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忠:何为最好的教育——《中庸》教育“十五字心传”

因为教育牵涉到一个族群的未来,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人的前途。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礼记·中庸》开篇的答案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十五个字,可说是教育的“十五字心传”,古圣先贤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它告诉我们:来自于宇宙自然,赋予人的特质称为性。按照一个人的禀性气质,防止做恶,劝导向善就是道,完善提升人的自然禀性是真正的教化。
具体地说,除了社会公德,艺术情感的培养,专业上孩子擅长美术,文学,家长就应当帮助他提升这些禀性,特长,让他从事艺术、文学相关的工作(不一定成名成家,只要有一技之长);若孩子不擅长数学,音乐,非让孩子学奥数、钢琴,违背其禀性,特长,拔苗助长,弄不好就是苗死禾枯。
——多少望子成龙的大爱理想因此成为整个家庭的悲剧!
为何教育“十五字心传”长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明理学对经典的误读。
宋明理学引佛入儒,颠倒天道为本,人性为末的《中庸》本意,将性解释为理,为形而上之天道——高推圣境,使《礼记·中庸》朴实的教育真理长期被埋没。
请看朱熹《四书章句》的解释:“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指乾道健,坤道顺而言——笔者注)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理、气是宋明理学家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文集》卷第五十八)
既然性即理,性即道,那还有什么“率性”而“修”,岂不是率性,体道而行就好了——这是朱子颠倒本末,错解《中庸》带来的必然矛盾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孟子性善论成为主流。历史上孟子性善论却是异类,汉以前性有善恶才是主流。(翟玉忠:《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6~10页。)东汉王充专著《论衡·率性篇》,他论“率性”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近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
事实上,宋代以前,先贤对性的理解,犹如中医对中药气性的理解,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实实在在。性是处于形而下的范畴,是末——好恶、喜怒、生而具有的禀性气质都是性。
《孝经》说:“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
《孔子家语·本命解》有:“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
《性自命出》解释得更清楚,性就是形而下之气:“喜怒哀悲之气,性也。”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说:“但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智、或信,是天性自然,故云‘谓之性’。”
有人说,如此解释《中庸》降低了《中庸》的境界。笔者不这样认为。《中庸》确是讲内在心性修养的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性修法一样,反对离世修行,主张积善成德,从人道之善起修,达及天道之德。
如《中庸》所说的那样:君子修养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所以《中庸》开篇讲人生教育的基本道理,又有什么奇怪呢!
我们从《中庸》下面的行文,也可以看出“率性之谓道”讲的是礼乐人道,如同楚简《五行》重“德形(成)于内”,所以才从具体礼乐落实在到与可见闻之“物”相对——不睹不闻的心地上,主张在小处,隐微之处下功夫,反省自己。
《中庸》接着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千百年来,诸多学人从禅宗内观的角度解释这段话,实则大谬不然。因为中华大道源于礼乐王道,《礼记·乐记》清楚地告诉我们,须臾不可离的指礼乐,因为礼乐是治心的,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内和乐而外庄敬,这才是“慎独”功夫的落脚点,根本不是什么“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佛性、空性。文中说:“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犹言深入研究探求——笔者注)乐以治心,则易(和易——笔者注)、直(正直——笔者注)、子(慈爱——笔者注)、谅(诚信——笔者注)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道不可离,指维系社会人心的社会秩序和情感艺术——礼、乐不可离,指和乐、庄敬之身心不可离,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放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关怀,将教育聚焦于获取名利的专业,是对下一代生命的漠视!
可悲的是,这样伟大的圣贤教导被忽视了两千年,圣贤之学本身也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加上20世纪以后,西式专业教育逐渐成为主流,学校变成高效生产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残酷竞争的工厂——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变得越发模糊不清!

是我们回归经典本来面目的时刻了,不仅为我们自己,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警醒吧,家长们!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新法家宗旨:打破垄断资本的全球霸权,建立道法文明的清静世界!

(0)

相关推荐

  • 赵法生: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摘要:钱穆先生早就指出,理学以"性即理也"解读<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进而"分割性情为对立之两橛",并非<中庸>原 ...

  • 国学经典题库-基础篇

    一.国学经典题库-多选题 1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 ...

  • 《中庸》注释(三十四)

    [原文]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 ...

  • 《中庸》注释(三十三)

    [原文]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

  • 翟玉忠:何为最好的教育

    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因为教育牵涉到一个族群的未来,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人的前途.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礼记·中庸>开篇的答案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 翟玉忠:被遗忘的东方航海族群

    近代以前,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展现了惊人的航海能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最早考古遗存距今约四万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五万年前的考古遗存.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了相当程度的 ...

  • 翟玉忠:被遗忘的东方航海族群——南岛语族

    近代以前,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展现了惊人的航海能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最早考古遗存距今约四万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五万年前的考古遗存.这些证据表明,人类在四五万年前就有了相当程度的 ...

  • 翟玉忠:夏商周三代政教

    海洋和草原是天然的古代高速路,文明交往的通衢.正是通过海洋和草原,不同族群得以在过去数万年里建立起复杂的有机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史得以展开. 草原和海洋不适宜农业定居生活,却适合旅行和运输 ...

  • 翟玉忠:南师一生,一言以蔽之——栖栖一代中!

    每每读南师的书,或与台湾.大陆的朋友谈南师旧事,总感慨南老师一生之不易. 在欧风美雨,国运飘摇之际,南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大道智慧.文化命脉乃家国复兴的基础.所以,他逆时代之大潮,毅然肩负起了复兴中国文 ...

  • 翟玉忠:古希腊文化深受西亚和埃及文化影响

    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人已经航行在地中海东岸至亚丁湾的广大地区,他们用金子.粮食或牛换取药材.纺织品和瑰宝.公元前2600年时,埃及的水手们定期航行到黎凡特,运回雪松等货物.   公元前二千纪末叶 ...

  • 翟玉忠:为何说“中国历史大有胡气”?

    相对于青藏高原以西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早期印度河文明在青藏高原西部),中国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惊人的连续性.这与其腹地背靠青藏高原.西北和北部又有戈壁.山脉将游牧民族隔开的地理位置 ...

  • 翟玉忠:站在青藏高原才能看清东西方文明大分野

    何谓西方?何谓东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深陷欧洲中心主义陷阱不能自拔.   英语中"东方"一词Orient,来源于拉丁语Oriens,意思是"升起",指太阳升起的 ...

  • 翟玉忠先生的《国富策》让那些“大师们”心愧!

    编者按:2018年11月,翟玉忠先生<国富策>(修订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初版问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韩国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