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平遥古城里最好吃的特色小吃

平遥古城大大小小的饭店,几乎都贴着“平遥小吃108种”这样的广告。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么多,也没人深究,但说实话平遥小吃确实还真不少!不妨亲自走访探探。其实看了这个标题,我还是想说平遥古城除了吃面,就还是吃面,吃面……

平遥的饮食可以说与整个中原地区的饮食风俗都相差不多,大多以各类面食为主,口味适中。

平遥的面食是生活的主色调,却不知其品种如此繁多,制作如此精细。可以夸张的说一面百样吃,用料广泛,吃法千变,完全可以不重复。平遥面食品种多样,叫法也各个独特,让我们这种只知道泡面的人情何以堪……从简单的拉面、削面、剔尖,再到握溜面,碗秃,搓鱼儿,切板板,栲栳栳……这些个奇怪菜名,它上面没有一个“面”字,可各个几乎都是面食。

平遥“擦圪蚪”,也有叫“擦格斗”的,也叫擦面。喜欢推敲词汇的文人们还给它起了个雅名《仙人过桥》。是山西平遥农家常吃的一种粗粮细做的面食,口感柔软、光滑,易于消化。擦圪蚪相比于刀削面,手擀面,猫耳朵,剔尖等这类面食,制做方法相对简单方便,和面的软硬要求也不高:先放适当面粉在器皿内,一边将水徐徐倒入,一边用筷子搅拌均匀,此面还宜配用高粱面、细玉米面、杂豆面。。。然后用手把面和匀(不能多揉,水温是冬春热夏秋暖),面醒一会后,把面再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面块。 待锅开后,架上擦则(一种专用工具),左手按住擦子一头,右手握一块面,将和好的面再淋点水,以防粘连,用手掌推向擦则的刃口,放在擦子上向前方一下一下地推擦,软面即分别从擦孔中流入锅中,想吃长点的,得悠着劲,稳稳地,不急不躁,慢慢悠悠的擦,入锅的面长而顺,想吃短的,你就得风风火火,速战速决,入锅的面短而精,入口爽。面擦完了,只见那面在锅里上下翻飞,争先恐后往出冒。这时候,撒一把青菜,绿绿的,看着都好看,拿大笊篱一搭一碗。最后根据个人爱好口味,加入各种配菜。可以是鸡蛋西红柿也可以是香味扑鼻的浓香肉汤。当然还可以炒着吃,青椒肉丝面、鸡蛋炒西红柿面,来点醋,来勺油辣子,再来几瓣蒜,齐了~ 擦圪蚪已经成为平遥人必吃的一种习惯,一种被主妇们犒劳家人的美味面食,倘若你来到平遥,一定不要错过哦~

平遥亲疙瘩早年只流传于平遥一带,是稀缺珍贵的面食佳品.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中国面食看山西,山西面食看晋中,晋中面食看平遥" 切疙瘩做起来比较容易,一般人都会做的,但要做的好那就未必了,除了和面讲究外,主是要靠指尖功夫的。一般和面和成包饺子面就可以了,不可以太软,也不能太硬,最好是提前把面和好,让面醒上半小时二十分钟的时间。那样切的切疙瘩才有劲,匀称。切疙瘩在有的地方也叫揪片。 在平遥叫揪片和切疙瘩是区别的。切疙瘩一般比较小,揪片比较大的。切疙瘩的制作也分三大类的:一,就是家常吃的切疙瘩,有的是先把面擀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后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指尖下压;另一种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匀,大小一致,用手指压的就像个小耳朵,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很能增加人的食欲。二,就是手撕切疙瘩。把擀面的过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这个技术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过硬的,才能切的很匀称的,一般是边切疙瘩边把面转圈撕薄的。三,就是把面擀得比较薄,撕得比较大的切疙瘩,这个在有的地方就叫揪片的。 切疙瘩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吃的,只是要吃的人多的话,手切的比较累,不如切馏则来的快。但切疙瘩比较蘸调和,口味重的人尤其喜欢吃的,夏天的时候清水煮上豆角或西葫芦,冬天水煮上胡萝卜,调上炒西红柿酱,浇上一勺小炒肉,再就上一根大葱或蒜瓣,用平遥的土话讲:“美吃损了!”看到这里,是不是你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和和饭是平遥的另一道风味面食,也是平遥人的经典早晚餐。和读音为“huo”,意思为搅拌、混合;“饭”,有菜有面有米有汤。“和和饭”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将菜、面、米、汤混在一起做成的面食。

抿尖就是众多面食中的一种,平遥话称为抿圪抖儿。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种面食的制法,尖则是指此种面食出锅后的形状。比较传统的抿尖用豆面制成,也叫豆面抿尖。现在通用的做法中常以豆面或玉米面、高粱面掺白面(普通面粉)为原料。

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平遥人的主要午餐之一。剔尖,简单说就是“用筷子拨出的面条”。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用筷子沿盘边剔面,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打卤,吃起来又香又滑十分可口。别具一格。

包皮面,又称夹心面。相传古代晋中有位婆婆在家务活上经常给儿媳妇出一些伤脑筋的"难题"。一天,她让儿媳用白面和豆面擀面条,条件是不能将两种面事先和匀,而在吃的时候要有均匀感。这位聪明的媳妇并没有被婆婆的题目所难倒,做成了两种面粉组成的包皮面。这自然是故事。以前的时候,平遥人在生活困难的日子里,白面很少,而高粱面玉米面土豆面的口感很差,又不容易水煮,就发明了这么种吃法。 包皮面的制做,和面、包面、擀面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把高粱面和少量白面,分别和好,白面团擀成皮儿,把高粱面团放在上面,用白面皮儿包起来,再擀成薄皮,把擀好的面卷在擀面丈上,用刀划开,然后再切成面条,宽、窄随自己的喜好而定。切成面条下开水中煮熟。包皮面的做法各地并不一样,差异在白面中间包的除高粱面外还有玉米面、豆面等。煮熟的每一根面条都有三层,上下层是白色,中间是浅褐色,浇上西红柿和肉末卤子,加些黄瓜丝和香菜叶,撒上点葱沫,吃起来清香、筋道。

“莜面搓鱼”,俗称“搓鱼儿”,是平遥人常食的一种面食,因其是用手搓后,成为两头尖、中间粗的鱼状,故名搓鱼儿。搓鱼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并赋以美好的喻意,早在远古时期就已进入先民的装饰香案了。 搓鱼儿所用的原料有面粉、荞麦、 麦、高梁、玉米及杂粮等多种。其形状有长圆条形、螺纹形、中间宽扁两头尖细形等,其熟制和吃法则有煮、蒸、焖、烩、煎、炒、等方法,热吃可浇配羊肉臊子、生蒸羊肉、炸酱卤、酸辣菜卤等荤素浇头;凉吃可拌各种汁料;炒吃则配绿豆芽焖炒,蘸以醋蒜汁而食。此外,用高梁面亦可照此法制作,吃起来别有风味。特点面香筋韧,惹人喜爱,但不易消化。

以上的面食是平遥人家经常吃的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到了平遥古城一定要尝尝的小吃。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从这首《夸土产》的歌谣中,便可知道平遥牛肉是怎样的家喻户晓了。这首歌曾被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唱红了三晋,唱遍了全国,唱到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平遥牛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明清时期,平遥商业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票号林立,百业兴旺。平遥牛肉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鲜美的味道而名扬四海。

平遥碗托由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民间流传,慈禧太后曾西下南逃,途径平遥吃到此食物赞不绝口。于是碗托名声大振,直到现在成为一种有名的地方特色。小编吃过很多种类的碗托,但是当吃到平遥碗托时,这才知道什么叫美味。

八碗八碟是平遥一道传统筵席佳肴,用料讲究,口味纯正。早在清代,当地商贾望族就设此宴招待官员贵宾。慈禧西逃路经平遥,知县就用八碗八碟等地方风味小吃招待。该宴制作工艺独特、技法多样,烧、熬、炸烹、酿、炖、焖、煮、蒸等缺一不可,有句俗话“烧七成,煮八成,要吃熟的上笼蒸”突出反映了“八碗”制作的笼蒸特色。古时,能吃一顿纯正的“八碗八碟”是最高礼遇。

平遥古城四合院里待上席的甜茶煮汤圆。 可能是这碗甜茶的记忆太美好了吧,同伴她特爱甜食,于是所见甜茶之处不停地买,甜茶也是山西无处不在的著名面食,就是甜味的油茶面,山西人尤其爱喝,在大超市、民间陋巷、民清古街……随时都能发现售卖“甜茶”的字样。

干面饼子是平遥人最普通的食品,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饭店还是各种小吃摊上,这种饼子最常见。这种饼在制作简单,不需要油炸,而是用山西民间制作饼类食物的炊具鏊(ao)子烧烙而成。看着色黄,闻着味香,吃到嘴里更是柔软可口,酥香味美。这种食品,既携带方便,又易放置。

馏圪蚪就是众多粗粮面食中的一种。其主要原材料是高粱面。高粱面也称“蜀黍”“蜀秫”“芦稷”。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木。秆直立,心中有髓。叶片似玉米,厚而较窄,被蜡粉,平滑,中肋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帚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淡黄等色。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用途可分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果实供食用、酿酒、制醋、制饴糖。糖用高粱杆可制糖浆,帚用高粱的穗可制扫帚,秆可以代替竹杆,扎一些植物生长的架,或房舍顶棚的架杆。新鲜的嫩叶及青秆阴干青贮作饲料,也可谓浑身是宝。 溜圪蚪做法简单易学:高粱面用开水和成面团。用擦子擦成圪斗置于笼屉内,切记要用开水蒸,大概20多分钟后蒸熟即可出锅。最后以油盐葱蒜等爆炒或者加黄菜、佐料水、辣椒、蒜水食用。

黄菜火烧石一种冬季人们最喜欢吃的饼子,它的味道是咸酸的,很好吃的。 下面是它的做法; 1.先和下发酵好的面团。主要是面粉,酵母,泡打粉,白糖和水。和起面以后醒好就能用了。 2.面团揪成剂子后,擀成薄皮包上黄菜馅,包住就行。放到电饼铛上烙熟就能吃了。

“蘸糊糊”。红面糊糊的原材料是高粱面。高粱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高粱面是用优质高粱去皮磨制而成的,俗称菱子面,红面。脂肪含量比玉米低20%左右,蛋白质次于玉米。 旧时年代,由于白面稀缺又贵。红面糊糊一般是农家早、晚餐中的主食。蘸着辣辣的蘸水水吃一碗红面糊糊,一碟咸菜,再喝一碗小米稀饭,一顿简单至极,甚至有些寒酸的餐饭便好了。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面糊糊便慢慢少了起来。如今,这一吃食又成为人们忆苦思甜,怀念旧时光的美味佳肴。 红面糊糊的制做是个技术活。在熬开的水里,一边撒进红面,一边要用一双筷子不停地旋转搅动以避免结成疙瘩。稠糊状的红面泛出光亮的时候,起锅。把糊糊做得稀一点,趋热用铲子抹到碟子里,顺便旋转出类似火山口的弧度,待凉透了,用刀片划成菱形块,将蘸水水舀进去。

土豆拨烂子,是将土豆去皮,用平遥独有的一种工具-擦尖擦,擦成细长的条状,用面粉搓匀先蒸再伴以鸡蛋等炒制

拨烂子,平遥特色美食之一,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山花烂漫。拨烂子的用料丰富,主要为土豆丝,豆角丁,胡萝丝,还有时令的野菜等,也可以用肉丁;再放入白面,豆面,高粱面,玉米面,或者莜麦面与其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笼屉蒸熟;最后倒入油锅,与葱花、韭菜、花椒、鸡蛋等一起翻炒,炒至晶嫩泛黄。蒸熟的土豆丝口感绵软,与面糊融为一体,各种辅材和鸡蛋在调味的作用之上,又让整道菜在颜色上呈黄白绿三色搭配,色香味俱佳!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风情,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美食风味。对于一个地道的吃货来说,到了平遥古城朝着它的美食街一头扎进去比看沿途的风景更让人来的痛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