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集结全省资源打造强省会;长三角:把“手”伸到别的市

土地供应面积有限的深圳,“扩容”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也没见实施;而长三角的城市先人一步,选择抱团破圈。

众所周知,长三角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大都市圈。

近日,南京都市圈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会议将正式吸收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南京都市圈。这意味着,南京都市圈将从现有的两省八市扩展到两省八市两区。南京都市圈的影响范围首次扩展到“苏锡常”地区,“ 8 2”模式已经准备就绪。

无独有偶,此前,安徽宣城市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早在2018年,杭州就将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列为了考察成员。

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乎每个城市都不愿意固守于本省范围,而是选择抱团破圈。

这种局面意味着什么?

长三角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城市化率较高,城市乃至省份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大都市区可以跨越行政障碍进行整合。而这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长三角地区,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省会,并不容易。

可以看出,以成都、西安和武汉为代表的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度都超过了35%。东北的长春和哈尔滨超过45%,而杭州和合肥市仅约25%,南京仅14.1%,在主要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中国城市建设强省会城市的传统途径,是扩容并在全省范围内集结资源,可以说是集全省之力打造出一片最硬的鳞。在中部和西部省份,这可谓无往而不利。然而,仅省会一个城市是主要城市,很难形成副中心城市,普通地级市也很难在省外找到更多的机会。

在四川、湖北和西安,成都都市圈、武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都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这不仅是强省会的自然结果,也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

但是在长三角,这一切都不存在。

浙江的地级市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靠近上海,二是汇聚到该省的省会杭州。安徽的地级市,既可以隶属于合肥,也可以与南京市谋求共同发展。江苏的地级市,即使离南京很远,也不必担心被孤立,因为有上海这一超级中心存在。

这将带来良性的竞争。省会不可能独大,地级市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都市圈之间互相交叉,必然会形成竞争的正向激励。

因此,不难看出,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都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以使大都市圈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上海已在江苏南通设置了第三个机场,未来将在上海和宁波之间建立大型跨海通道,上海、江苏和浙江之间更是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杭州和嘉兴、湖州、绍兴三个城市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班线”。杭黄高铁将杭州至黄山的时间缩短至1.5小时,杭州的化纤、纺织等行业正在转移到安徽黄山、宣城等地。

南京已经在都市圈之间建立了“ 1小时交通圈”,从马鞍山、滁州到南京的时间,比到合肥要短得多。此外,南京与周边的城市正在推动社保“同城待遇”的实现,并探索居民服务的“一卡通”模式。

合肥市则与都市圈城市共同建设“ 1小时通勤圈”,合淮城市一体化、合六经济走廊初具规模。

显然,在强省会的背后,有行政力量的推动,而大都市圈只能依靠市场整合。谁能成功扩圈,不取决于城市的地位,也不取决于行政级别,而是取决于拿出了多少真金白银、给出了多少真实红利。

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的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