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三指禅之月经脉论
坤,顺德也,配乎健,则万物化醇;女,阴象也,从乎阳,则万物化生。
图书以七为少阳之数,逢阳则化,故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而天癸至,是乃先天一点真阳之水,《易》所谓男女媾精,《礼》所谓一阳来复,水泉始动者,此物此志也。积四千八百之期,合一大藏经,于以充于中而溢于外。其象上应乎月,三五而盈,三五而缺,周三十日而旋转如环,故称经焉。经者,正也,正直无私;经者,常也,经常不变。
本坤之德,应月之精,以生男生女,原生生于不已。乃或为药饵所伤,或以忧思而伤,孰为不及期?孰为过期?在前在后,无所不至矣。夫不及期为热,过期为寒,此其常也。亦有不及期为寒,过期为热者,总分于迟数虚实之脉而已矣。其为药饵伤也,过服寒凉,弊为淤阏;过服温补,备见沸腾。盖血,阴也,喜静而恶躁,静则培养,躁则消亡。尝见膏粱之家,未有妄服寒凉者。火郁至极,不得而已斟酌服之。
在医士擅长半属温补之方。胡为闺居气滞,本非虚也,而以为脾虚,辄予以黄芪、白术;闲坐寒生,本无寒也,而以为命门不足,辄予以附子、干姜。至煎熬之极,或血因火动,一月数行,或血为火灼,数月一行。讵知不及期与过期之俱关于药乎?其为忧思伤也,心地安舒,应期而至;心地抑郁,愆期而来。盖血,营也,好聚而恶散,聚则充周,散则奔突。纵观闾阎之众,未有不乐安舒者。暴怒频加,不期然而忧闷攻之。彼女子善怀,本多抑郁之隐,甚至掣肘于翁姑,致血上溢,非有余也,而以为血满;罔顾其衅起勃谿,反目于夫婿,致血横行,非不足也,而以为血亏;罔顾其悲由葑菲,至郁积至久,或稍如其意,行则后期,或仍拂其意,行则前期,讵知前期与后期之皆系于忧乎?由是观之,伤于忧思而无子者,顺其心,养其神,犹可挽回;伤于药饵而无子者,诵其经,祷其佛,难以救复。
盖天地之大德曰生,而鼓其生机者,和风以散之,迟日以暄之,雨露滋培,土膏润泽,自然生意婆娑。一经炎风之煽,烈日之焚,土脉焦枯,英华何由发越?天地犹是也,而生机倦矣。
人得天地之生以为生,而畅其生机者,静摄乃气,调和乃血,阴阳交错,子宫温暖,自觉生育绵延。一经燥热之侵,辛温之耗,血元羞涩,胚胎奚自结凝?人则犹是也,而生机绝矣。道人一瓢一笠,云游以来,见艰于嗣息求治者,盈门拥案。及阅前所服之药,无非温补之药;询前所延之医,无非温补之医。比比皆然,令人万不可解。顾考其服药之初,亦觉与温补相宜,气体庞然而丰隆也,姿态嫣然而明媚也,饮食纷然而并进也。医之用药,即此历之阶耳。惟是瓦积之场,不堪黍植;块存之体,安望熊占?所愿兰房淑媛,绣阁名姝,体坤之道,顺月之恒,勿贪药饵,惟葆幽闲,以副天地好生之德,庶道人救世婆心(亦不至诋为饶舌耳)。
以上就是月经脉论的原文坤,顺德也:坤,是卦象,坤卦象的原文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坤卦是大吉大利之卦。
①图书:指《河图》和《洛书》。《河图》是传说中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这两本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先河,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②一阳来复: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三五而盈,三五而缺:指月亮十五天而圆,十五天而缺,以阴历一个月(三十天)为一个周期。
③淤阏:指血脉淤寒,疏通不畅。
④愆期:超过期限。
⑤闾阎:里巷的门,借指里巷。衅起勃谿:勃谿,指家庭中的争吵。衅起勃谿,指发生事端是由于家庭中的争吵。
⑥葑菲:《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菲,即蔓青。下体,之根茎。两者叶和根茎都可以食用,但根茎有时味苦。诗意谓采这不可因此连它的叶也不要,比喻夫妻相处,应以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就加以遗弃。
⑦英华:草木之美者,亦指美好、精粹的人或物。
⑧静摄:平静、固摄。
⑨即此历之阶:随即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⑩安望熊占:熊占,是指古人以梦熊为生男孩的预兆。安望熊占指哪里有生育孩子的希望。
对月经脉论这一节,周学霆先是在本论先用了《周易》的理论阐述了月经的原理,认为女子二七十四而天癸至,“积四千八百之期”,血乃充于中而溢于外,则产生月经。他认为,月经会经常出现月经先期和后期的情况,认为这是由乱服药所伤或者因忧思所致,月经先期和后期或为热、或为寒,总起来说可以从脉象的迟数虚实来判断。他认为被药饵所伤,过服寒凉药则造成血脉淤寒,疏通不畅;过服温补药则会让血液沸腾。血为阴,喜静而恶躁,静则培养,躁则消亡。他认为寒凉药是不可轻易服用的,在火郁至极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斟酌服之。误服大温大热之药,使血煎熬至极,或者血因火动,则月经就会数月一行或者一月数行。如果是因忧思所伤,心情抑郁,则月经会延期而来,血,营也,好聚而恶散,聚则充足,散则会横冲直撞。女子生性易多愁善感,若有来自公婆或丈夫等矛盾则会至经血上溢或者经血横行,郁积至久,或稍如其意,行则后期,或仍拂其意,行则前期。周学霆认为因忧思而无子者,调养心神,调节情绪,犹可挽回;但伤于药饵而无子者,则难以救复。
人得天地之生以为生,而畅其生机者,静摄乃气,调和乃血,阴阳交错,子宫温暖,自觉生育绵延。经过燥热之品的侵扰,辛温之品的耗散,则生机绝。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这是张仲景为后人创立的治“坏病”的治则,何尝不是套方迷途者,醍醐灌顶之言?
脉象是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客观反映之一。生理状态下弦脉主气、滑脉主血。气血共处于脉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互相依存,保持动态平衡。月经脉即妇女月事即将来临或进行时,在脉诊中的表现。
妇人左关脉(肝的脉象表现区)、尺脉(肾的脉象表现区),忽然洪大于右手,但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事将致,脉多滑利。左手寸脉(心的脉象表现区)、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事多为不利。尺脉微涩,是血少的虚闭症;夫人闭经,尺脉虚细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官。月经将至,或正值经期,脉形一般较大较滑,且左手脉洪大于右手,为经期正常脉象。反之,若脉弦数或滑数有力,为冲任伏热,常见于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等疾病。脉沉细而迟,为阳虚内寒,血海不足,常见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脉细而数者,为虚热伤津,阴亏血少之候,多见于血虚闭经、经间期出血等;若脉沉细而涩者,多为肝肾亏损,血海空虚,常见于闭经、不孕等;若脉沉涩而不细者,多为气滞血瘀,冲任受阻,常见于痛经、崩漏等病;若脉大而芤,常见于血崩气脱之重证。
有学者对一个月经周期中每一个时段的脉象进行了研究观察,认为在一个月经周期中,每一个时段的脉象也是不同的,脉象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月经周期第1,2周的主要脉象为弦脉或弦滑脉,第1周以弦脉为主,第2周以弦滑脉为主,其中以左弦右滑脉最为多见;第3,4周脉象主要为滑脉;月经期的脉象随着时间后移由滑脉转为弦脉、弦滑脉。经后期脉象弦反映了经后,期参与月经生理活动的主导物质为“气”,此时气旺于血,所以脉象为弦。
阴阳者,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在人为道。血脉离断,风雨欲来,风满楼。由胜而衰。滑而弥大,进少退多。关脉稍起,尺脉涩稀。旋大旋小,谐振不已。同理,经前期参与月经生理活动的主导物质为“血”,此时血旺于气,所以脉象为滑。
经后期的主导物质“气”与经前期的主导物质“血”在经间期发生转变,即经后期的月经生理由“气”主导转变为经前期的由“血”主导,这一转变过程可称之为“气血转化”。月经期经血下行,阴血脱失,血脉相对空虚,气逐渐旺盛于血,所以月经期脉象由滑转弦;经后期阴血尚未恢复,气仍旺于血,故脉象为弦。随着阴血的逐渐恢复,脉象由弦转变为弦滑,直至排卵前,阴血尚未恢复,气仍旺于血,故脉象为弦,随着阴血的逐渐恢复,脉象由弦转变为弦滑,直至排卵前的左右脉一弦一滑。排卵后阴血迅速恢复,血海逐渐满盈,此时血旺于气,故脉象为滑,直至下一个月经期,随着经血下泄,气血的主导作用又进入下一个循环。
月经病脉主要有虚、实、寒、热四个方面。
脉缓弱者,多属气虚;脉细而无力或细弱者,多属血虚;脉沉细者,多属肾气虚;脉细数者,多属肾阴虚,或虚热;脉沉细而迟或沉弱者,多属肾阳虚。脉弦者,多属气滞、肝郁;脉涩而有力或滑者,多属血瘀;滑而有力者,多属痰湿与血搏结。脉沉紧者,多属血寒;脉沉迟无力者,多属虚寒;脉沉紧或濡缓者,多属寒湿凝滞。脉滑数、洪数者,多属血热;脉细数者,多属虚热;脉弦数有力者,多属肝郁化热。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