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展
1.个体的身心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将个体的一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2.个体发展受到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生理遗传因素包括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而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
3.个体的发展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是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个体发展在功能特性和行为上会表现出多样性,即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4.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些特有方法是:纵向法、横断法与群体一连续法。
5.从受精到出生的妊娠期中,胎儿发展主要分为胚芽期、胚胎期与胎儿期;在妊娠期中,影响胎儿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有德国麻疹、X射线、性病、酗酒、不当药物以及吸毒等。
6.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即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牙齿与骨骼等方面的发育;内在的发育主要是脑和大脑皮质的发育以及突触的生长和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7.人脑的发育存在关键期和可塑性:关键期指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重组和适应能力、易于受到环境影响的时期;可塑性是指脑可以被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可以在外界环境和经验作用下不断改造其结构和功能。关键期中脑的可塑性最大。
8.婴幼儿时期,动作发展是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它遵循三个主要的发展规律:由下到上、由中心到四周、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的有意识动作。
9.婴幼儿的感知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视觉和听党觉方面的发展。
10.不同的民族之间,儿童的语言发展体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分为两个学派:学习理论或经验论强调后天学习和经验是语言获得的基础;而先天论则主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
11.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一发生认识论认为,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类所有的行为归根结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两种。他还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片面性,皮亚杰用“守恒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的这一特点;同期表现的另一特点是“我向思维”,即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
13.一些批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他们用儿童更熟悉的一些问题情景研究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发现儿童在这一阶段其实可以表现出更高的思维能力。
14.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叫做社会化,又称社会性发展。
15.依恋行为的发展始于婴儿期,体现为婴儿与其看护者之间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关于“陌生情景”的研究表明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类型主要分为安全型、逃避型和矛盾型三类。
16.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的六个阶段: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相对功利阶段、寻求认可阶段、顺从权威阶段、法制观念阶段以及价值观念阶段。
17.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将发展分为五个性心理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官期、潜伏期和两性期。每一时期的发展都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一阶段的发展通过试图满足力比多而实现,当某一阶段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过度沉翔其中时,就会产生固着。
18.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对自我的影响。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与某种重要的冲突有关的人格危机,如果冲突得到满意的解决,个体将形成健康的人格,否则将继续挣扎并妨碍自我的健康发展。
19.班杜拉主张人一尤其是在儿童阶段一一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的方式来学习的,学习者是主动的个体。同时,他还提出了观察学习、榜样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等概念。
20.成年以后,尤其在老年期,个体的生理开始经历一些衰退性的变化,同样在心理方面也会面对新的适应问题,这些向题主要体现为健康问题、终生学习向题、社会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面对死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