的中国,又有多少人会陷入这样的纠结之中呢。

2

超龄社会真的来了吗?

我在清华教的一门课是“战略管理”,其中的一个内容是要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作分析。我常常对学生说,未来影响中国人的最大变数是“超老龄社会的来临”。

从这个话题谈下去,我常常劝学生要“珍惜、并且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特别是对于那些30岁、40岁的学生。

我说:“现在你还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还可以做生活的主人;而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你将逐渐丧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权”。

作为老师,我不能说出什么“及时行乐”的话。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和过来人,我十分清楚未来二十年之后,对于当下30多岁的这代人、以及他们的儿女们,将意味着什么。

过度老龄社会的来临,将会挑战我们每一个人的良知,甚至挑战我们的伦理。

当你的父母住院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你请个护工照顾病人(假如你还请得起、请得到),而自己只是每天过去看一下,是不是不算孝顺?

当你的父母已经年过七十,还要去上班工作的时候,你是否应该阻止他们?甚至,你是否还希望你的孩子在经过残酷的职场竞争同时,带着一腔疲惫,还要为你再多生一个孙子或孙女?

3

中国正加速进入“超老龄社会”

过去,我们到日本旅行,常常会嘲笑端茶倒水的都是老头老太,而我们哪有那么大年纪还在从事服务行业的。

然而,最近几年,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保姆也不好找了,并且,保姆的平均年龄大了,保姆的工资上升得很快。

这就是信号。

因为与很多行业相比,保姆是刚需。保姆不好找了,老了、贵了,就体现了基本的供求关系,而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就是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可被称为老龄化的社会;

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4%即可称为老龄社会;

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20%,则可以被称为过度老龄社会。

从我国最近的两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某些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大约在五年前就已经进入到老龄社会的阶段,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逼近“过度老龄社会”。

我们说的太宏观。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你也可以用自己家里的情况,作个类似的盘算。

我有个学生今年40岁。他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夫妻两个人。上面双方父母都健在,60岁左右。

再上面有三个老人,80多岁,但叔伯舅舅众多,大家共同照顾老人。隔代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们操心,而且,下一代的两个小孩也是父母帮助带大。

我们把时光向后推20年,推想一下这个家庭在2036年的场景。

我们假定中国人预期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在2036年,学生的家庭结构就变成了最上面一层、父母、岳父母这4个人应该多数人都还健在。

然后是下一层,我的学生两夫妻,都在60岁左右。下面的两个孩子,30岁上下,至少有一个应该结婚生子,形成了第四代。

在这个家庭大约10个人中,有收入的7-8个人,所以,如果没有大病之类的问题,只要不在北上广深买房,正常生活应该不是大问题。

但是,这个家庭的年龄结构是有很大问题的,人口学上叫做“赡养比”,大约是四个人要照顾六个人。

最理想的,是最上一层80岁左右的人没有慢性大病,并且生活能够自理,这是不知道几世修来的福分。如果退而其次,即使有人生病,80岁的这一辈人能够自己解决,或者在别人的简单帮助下可以自己解决,这也是家庭之大幸。

不过,一般来说,这一层人总会衰老,有一个无法自理的阶段。如果有一个人生病、卧床,属于需要他人照顾的状态,这个家庭就会比较困难。困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在于精力上不足。

2036年,我学生60岁,他太太略小一点。正常的状态下是应该还在工作。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应该还在工作,是指他们还没有到达退休年龄。

将来会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已经无法工作了。他们需要回到家庭,照顾家庭,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保姆。

4

超老龄社会带来的三大问题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

这句话不准确,应该改成: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阿姨,是保姆。

前几天,一位日本留学生告诉我,每年日本返回家庭的辞职人数大约在10万人以上,日本目前的总人口不到2亿人。

而20年后,中国的高龄人口大约不会少于3亿人。所以,我猜,我学生两夫妻大约在他们55岁之后,也许要花很多时间去照顾他们各自的父母,这个阶段也许会持续20年。

当我的学生无法帮他自己的孩子带孩子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就要和自己的配偶独自带大她们的孩子,他们同时还要在职场上拼搏。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挑战。

在那个时候,一对年轻夫妻要独自照管两个孩子的情况会比较多见。

我的学生说,他将尽力保证自己的健康,在60岁和70岁的二十年接受挑战,迎接新生命、送别老生命。

学生说,照管好最上和最下的两代,是他和太太的共同目标。

他说,也许会有人把他的时光记录下来,写一本《新四世同堂》。

我很敬佩他的规划和献身精神,但我更祝福他在将来的十年,为自己活一下。

一些家庭可能没有这样幸运,处于中间力量的60岁年龄段的人,主要照顾他们的长辈,这样,也就较难顾得上帮忙带下一代的孩子,孩子们需要自己想办法。

也就是说,会出现像我小的时候那样,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后就会被送去托儿所或幼儿园,母亲每天要去幼儿园给孩子喂奶,或者干脆吃奶粉。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在我学生的家庭里,都有着体现。我的学生一家,可以说是这个超老龄社会的一个缩影。

第一,是老龄人口的高龄化人群比例过大。以我学生的家庭为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到三分之一。而最难的时候,是老的很老,小的很小,且这些需要被照管的人数超过一半。

第二,是未富先老,这也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几乎家庭中的所有老龄成员都有收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只有我学生的收入高一点。其他人在退休后的收入都不足以请得起一个全时的阿姨。

未富先老,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互动关系的。

当老龄化的水平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后续影响是相对弱一些的;而当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的水平,老龄化会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

所以,我常说,虽然从曲线上看,中国的老龄化阶段很像20年前日本的情况,但中国的老龄社会和日本的老龄社会将不是一回事。“未富先老”和“先富后老”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国家的人口负红利不至于太大,总和生育率应该接近、甚至超过2,也就是说一对夫妇至少应有两个孩子。200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低至1.3,目前仍在2以下。

第三,就是下一代人的生育问题,也就是目前10岁左右的那一代人的生育问题会变得非常突出。

如果这一代人不尽早结婚,不尽早生育孩子,则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会拖上很久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如果这些孩子们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则他们养育后代的生活压力会非常大。


转自:今日悦读

(二)

清华教授宁向东,国人老无所依的情况,是即将到来的一场可怕危机

作者:玲青云 2021-07-02  来源:网易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也经历着快速的变革。无论是社会设施,还是社会思潮都与以前大不相同。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来源大多来自中青年,然而如今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当今的大多数国家。今天我们探讨的便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清华教授明向东曾提出一个结论,未来中国会出现一个老年人居多的状况,而且这些老年人膝下能供养他们的并不多,一是数量的问题,二是质量的问题。关于相关问题分析如下文。

一、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国人老无所依,其实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简单说就是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多。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国家最近出台了“三孩政策”。人口老龄化,对于这一部分老年人来说,他们不得不忍受大部分时间的寂寞,还有忍受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忧伤。

举个例子,在某些偏远的农村,年轻的健壮的大多都外出谋生,求学。小地方就只剩下老人在家。他们的生活大多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生病直至病死,他们的生活都是这样。

对于外出的人,他们也不好过。中国人拥有浓厚的乡土情怀。无论在哪儿,无论何时,都对故乡事,故乡人牵肠挂肚。

当然,人口老龄化不仅对人,也对事。人口老龄化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下降。我们知道老年人与中青年相比,消费欲望不足。原因在于金钱与日常习惯,通过几十年的人世生活,他们的金钱消费观已经确定。

而且人在老年之后,总会为自己的后辈考虑。举个例子,有的老人平时很节约,但是却愿意把自己节约的钱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儿子、女儿遭遇家庭大变故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供应。

换句话说,老年人的钱大多作为储蓄,并不作为日常花销。这样一来,这一群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当然,人口老龄化也加重了社会负担。

根据国际调查显示,美国花在养老方面的资金有时候远超过国防花费,中国花费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的呈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少部分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口超过60岁占总人口数比例图)

为了应对这一社会趋势,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时间和能人的帮助。人口老龄化对于军事,以及社会和谐方面的影响,这里就不做详细说明了。

二、人口不足难供养

根据相关组织发布的信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处于中间阶层的年轻人的缺乏,以及老龄人口的庞大,因此,老人赡养变成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一下医疗条件的进步。

人口平均年龄的不断上升,因此老年人数目相对来说呈稳定增长的态势。我们知道人口红利过后,处于中间的人已经不足在为上一时期的人提供相关的供养服务。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类似于倒三角形,老年人处于上层,中青年阶级处于中层。这样一个不稳定结构,如何能支撑起呢。即使勉强,也会有随时倒塌的风险。那么人口为何会呈现这种状况呢?

首先我认为是生育观念的变化。过去的“能生是福”,到如今已不太被世人接纳。我们大多按照自己的意愿。女性也不满足于为家庭服务。

其次,社会经济也影响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并不会对人口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对人们的生育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口的出生。

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消费,使得人们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每天并不是疲于奔命,而是疲于工作以及工作的路上。培养一个孩子,无论是经济还是对一个人的精力,都是需要巨大的花费的。

(预测2050年各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

而且随着人们要求的提高,成本目前正在上升。为了避免麻烦,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未来奔于钱财。并且如今佛系的思想在当代青年中被广泛认可,都希望安稳度日,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拥有自己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利。而且现在有些女性不愿意结婚,喜欢自己独自美丽。

三、老无所依未必是坏事

明向东教授说得不乏有一定道理。到我们知道任何事都有好坏的一面,只是占比问题而已。老龄化背后,人口形势严峻。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我们知道有关市场服务于有关人群。

既然老年人这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点。意味着相关产业有了发展的机会。首先是养老产业。老无所依,虽然是一个趋势,但是我们也有办法去应对。

老年人没有依靠,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宿,对于养老服务这一类的,他们对于这些无所依的老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自己的同龄人,这些地方也提供相关基础设施与专人负责。在这里,对于这一类的老人来说,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健康都是有保障的。

(给老年人保障广告图)

其次是保健行业。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在半身埋进黄土的年纪都比较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大多都愿意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相关保健用品,做得好自然对他们有好处。

但是我们知道市场上,诈骗的例子不只一例,把老人的钱财骗光骗尽。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条件下,做好市场的防控,市场环境的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老年人这一群体不友好,对于社会经济各方面,虽然有好处,但是总归是利小于弊。说它是人类可怕的一场灾难也不为过,一场人人可见,缓慢的灾难。社会对这一群体应当多一些善意,人口老龄化在短时间不会得到改变。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障这些老无所依的人的基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修建相关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然除了保障他们的权益以外,我们也得积极应对。就拿中国来说,从二胎政策到三孩政策,根据国情的变化调整政策。

====================

(三)

清华教授宁向东:中国人该如何养老呢?

作者:尘缘易绝 2021-08-28 来源:百度

前段时间,三胎正式放开和取消社会抚养费的政策正式确立,在网上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大多数人直言,在如今的社会压力下,自己都要活不起了,谁还敢生三胎?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呢?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了,以后的养老问题将走向何方呢?

众所周知,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是社会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它在今年推出了“延长退休年龄至70岁”的政策。

此消息一出,牵动着即将迎来退休之龄的中国职工的神经。

面对我国如今的养老问题发展形势,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宁向东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并不太乐观的答案:国人老无所依是即将到来的一场可怕危机。

01 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古代农业文明中,我国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养老制度安排,家庭承担着主要的养老职责。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思想一直受到推崇和重视,人们把“养儿”当成是养老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受世界的影响,急剧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养老制度和文化都受到现代化冲击。

“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成为过去式,这种状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出生率的下降。

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13.5%。

这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的规定: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7%,即认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就像宁向东教授在文章写到的他那个40岁的学生,因为1982年的计划生育国策,这一代的独生子女衍生出的“421”家庭。

再加上开放三胎政策之后,赡养与抚养结构上将呈现“漏斗形”,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由于教育成本的飙升、结婚成本增大,再加上对孙辈的隔代抚养的补贴,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财富积累增长有限。

另外,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多发各类慢性病,需要人员照顾。

而独生子女又要承担挣钱养家的责任,收入不足以承担父母人工看护的费用。

“养儿防老”就此成为空谈。

02 即将耗尽的养老金

老无所依,并不是危言耸听。

为了保障国民的权益,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养老制度,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社会养老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代际赡养”,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在工作的人,每月上缴的养老费用,就正在用来赡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况?

这一代已经退休的老人在年轻时并没有缴纳足够的养老费用。

但这批已经退休的人员同样被纳入了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之下,而他们所产生的养老费用就需要我们目前正在工作的人来承担。

并且随着科技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得以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重了养老负担。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曾在2019年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中指出:

根据当时的企业养老金缴费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制度内的参保人数、缴费人数和离退休人数核算,这种代际赡养的状况,将由2019年的两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人员,变成2050年的一个缴费者就要赡养一个退休人员。

除了代际赡养的压力增大,另外,当前的养老保险金结余也面临着断崖式跳水的危险境地。

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从2023年起,养老保险金的结余总额开始下降,直至202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财政补助可以缩小当期收入缺口,但并不足以扭转当期结余负增长的趋势。

更通俗地讲,就是如果当前的养老制度不作出调整的话,养老保险金累积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届时退休的80后们将领不到养老保险金。

03 居家养老的困境

老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围绕着家庭这一核心因素展开,如今看来,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功能正在“弱化”。

云南昆明,家住5楼的70岁独居瘸腿老人,已经整整一周没有进食了。

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饥饿难耐之下,老人抓起一把茶叶放进嘴里充饥。

远方的儿子联系不上母亲,想通过外卖小哥看看母亲的情况,最后得到的只有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

被视为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城市里,没有家人陪伴、请不起人照料的老人,只能被困在家中,别说生活,有时候连活着都成了奢望。

子女为生活所迫奔波在外,无暇照看家中的老人,这就凸显了宁向东教授指出的养老中的重点问题:未富先老。

让我们再次把眼光转向日本,全世界都在说日本的老龄化严重,日本退休年龄太高的问题,但为何日本人老年人对于这样的政策却没有提出抗议或者罢工呢?

我们或许忘了一点,日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它们的人均收入是很高的。

有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的正式在职员工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0000余元,即使是兼职或者临时工也有月均12000元的收入。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相较于我国也发展较早,对于高龄老人的补助制度也十分完善。

所以对于日本老人的晚年,对于就医养老的压力是比较小的。

中国人在老去之前,所累积的积蓄更要为下一代的成长、教育、婚姻甚至孙辈买单。

这就导致他们晚年的生活或许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并不足以应对突发的状况,抗风险能力极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足够保障的居家养老,只能是一场健康与金钱的博弈。

04 如今的养老机构

对于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或者养老意识比较前卫的年轻人来说,等到退休之后和老伴儿手拉手住进养老院。

平常没事跳跳广场舞,无聊出去旅旅游是他们梦想中的养老生活,但是这样的想法能得以实现吗?

机构养老是这些年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行业,除了资金不足,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市面上可见的养老机构品质良莠不齐,还有待规范。

专业的人才配备不到位,现在的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多为临时工,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持证上岗的人少之又少。

基础设施落后,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行动都会受到限制,更需要专业设备的辅助。

而我国的养老机构因为发展晚,很多设备和体系都不太完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发展完善。

人终有一天将会老去,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

我国也在积极地探索一条合适的道路,养老体系的搭建,不能是空中楼阁。

而是要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已经或者正在老去的国民。

虽然距离养老工程的全面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用悲观的态度去面对这场老无所依的危机,要尝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它。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许我们都伸出手,走进社区养老院多关心一下孤寡老人。

放下手机多陪伴一会家里的父母,体验一下久违的家庭生活。

从现在开始关心身边的老人,为老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老去也将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