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上海市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作品展示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祝您:
- 冬至安康 -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的上海市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开幕式于12月18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幕。现将获奖作品及入展作品高清图片辑录连载,以飨读者。
任行志
任行志,1986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松江区书协理事。
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联书法大赛“一等奖”;
2019年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2019年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2018年教学成果作品评审入选“前五十名”;
隶书对联 247cm×124cm
创作手记
对于《逸情峻节联》这幅作品,我是这样构思的。
一、选择看似简单,其实难度系数很高的对联形式。此件作品为四言联,正文总共8个字,单字字径在50公分左右,八尺整纸书写。字越大,对作者的笔墨控制能力、体力、创作的环境就越高。这次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二、融入篆书的用笔和结体,增加线条的厚度和作品的古意。其实这个想法,早在前几年我已实践过,可惜只是浅尝辄止。近半年来,又引起了我的重新思考,开始尝试在隶书作品中加入篆书的元素。这件作品中的“逸、节、山、高”四字,我是借用了“祀山公三碑”中的字形或者部件,加上自己的理解,当然也避免不了对当代优秀隶书名家的借鉴。
三、选择有内涵、有气势的对联内容。因为是大字榜书对联,文意也应该是有深意、有气势的,这样才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四、平正中追求险绝。对联的章法很难安排,尤其是少字数的对联。首先我的定位是,在守住汉碑的正大朴茂的气象的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变化的元素,来丰富作品的层次。这也是我敬仰的几位当代隶书名家所倡导的创作理念,“宏观把控,微观调节”。这些对比关系,有一些是提前预设的,属于理性的思考,而有一些是临场应变的,感性为之,还有一些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杜 浩
杜浩,男,中共党员,1994年生,山西晋城人。现就读于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顾琴、张索、崔树强。
2020年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一等奖;
2019年上海市第八届篆隶书法展优秀奖;
2017年第三届“魏碑圣地” 全国书法大赛大学组一等奖;
草书条幅242cm×75cm
创作手记
征稿启事发布之后,我便从书体、用纸、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近日对“二王”及孙过庭《书谱》临习较多,所以这次展览选择“小草”进行创作,对我来说也是检验自己近期学习的一次重要机会。现如今展览对于纸张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选用了老纸,每块纸的底部带有些不规则的紫色纹路,看起来既不花哨,又不失淡雅。创作内容为《山谷论书》,其文量多,且段落和句子字数多少不定,可让行列长短续断,留白自然。章法上采用十八块小品的拼接,书写中追求十多块之间的和而不同。
学书之路漫长,吾当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李晓荣
李晓荣,1973年生于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
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联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9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作品展优秀奖;
2018年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行书条幅238cm×121cm
创作手记
吾习书近四十年,多有小异趣,然常年以阁帖之临习参之养之,以求去己之鄙陋。由晋唐上溯魏晋,乃若访得大源头也。03年左右用半年时间悟得黄山谷行书笔意,即得以通临山谷经波神祠行书卷,笔机通泰。而后喜倪元璐,骇然以为神明,百思不得其解,又思之三年,乃得一笔耳,仅得仿佛,甚为苦恼,因十余年渐悟思之。16年后返而攻习黄山谷诸上座草帖有得,进入大草创作期。诸障既破,终略出小趣之积习,近常挥洒临倪公之书入神。
探试以大篇幅书倪元璐行书书风,以八尺之三条屏为之,以近明人大行草格式。内容取南朝鲍照飞白书势铭,感其文风与倪书风颇契合,知倪公书体势笔意亦从魏晋中转来,略得一点心源,然在大行书创变中气局变化颇感不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书中亦求奇正相生,故前路漫漫,书以为乐。
师出徐门,常多谬造,深以为愧。今信息之便,多访名师,汲取营养以合时代风气,笃实思变,境界乃开。每临展事,尽力而为,以为检验。此次获奖,是为二十余年参加上海市书协历届大展唯一一次,实乃幸事,甚为感激诸评委、导师的奖掖与鼓励!
陈 晓
陈晓,别署愙斋,三恪堂。1987年生于上海,工学硕士。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记者团记者。
2020年“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入展;
2019年第三届“平复帖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 二等奖;
2018年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入展;
草书条屏232cm×34cm×4
创作手记
银烛三更,月明良宵,一支兼毫,墨汁倒入砚台,掺水,再用又玄斋桐油烟墨轻磨几记。在月光下调和墨,荒寒,陈旧似老早黑白电影。
内容为蔡邕《九势》一文,草稿打了好几遍,还是写条屏比较拿手,眼睛一霎,刷刷几通,笔下有怀素,有山谷,有时人,多少也有点自己。墨似东流水,随笔不回头,所以写字难,表面笑嘻嘻,实在心中悲。感谢本届展览评委抬爱,恭列展览并获奖,是勉励也是鞭策,定当不断努力,探索书艺。
胡奇峰
胡奇峰,江西鄱阳人,别署南庐散人,渐憬堂主,1983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文书法学院特聘教授,墨池学院特聘导师,书法报视频特聘导师。
2019年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2018年入展全国第三届册页展;
2017年入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
草书中堂239cm×114cm
创作手记
此次比赛我选用了八尺整张白宣进行创作,作品内容是选择了王守仁的 《龙潭夜坐》此诗共五十六字。
八尺整张五行大草作品,首先要将气势雄伟,壮观,这个概念放在创作中去,又要符合当代书法审美的发展趋势,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方针,书作须有“正大气象”,自古学书者,应深入经典,追溯本源,又应该学古而不泥于古,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表达,所以在创作前熟悉内容成了关键中的重要环节。
大字创作需要激情,它和小字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小字主静,而大字主动,所以在创作过程不能太久,创作时间一长,身心疲惫,作品的激情也会随之而大打折扣,所以在熟记内容的情况下,我首先打了一个初稿,然后再适当调整各字之间的关系,然后一股作气完成了二次创作。
徐家来
徐家来,1990年生,书法老师。
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联书法大赛获一等奖;
2020年扬海派文化 书时代华章上海市书法小品展获奖提名;
2020年第四届中国梦·翰墨朝阳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小楷条幅140cm×37cm
创作手记
由于时间紧迫采用最小尺寸四尺对开,在章法上将四尺对开又分为四六开,这微小的安排可以使本来稀松平常的章法有了块面感和局部感。此次忝列优秀奖实属无心插柳、误打误撞,惭愧之至!
古人云:“善书者真书最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当今善小楷者除了以扎实的传统技法为支撑外,他们更加注重创作章法和形式的变化,比如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颖材质搭配、衬托、色调对比关系的整体章法设计,正文和落款排列的错落感以及铃印的位置处理。小楷作品因其精微,要求笔笔精严,以达到清腴圆润,气韵生动。同时品相至关重要,每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决定作品的成败。
唐建平
唐建平,又名唐华,1956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协老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特骋画师,上海市海上兰亭书法院院士,金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师从刘兆麟、刘一闻、高式熊、王伟平老师。
2018年上海市第五届草书展优秀奖;
2020年上海市第九届篆隶书法展优秀奖;
2018年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
隶书对联247cm×38cm×2
创作手记
早年我取法《曹全》《乙瑛》,然转师《衡方》《张迁》,后目光又投向了秦楚和简牍、帛书,穿行于古人脚步比较稀疏之地带,力求寻找书风形成与表现方式之突破口,以求与传统临写碑帖以及大众一贯之形式拉开距离。
我总觉得能够入古,就是一种深度,一种对传统经典的把握。只有深入古人,才知古人之奇妙、古人之境界。只有入得深,才能出得显!
当然,笔墨也要当随时代,希翼在书法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深厚之传统底蕴、鲜明之时代精神和强烈之个人风格,三者缺一不可。我很欣赏邱振中先生的一段话:“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同时感受到两种东西,一种是传统核心的东西,一种是传统没有的东西。”
常很少写这么大的字,因为字越大,对作者的笔墨控制能力、体力、创作的环境就越高。写大字榜书作品,无疑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当然我也深信,挑战和机会是并存的!
杨祖柏
杨祖柏 1962年生,四川简阳人。别署简斋、号海上刀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海上小刀会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刻字和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嘉定区书协副主席、上海市嘉定区文联顾问。
2020年获第二届上海市篆刻艺术展“优秀奖”;
2020年首届“张弼杯”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
篆刻136cm×34cm
创作手记
此次展览获奖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此次投稿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印风,以前是以古玺为主,而这次是借汉官印中之将军印风创作。产生这种想法并非偶然,主要是见到一些所谓的“五体兼备”的书法家而产生的怪异想法,篆刻作者是否也可以“五体兼备”?可能有点荒唐!还要不要“风格”了?有风格吗?个人以为,风格与多种印风涉足并不矛盾,印坛中经营多种印风的作者还是不少的,关键是对各种印风的把握与理解,在不同的印风中能否体现出自己的篆刻语言。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个人以为,风格就是作者“个性精神”的坚守。当然,对于习惯的创作思维去涉足多种印风可能也是冒险的代价。
其实,观众在你的作品面前停留时间多少,也许就是对你认可度的多少,除非你像迎宾小姐一样,来人就打招呼,就是你低着头,她也要让你抬起头,对她点点头。
拙作劣文,恳请大家指正!
董汉泽
董汉泽,1995年生。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与篆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崔树强、张索、顾琴。
2020 年全国中青年篆刻家提名展;
2020 年上海市第二届篆刻艺术展获奖;
2019 年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
篆刻136cm×34cm
创作手记
这次展览的篆刻作品是我在今年的七月至八月间创作的一批鸟虫篆,此类风格一直在创作的道路上探索,我对篆刻创作始终保持一种理念是“变则通”,怎样趋于时貌,则又不拘泥于此。
我对自己篆刻创作的要求是要有时时新,这里的新是指一段时间要有新的变化与新的想法,既要吸收前人的智慧,又要积累自身的语言。时人对鸟虫篆这路风格褒贬不一,一段时间下我在思考怎样摆脱俗气,让静谧流美的线条盘踞于此,如何把字法运用的合理,章法安排的得当,使之整个印面的能够打动读者,让鸟虫篆的气质重新定义于文人篆刻中。
中华艺术宫B2展厅 专家现场导览排表