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我们真得抽不出时间读几本书了吗?
文丨周景
1、如果你想读书,却找不到书单,俞敏洪的这本书《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值得阅读,这里面的文章,都是他读过的书,以及对书的评价。
我很好奇,这么忙碌的人,究竟是怎样挤出时间,每年读几十本书还能写出读后感的?书里也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除了读书以外,书中还分享俞敏洪旅行的一些体验,对于你认识世界文化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2、读书让人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信息,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两天读完30多万字的《每一天梦想练习》,对我自己影响也很大。有时候总觉得我们自己很努力,时间利用的也很高效,但是和那些真正的牛人相比,我们真的差得太远。
这本书里面讲到很多人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到很大的震撼。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写了一些学霸的故事,很好,值得很多大学生学习,并且作为自己的枕边励志书。后半部分写的一些大牛的故事,有点类似于大兵故事里面的主人公。
3、《资本论》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实际上,这是因为沃尔弗临终前把自己的遗产600英镑赠予马克思,而马克思则用这600英镑炒股,获得了300英镑的收入。
马克思是靠此收入开始《资本论》写作的。从这个例子里可见,马克思对于金融是非常了解的,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这本书的作者韩毓海,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居然跑去讲马克思,而且讲得很不错,很多高校邀请他授课。我也是凑单买的,没有看完这本书,但大致翻阅了下,他的讲解很接地气,读起来轻松,不沉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4、“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是太高了,高到没有什么人情味。即使有些讲述者有意放低视角,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精英,再往下,没了,或者说记录很少。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即使提及,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之类的高度概括,很少会有细致入微地描写。”——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在《显微镜下的大明》序言写的这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常常关注英雄、大人物,却很少看到小人物的生活轨迹和故事。这让我想起周星驰,据说他小时候就喜欢站在家里的窗户边,看路上行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才成就后来他在电影里对小人物的形象设计和人物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