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银:当代隶书创作面临怎样的窘境?
新时代下,由于互联网的推动,书法艺术也发展到一个更加火热的时代,隶书创作随着书法爱好者的推进而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其中,国展和大型书展的作用,更是不能忽略的。正规的大型书法展览本身出发点不用置疑,比如国展,其对书法发展的推动和贡献巨大,意义也是深远的。但随着各种参差不齐的展览滥觞,“展览体”这些年来依然大行其道,隶书俗化现象并没有多大改观。从取法上来看,借鉴古法、推陈出新者蔚为大观,但仍有不少创作者入手就学清人,甚至学时人,尤其谁是评委就学谁,谁入展得奖就学谁,长相相近,格调不高。学隶书没有一个深入临习和感悟多种经典汉碑的过程,你想写出高古朴厚的汉代隶书气象,那是不可能的。取法必须从汉碑深入,这是我历来对隶书取法的主张。慢功出细活的过程虽然最折磨人,但有朝一日破茧而出,也必定光华璀璨。从创作现状来看,隶书创作现状可圈可点,但创作设计化、小情调、小趣味者也不在少数。原因何在?理念俗化了。个人识见局限、庸师被动引领、国展名利趋势、跟风写隶等等也是原因之一。而当前网络书法教学则呈现出针对性差、线上互动性差、学生主动性差,线上直播教学对老师要求高等现象。而隶书创作相较于楷书和行草,与当代人隔得更远,网络教学对其理解与驾驭的难度显然也更大、更复杂。如何解决呢?在取法上,向古人看,向汉碑学。中国书协曾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在创作上,要去设计化。去设计化,才能回归隶书大朴返真的本质。另外,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实施,中国书协联合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连续五年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由专业性强、创作经验丰富的书法家对有志于书法教育的书法老师进行指导培训,提升书法教师队伍的正确理念与临创水平,遏止错误理念与取法的传播延续,成效卓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隶书 刘邦《大风歌》四条屏展望未来,隶书创作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们对文化的信仰与尊重以及新人辈出。每届国展都让我们看到当今书法界正不断涌入大量新鲜血液,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新气象和新变化,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艺术才能更好地薪火相传,书法的生命力也就会更恒久。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书法是古老而又美好的艺术。我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