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小记]中秋谁与共孤光
2017-10-09 16:00来源:作文网原创
若遇中秋,少年豪气似曾狂;若遇中秋,今道愁情满心头。
我愿做一枚白昼的月亮,
不淆世俗的潮浪。”
或许是个特殊的日子,便也向往与平日不同的生活,就期待着拿着小记,摇头诵读:“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伴着昏黄的灯光,想着若不为应和这景,点支蜡烛也来试试这古人的意境,却想想还是算了,古人之情定是学不了,如此之来,反而是弄巧成拙,别生难堪罢了。
好好说这中秋,也是有极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这种习俗逐渐简化,成为民间极其重要的日子,紧接而来的便是文人看着这月一时心绪万分,拿笔一挥写下了诸多诗词,念故人,怀家乡,叹孤情,恨不遇,这样一来,历朝历代总有诸多文人以月咏诗,也变成了一种习俗,好似不写些什么便是对不起今夜的月色。时常孩童们也会拿着色彩斑斓的花灯,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向伙伴们炫耀着自己手中那盏的精致美丽,一起嬉戏,站在街道对前面的火光,无比好奇叹着惊讶,也想着是不是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会在花灯之中款款而来,不自觉的睁大了眼睛。可等了好久,眼睛泛了酸,仍不见那抹倩影,便又和同伴嬉戏去了。这中秋之夜的花灯自是比不上元宵节的盛大,好在它的范围小,便给了诸家诸户团聚的念头,一家人站在院外,看着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地下,小孩围着大人绕着圈,偶尔调皮放个焰火出来吓到了谁。好一派和谐。
这是游子的心,也是无数愿归家却无法归家之人的悲痛。
我捧着书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愿做一枚白昼的月亮
不淆世俗的潮浪。”
我摇摇头合起书卷,便是哪有那么多半遮半掩的愁绪。
高一:顾忆白
谈起中秋,便不由自主想着月亮。我开始抬起头听那皎洁的月光歌颂之时,仍旧是因为顾城的一首小诗:
不求炫目的荣华,
也不知是那夜的月光格外明亮还是我心里装着月光,总之,自此以后,便格外关注月满之时,也便是中秋之夜。
这风也起,满山的白杨林仍旧挺拔,落下了无边无际的叶子,一地金黄,许是白杨本身所有的傲气,就连这落叶之景也未曾替他添上些悲伤之色,人行秋色之中,风吹之后,满身艳丽好似披着霞光。我终于迟钝的意识到,秋色只来,充乎大地矣。
于是在这一天,外出的游子更是思乡,思故乡的景,思故乡的情,思故乡的人,思故乡的月亮,便发出了“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感慨。
如今读顾城的这首小诗,我也明白了些许,尽管不是谈月却让我铭记多年,我想着最悠闲的年华也不过如此吧。
却又再次想起:
不求炫目的荣华,
然后父亲叫过我:“快过来。”
中秋之夜,若遇杯盏,则敬月光,倘是再有,便敬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