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所建华亭濒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间,“所存者唯张泾一堰”。张泾堰的遗址,就在今张堰镇石皮弄口。张堰镇就建在古代张泾堰的旧址上。
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唐代为御海潮置华亭十八堰,其中之一为张泾堰,镇袭堰名,俗称张堰,时设浦东场大使署于镇。明代设金山巡检司署和税课局于镇。清代镇设有金山分府署。
张堰老镇区,原有大小弄巷29条,有保存较好的清代以前建筑群4大块:石皮弄建筑群、政安弄建筑群、西河沿建筑群、南社纪念馆建筑群。除此之外,新尚路有白蕉故居和高天梅故居,高天梅故居中清代金、银桂各一株,已有150年历史,至今仍生机勃勃。百家村有建于民国22年的百家天主堂,现为金山区天主教总堂。旧港村5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张单氏节孝坊。张堰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辑张堰志》载有明清两代所著书目269种。民国期间姚石子编著的《金山艺文志》更为方志界、学术界所推崇。
政安弄
花贤路
张堰公园位于花贤路69号,占地41亩,是上海市唯一仅存元代古典园林风格公园。原为元代当地望族吴良用私宅,明代其六世孙吴梁再扩建,成为私家园林。海瑞与吴梁既是亲戚,又是好朋友,少年时曾居住在吴家花园读书。海瑞从海南岛带给吴梁双松盆景,后来吴梁将盆景移栽地面。清代此园归钱氏世德里所有,俗称钱家花园。
园中原海瑞手植古松,建有古松楼。清咸丰年间双松与古松楼毁于兵燹。1953年张堰镇人民政府将此地改为张堰镇公园,1956年对园林进行整修,1958年建成公园。园中有古银杏两株,还有其它古树名木多株,另有赤松堂、阿兴亭、赏馥亭等园林景观。1986年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为公园题额。
2007年,张堰公园按照市绿化局创建三星级公园的要求进行改造。2012年,再次进行改造,注重古典园林的风格,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以植物调整为主的各种造型,显示古园的特征。
姚光故居是江南大户人家,从前埭到后院共四进,4幢5开间二层楼,另加厢房及平房,砖木结构,有着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雕兰木刻,古色生香,沿房顶一圈高墙,颇显气派。后院还有株百余年桂花树,依旧生机勃发。
卢家祠堂位于新建路65号。祠堂建于清代后期,硬山顶,清水脊,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黛瓦白墙,单层独栋。原位于南湖头西岸,傍河道而筑。1958年南湖填平,张泾河截弯取直,流经祠堂西侧。1994年之前曾设解放居委会,镇公安派出所在祠堂前。
2010年张堰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时,上海专业验收部门认定,如此大体量、大进深,单层高敞独栋祠堂在上海市实属罕见。2015年7月重新修缮,2016年2月上海市华侨书画院张堰创作基地进驻卢家祠堂。
卢家祠堂其主卢道昌在清代曾官户部山东司主事,咸丰年间参与督办江苏团练。同治元年夏,官兵恢复浦东南各城镇,其回到故里负责办理善后事务兼应军差有功,保举五品蓝翎。同治九年和光绪十七年两次经办张泾河工称善,援例加四品顶戴。
钱培名宅位于张堰镇政安弄3号,是一座以一排二层砖木结构楼房为主体的晚清建筑群落,其清代的主人是金山钱氏家族的钱培名。钱培名,字德舆,号梦花,又号宾之,国子生,任常熟县丞。《重辑张堰志》卷三·宅第:“县丞钱培名宅在官营巷西,本黄氏居。寇毁,重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宅第毁于兵燹,同治年间钱培名收拾残业重建。钱培名继承祖先父兄事业,在此校勘刻印历代孤本名著,辑成《小万卷楼丛书》17种,并于光绪年间辑成《钱氏汇刻书目》,收录金山钱氏历代所有汇刻书目。解放后钱培名宅曾作政府机关用房。
钱培名宅作为清代的建筑,距今有150年历史,其在金山钱氏刊刻古籍的工程中是属于后期的基地,钱培名继承祖业做出一定贡献,此宅在上海出版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3月张堰政府投资重新修缮了此宅。
2016年12月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